国家治理的逻辑
第一部分 形势与回应
第一章 改革路径、风险状态与复合治理
一 改革路径与风险衍生
二 社会全方位变革与中国当前的风险状态
三 风险社会、公共责任与复合治理
四 结论:通过复合治理走向和谐社会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二 中国面对全球化采取的策略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查看完整
第一章 改革路径、风险状态与复合治理
一 改革路径与风险衍生
二 社会全方位变革与中国当前的风险状态
三 风险社会、公共责任与复合治理
四 结论:通过复合治理走向和谐社会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二 中国面对全球化采取的策略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查看完整
杨雪冬,男,1970年10月13日出生,政治学博士,研究员,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1988-199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政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获硕士生学位;1998-200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先后被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兼任全国政治学会理事、全国行政学会理事、全国翻译协会理事,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常委。主要从事社会政治理论和中国当代政治研究。先后获得过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领军人才称号。
本书是作者过去10多年来围绕国家治理撰写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多数已经公开发表,并且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些文章试图从多个角度阐释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国家治理改革的艰巨性,并且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路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 形势与回应
第一章 改革路径、风险状态与复合治理
一 改革路径与风险衍生
二 社会全方位变革与中国当前的风险状态
三 风险社会、公共责任与复合治理
四 结论:通过复合治理走向和谐社会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二 中国面对全球化采取的策略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 全球化凸显了国家的变革
二 治理是国家变革的方向
三 增强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全球向度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执政党能力的提高
一 改革开放路径的参照系
二 改革开放与执政能力的调整
三 结论:在相互依存中反思执政能力
第五章 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中国制度优势
一 制度自觉与制度多样性的凸显
二 治理危机与制度绩效
三 从制度绩效上认识中国当代制度
四 进一步讨论:中国制度绩效实现的限度
第二部分 改革与适应
第六章 后市场化改革与公共管理创新
一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的基本特征
二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与公共管理的进展
三 政治的优先性与公共管理改革的难题
四 简要结论:走向政治发展导向的公共管理创新
第七章 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制度改革
一 干部的定义
二 干部制度面临的挑战
三 执政党地位与党管干部原则
四 干部的选拔任用
五 干部的监督管理
六 简要讨论:制度文本与制度效力
第八章 体系绩效、治理现代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制度绩效与治理体系绩效
二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性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 作为国家治理过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 结论:从制度绩效到体系绩效
第九章 社会变革中的政府责任
一 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责任的变革
三 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责任的“泛经济化”
四 治理风险与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泛政治化”
五 结论:从回应性政府走向责任政府
第十章 反思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属性之一
二 现代化、合法性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三 改革开放进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的发展
四 结论: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
第十一章 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
一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二 社会权利与社会治理
三 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第十二章 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
一 制度移植与制度学习:一个分析框架
二 立法听证:一个观点的引进
三 立法听证规则与制度的文本化
四 本土实践与制度调适
五 结论:让移植的制度“活”起来
第三部分 顶层与基层
第十三章 治理的制度基础
一 治理的概念
二 “治理”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参考价值
第十四章 现代合法性及其实现路径
一 现代国家与合法性
二 现代合法性实现的过程
三 现代合法性的实现机制
四 结论:消费文化、合理性和全球化的挑战
第十五章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完善执政方式
一 执政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
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内生演化的
三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四 简要结论
第十六章 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一 当前农村公共参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 当前乡镇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
三 以往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四 改革乡镇治理机制,适应并推动公共参与
后记
^ 收 起
第一章 改革路径、风险状态与复合治理
一 改革路径与风险衍生
二 社会全方位变革与中国当前的风险状态
三 风险社会、公共责任与复合治理
四 结论:通过复合治理走向和谐社会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二 中国面对全球化采取的策略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 全球化凸显了国家的变革
二 治理是国家变革的方向
三 增强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全球向度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执政党能力的提高
一 改革开放路径的参照系
二 改革开放与执政能力的调整
三 结论:在相互依存中反思执政能力
第五章 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中国制度优势
一 制度自觉与制度多样性的凸显
二 治理危机与制度绩效
三 从制度绩效上认识中国当代制度
四 进一步讨论:中国制度绩效实现的限度
第二部分 改革与适应
第六章 后市场化改革与公共管理创新
一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的基本特征
二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与公共管理的进展
三 政治的优先性与公共管理改革的难题
四 简要结论:走向政治发展导向的公共管理创新
第七章 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制度改革
一 干部的定义
二 干部制度面临的挑战
三 执政党地位与党管干部原则
四 干部的选拔任用
五 干部的监督管理
六 简要讨论:制度文本与制度效力
第八章 体系绩效、治理现代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制度绩效与治理体系绩效
二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性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 作为国家治理过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 结论:从制度绩效到体系绩效
第九章 社会变革中的政府责任
一 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责任的变革
三 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责任的“泛经济化”
四 治理风险与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泛政治化”
五 结论:从回应性政府走向责任政府
第十章 反思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属性之一
二 现代化、合法性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三 改革开放进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的发展
四 结论: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
第十一章 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
一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二 社会权利与社会治理
三 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第十二章 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
一 制度移植与制度学习:一个分析框架
二 立法听证:一个观点的引进
三 立法听证规则与制度的文本化
四 本土实践与制度调适
五 结论:让移植的制度“活”起来
第三部分 顶层与基层
第十三章 治理的制度基础
一 治理的概念
二 “治理”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参考价值
第十四章 现代合法性及其实现路径
一 现代国家与合法性
二 现代合法性实现的过程
三 现代合法性的实现机制
四 结论:消费文化、合理性和全球化的挑战
第十五章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完善执政方式
一 执政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
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内生演化的
三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四 简要结论
第十六章 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一 当前农村公共参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 当前乡镇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
三 以往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四 改革乡镇治理机制,适应并推动公共参与
后记
^ 收 起
杨雪冬,男,1970年10月13日出生,政治学博士,研究员,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1988-1992年,就读于南开大学政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2-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获硕士生学位;1998-200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博士学位。2006、2007年先后被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兼任全国政治学会理事、全国行政学会理事、全国翻译协会理事,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常委。主要从事社会政治理论和中国当代政治研究。先后获得过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领军人才称号。
本书是作者过去10多年来围绕国家治理撰写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多数已经公开发表,并且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些文章试图从多个角度阐释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国家治理改革的艰巨性,并且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路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