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史学 第一辑
作者:李娜 著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7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308181235
ISBN-10:7308181235
去豆瓣看看 出版笔谈
学术创新源自制度创新
“回望式”的史学与“前瞻式”的城市规划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向公众讲述历史
历史学的公共化
“经典史学”与公众史学
让“历史”更多更好地回归公众
公众史学大有可为
史学的主角是过往的公众
公众史学第一书
促进公众史学的繁荣
学习历史、收藏记忆
人民是天然的历史书写者
历史记忆不断走向民主化
公众的精神家园
加强公共史学的学科建设
求真之精神、反思之意识、服务之态度
使“公众历史”成为“公众史学”的一部分
从“学历史”到“做历史”
公众史学、记忆与历史意识
建设公众史学共同体
国际伙伴关系
历史的本质是“讲故事”
共享权威
公众史学家的责任
“消费”历史
探索“过去”与“现在”
公众史学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深刻的历史传承
公众环境史学
寻找符合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发展路径
国际化与本地化
理论探索、前沿与反思
当代史学的处境与问题:公众史学作为一种选择
信任、风险与公众史学:美国的视角
多维视角下的公众史学
历史的“公众转向”:中国公众史学建构之探索
记忆与公众历史
向公众呈现历史:记忆研究与历史的使用
博物馆、遗址与历史保护
公众史学视野中的遗址、旧址辨伪与诠释: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的考证与保护为例
《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50周年纪念文章系列之一
历史学家能帮助规划师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吗?
艰难的配对:历史保护中的历史
地上、地下、地面:实践中的文化资源管理
构筑公众信任:历史保护事业步入中年?
“五十年”绊脚石
我亦歌唱美国:在历史保护中融入所有美国人的声音
《国家历史遗址名录》——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实践成效与挑战
历史学对《国家历史遗址名录》而言重要吗?
口述历史
跨越文化:口述历史与公众史学
数字公众史学
数字公众史学
伦理道德
伦理规范与公众史学
历史教育
笔谈:中国公众史学高校师资培训
跨文化的挑战:关于中国公众史学的思索——来自美国的视角
关于中国公众史学的反思
关于中国公众史学与公众史学国际化的思考
关于中国公众史学的反思:来自美国中西部的视角
历史在我们身边
一场完美风暴?——美国公众史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公众史学之“最佳实践”系列
公众史学之最佳实践(一)公众史学硕士项目
公众史学之最佳实践(二)面向本科学生的公众史学教育
公众史学之最佳实践(三)公众史学项目的建立与发展
公众史学之最佳实践(四)公众史学证书项目
公众史学之最佳实践(五)公众史学实习
海外札记
成都公众历史之印象
对话“历史保护”——上海、慈溪之行的回顾
李娜,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研究员,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公众史学中心研究员,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口述历史叙事中心国际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一普渡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学者”。曾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2017年)。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理事会成员之一,担任《公众史学家》(The Public Historian)国际编辑,主要专业领域是公众史学、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研究成果刊登于Oxoford Handbook of Urban Planning,The Public Historian,Public History Review,Public History Weekly等。
公众史学是突出受众的问题、、关注点和需求的史学实践,它促进历史学以多种或多元方式满足现实世界的需求,促成史家与公众共同将“过去”建构为历史。《公众史学》是公众史学的专业文集,主要介绍公众史学的理论、实践、方法、教学等。李娜主编的《公众史学(第1辑)》收集了国内外研究公众史学的一线学者的文章,秉承跨学科、跨文化的理念,通过理论探索、学术述评、实地研究、专题讨论、评论(包括公众史学新书、博物馆展览、影视与数字历史项目等)、动态与前沿、读史札记、读者来信/综述等专栏,探讨历史在公众领域的产生、表征、呈现、认知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