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二十四衙门”:明初对宦官制度的设计
第一节 明初内府衙门之形成、职掌及演变
一 明兴之际,宦官已颇具规模
二 洪武时期宦官组织成长的特点
三 “二十四衙门”的体系、类别与职能
第二节 内外相制:宦官在明代国家体制内的地位
一 如何看待宦官不载会典
二 明太祖真的禁止宦官干政吗
三 内官与外官界限清晰
四 干外政:宦官对行政的参预与监察
第二章 明代“内朝”新论:以司礼监为中心
第一节 内府“第一署”:司礼监的崛起
一 位势转移间:内官监、司礼监与都知监
二 司礼监对监局平衡原则的破坏
第二节 司礼监“预机务”
一 从“公朝决政”到“票拟批答”——中枢决策形态的转变
二 宦官在章疏流转中的作用——兼考司礼监文书房
三 司礼太监与“批红”
第三节 司礼监“枢辅”“顾命”地位的形成
一 司礼太监“典内枢”
二 监、阁“共辅朝政”的实质
第三章 宦官对外政的全面参预
第一节 宦官预司法及“缉事权”
一 宦官干预司法的形式与途径
二 宦官缉事权之获得与发展
三 司礼监对“厂权”的争夺与控制
第二节 宦官“柄兵权”的消长
一 宦官“预军”在洪武、建文朝的初步发展
二 宦官“监军”与“专征”
三 “军功内官”与内府“武职衙门”的问题
第四章 “钦差内官衙门”:宦官的使与职
第一节 宦官出使与使职
一 宦官的出使
二 宦官出使的类别
第二节 内官出镇制度
一 镇守内官自仁宗始——内官“出镇”渊源考
二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上)
三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中)
四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下)
五 各边、省内官沿革考
第三节 其他钦差内官衙门
一 南京守备太监与南京“二十四衙门”
二 凤阳、承天、天寿山、太和山等处内官
三 市舶、珠池、织造、烧造等“利权衙门”
四 冲突与协作:钦差内官与有司关系的再讨论
第五章 宦官之官、职与事例
第一节 内官的“官”与“职”
一 内官的职掌与职衔
二 监衔与“带衔”“借衔”“兼衔”
第二节 宦官阶层与内官“事例”
一 从近侍到火者——宦官的层级
二 内官选举与者察
三 内官禁例与罚治
四 宦官的“恩例”
第六章 宦官的“势力”及其影响
第一节 “十万宦官”考
一 内官冗员的增长
二 明宫宦官到底有多少
第二节 对宦官“势力”及其影响的考察
一 宦官的势力
二 宦官制度的影响
三 明代宦官史的分期问题
结语
附录一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一
附录二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二
附录三 明镇守内官年表
征引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