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道教的转型(国学论丛)
作者:孙亦平 著
出版:中华书局 2018.4
丛书:国学论丛
页数:391
定价:79.00 元
ISBN-13:9787101129793
ISBN-10:710112979X
去豆瓣看看 导言
第一章 唐宋道教转型的动因机制
第一节 唐代道教的多向度发展
第二节 唐代道教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唐宋帝王、士绅与道教
第二章 道教老学思想的嬗变
第一节 汉唐道教老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唐代诸家注老旨趣之分判
第三节 宋代道教老学内向与外化
第三章 宇宙论的多向度发展
查看完整 孙亦平,女,1955年生,原籍安徽萧县,生于江苏南京。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为美国哈佛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著有《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杜光庭评传》、《道教的思想与信仰》、《道教文化概论》等。
本书借鉴近百年来国际汉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道教经典和考古发现等,主要以唐末五代杜光庭为中心,将唐宋道教的发展置于唐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加以考察,于“延续”与“变革”的互动中,来比较唐代道教与宋代道教的异同,从信仰、思想和实践等多层面对唐宋道教转型的动因机制、基本特点、历史过程和正负效应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诠释,对唐宋道教转型的来龙去脉做出了学理上的分析,特别是从宇宙论、心性论、道性论、修道论以及仙学的演进等多视角细致探讨了唐宋道教发展新走向的内在理路,及其对元明清道教发展基本格局和文化特质的奠基作用,认为中古经教道教向近世法箓道教的嬗变与内丹道教的兴起是唐宋道教转型完成的重要标志。
导言
第一章 唐宋道教转型的动因机制
第一节 唐代道教的多向度发展
第二节 唐代道教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唐宋帝王、士绅与道教
第二章 道教老学思想的嬗变
第一节 汉唐道教老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唐代诸家注老旨趣之分判
第三节 宋代道教老学内向与外化
第三章 宇宙论的多向度发展
第一节 老君创世的政治化
第二节 元气生化的仙道化
第三节 本迹有无的思辨化
第四节 道生德畜的理想化
第四章 心性论对重玄学的解构
第一节 重玄的多重意蕴
第二节 有无双遣至空无
第三节 心寂境忘玄道至
第四节 忘言契道以明理
第五章 道性论对生命观的重构
第一节 众生皆有道性
第二节 从形神到性命
第三节 道性与生命观
第四节 从清静到清净
第六章 修道论的内在化转变
第一节 仙道多途论
第二节 修道即为修心
第三节 得道在于了悟
第七章 唐末五代道教仙学的演进
第一节 对道气论的新解读
第二节 从外丹向内丹转变
第三节 杜光庭与钟吕内丹道
第四节 仙学演进中的斋醮科仪
第八章 宋辽金道教的新走向
第一节 宋辽金新道派的涌现
第二节 神灵信仰体系再确立
第三节 内丹心性学的蓬勃发展
第四节 倡以道为本的三教融合
第五节 从经国理身到护国安民
后记
^ 收 起 孙亦平,女,1955年生,原籍安徽萧县,生于江苏南京。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为美国哈佛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著有《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杜光庭评传》、《道教的思想与信仰》、《道教文化概论》等。
本书借鉴近百年来国际汉学界有关“唐宋变革论”的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道教经典和考古发现等,主要以唐末五代杜光庭为中心,将唐宋道教的发展置于唐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加以考察,于“延续”与“变革”的互动中,来比较唐代道教与宋代道教的异同,从信仰、思想和实践等多层面对唐宋道教转型的动因机制、基本特点、历史过程和正负效应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诠释,对唐宋道教转型的来龙去脉做出了学理上的分析,特别是从宇宙论、心性论、道性论、修道论以及仙学的演进等多视角细致探讨了唐宋道教发展新走向的内在理路,及其对元明清道教发展基本格局和文化特质的奠基作用,认为中古经教道教向近世法箓道教的嬗变与内丹道教的兴起是唐宋道教转型完成的重要标志。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