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李学勤 / 001
序二 郭志坤 / 001
导语 / 001
01 “战国”:大变革之时代
“战国”之名的由来 / 001
战国历史的起点 / 003
战国历史的分期 / 004
02 宗法国家的凋零
三家分晋 / 009
田氏代齐 / 015
03 列国变法
李悝变魏 / 020
吴起变楚 / 028
申不害相韩 / 032
邹忌相齐 / 036
商鞅变秦 / 03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043
燕哙让国与燕昭图治 / 047
04 战国制度变迁
战国制度变迁的总体趋势 / 052
战国官制的变化 / 056
中央与地方:郡县制度的建立 / 065
乡里制度:基层社会治理架构的形成 / 071
军功爵制:居民政治身份的重塑 / 075
05 战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 083
编户齐民的出现 / 088
小农生产方式的确立 / 090
小农与国家间的共生互动关系 / 093
06 列国争雄
魏国始强 / 096
齐魏争霸 / 103
秦之崛起 / 106
合纵与连横 / 108
齐燕互侵 / 116
秦的远交近攻 / 118
秦灭六国 / 124
07 兼并战争形势下的军事变革
战国兼并战争的基本特点 / 130
列国军事变革措施 / 132
战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 135战国时期军事理论的创新 / 137
08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141
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 146
战国时期的商品流通、市场与货币 / 153
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 / 163
09 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
小农阶层的分化 / 170
豪强地主和军功地主的出现 / 172
战国时期的奴隶 / 173
战国士阶层的变化 / 174
商人阶层的兴起与社会风气变化 / 177
10 百家争鸣
战国诸子之学的兴起 / 182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 / 187
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 / 192
战国时期的墨家学说 / 199
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说 / 203
战国时期的名家学说 / 206
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学说 / 210
11 战国风云人物
吴起:执着功名,兴魏变楚 / 213
商鞅:变秦易俗,峭法任力 / 216
孙膑:身残志坚,兵法修列 / 219
“战国四公子”:封君与门客 / 221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234
苏秦:信如尾生,谍间齐燕 / 238
范雎:睚眦必报,快意恩仇 / 242
穰侯魏冉:权倾六国,身折势夺 / 245
吕不韦:奇货可居 / 247
屈原:汨罗悲吟 / 251
荆轲刺秦:悲壮的余音 / 255
12 考古发现所见战国历史
消失的古国:中山国 / 259
远古的乐声—曾侯乙墓编钟 / 264
官员“喜”与他的事业 / 270
两千三百年前的家信 / 274
楚竹书背后的精神世界 / 278
附录
附录一 战国大事记 / 287
附录二 战国时代列国世系简表 / 298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 304
结束语 / 306
后记 / 309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