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辩导论:司法裁决辩护理论之概览(原书第2版)
作者:[荷]伊芙琳·T.菲特丽丝 著; 武宏志,武晓蓓 译
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8
丛书:西方法律逻辑经典译丛
页数:483
定价:59.00 元
ISBN-13:9787562084815
ISBN-10:7562084815
去豆瓣看看 出版说明
总序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导论
第1章 法律论辩和法律解释
1.1 导言
1.2 法律规则的适用和解释的主要难题
1.2.1 简单案件和疑难案件
1.2.2 法律规则的例外:可废止性和排他性理由
1.2.3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
1.2.4 规范冲突的解决:冲突的规则、估量和平衡
1.2.5 作为论据的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判例在法律辩护中的地位
1.3 解释方法、法律推理类型和法律裁决的辩护
1.3.1 法律解释的方法和法律推理的类型
1.3.2 法律辩护中的解释策略和论辩模式
1.4 欧盟法和国际法语境中的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辩
1.5 法律解释和法律辩护:作为论辩活动的法律
参考文献
第2章 法律论辩的逻辑路向
2.1 导言
2.2 逻辑有效性和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
2.3 各种各样的逻辑理论
2.4 法律论辩的逻辑分析
2.5 逻辑对法律论辩之重要性的讨论
2.6 人工智能和法视域下逻辑在法律辩护中的角色
2.6.1 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辩的可废止性
2.6.2 人工智能和法创建的关于冲突主张、规则和解释的可废止推理模型
2.6.3 人工智能和法关于可废止性和论证型式的模型
2.6.4 人工智能和法关于对话和调停系统中的可废推理模型
2.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图尔敏的沦辩模型
3.1 导言
3.2 图尔敏论辩模型和法律过程的诸阶段
3.3 图尔敏模型在法律论辩的理论文献和实践文献中的应用
……
第4章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
第5章 哈吸马斯的话语理论和法律话语的合理性
第6章 麦考密克的法律裁决辩护的理论
第7章 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辩的程序理论
第8章 阿尔尼奥的法律解释辩护的理论
第9章 佩策尼克的法律转化和法律辩护的理论
第10章 法律论辩的语用-辨证的路向
第11章 不同法律体系和不同国家法律辩护语境中法律论辩的路向和研究之概览
第12章 结语:法律论辩研究的主要趋向
索引
伊芙琳·T.菲特丽丝,女,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言语交际、论辩理论和修辞学系副教授,“论辩与话语研究”项目组和国际论辩研究院(ILIAS)成员。1989年以题为《法律中的讨论规则》博士学位论文获得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她是“文本和交际”学术硕士计划的主任;研究方向是论辩理论、法律论辩理论和可视化论辩。她出版了多种著作、文集和大量国际期刊论文,代表性作品是《法律论辩导论:司法裁决辩护理论之概览》(1999、2017,被译为中文、西班牙文和土耳其文),《论辩和法律规则适用》(与克鲁斯特威斯、普拉格合编,2009),《与语用一辩证法保持联系》(与加森、汉克曼斯合编,2011),《法律论辩理论:跨学科视角》(与达尔曼合编,2013)与《法律论辩和法律规则》(与克鲁斯特威斯、普拉格、史密斯合编,2016)。
武宏志,男,1957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延安大学21世纪新逻辑研究院院长,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和法律论辩理论。代表性专著有《谬误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非形式逻辑导论》(人民出版社,2009),《论证型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和《批判性思维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代表性教材是《批判性思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曾获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2015)。
武晓蓓,女,1983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创新学院讲师,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主要研究批判性思维。译著有《怪诞现象学》(与张志敏合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发表若干批判-I生思维研究论文。
《法律论辩导论:司法裁决辩护理论之概览(原书第2版)》评价了1970~2015年全球有影响的、主导的法律论辩理论,概览了不同法律体系与不同国家的研究群体和独立研究者对法律论辩研究的贡献,尤其是系统阐述了著名的“阿姆斯特丹学派”语用一辩证的论辩理论框架下的法律论辩理论。不仅论述了经典学者,如图尔敏、佩雷尔曼、哈贝马斯、麦考密克、阿列克西、阿尔尼奥和佩策尼克的法律论辩理论的发展,而且描绘了从不同视角出发的新研究路向与专门法律领域(如宪法、欧盟法、国际法和人权等)的法律论辩研究成就。
《法律论辩导论:司法裁决辩护理论之概览(原书第2版)》既有对法律论辩“学派”的点评,也有对由于语言隔阂而通常不太为人所知的个人研究者贡献的介绍。
《法律论辩导论:司法裁决辩护理论之概览(原书第2版)》最后庄严宣告,法律论辩研究已成为一个跨学科、国际化的独立研究领域,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向,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研究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