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纲要(著名史学家尚钺经典名著。发行数百万册,被译成日、俄、波兰等多国文字。辨别历史发展方向,不争一时之是非,而争万世之是非;不求一时的荣显,而求客观的真理)
作者:尚钺
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11
版本:100
定价:49.80 元
ISBN-13:9787513911474
ISBN-10:7513911479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章 原始社会到秦王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
节 原始社会
第二节 殷商文化
第三节 西周
第四节 春秋战国
第五节 秦王朝的建立及其覆灭
第二章 两汉王朝的统治和三国鼎立(公元前206年—公元280年)
节 西汉王朝的建立及其发展
第二节 王莽改制与赤眉绿林起义
第三节 东汉王朝的继起
第四节 黄巾起义与三国鼎立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的斗争和融合(公元265年—589年)
节 西晋的统一
第二节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的各族混战
第三节 南北朝的对立
第四章 统一封建王朝的昌盛及其衰微——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
节 隋的统一及其崩溃
第二节 唐王朝的建立及其昌盛时代
第三节 中唐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第四节 唐王朝的衰落与黄巢起义
第五节 五代十国
第五章 两宋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金、元统治下的社会(公元960年—1368年)
节 北宋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宋、辽、夏的对峙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中国中古三大发明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
第四节 金军入侵与宋政权南迁
第五节 南宋对金的和战与广大汉族人民的抗金斗争
第六节 宋金和战中的中国社会
第七节 蒙古的兴起和元王朝的建立
第八节 元朝的统治与中国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九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
第六章 封建社会末期——明及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公元1368年—1840年)
节 明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明代的对外关系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节 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与明末社会危机
第五节 李自成与明末农民大起义
第六节 清兵入关与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
第七节 清王朝的统治与反清运动的继续发展
第八节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九节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外关系
附录一《中国奴隶制经济形态的片断探讨》序言(节选)
附录二《中国封建经济关系的若干问题》序言(节选)
尚钺(1902~1982),原名宗武,字健庵,河南信阳人,著名历史学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英国文学系学习。他从事文学创作,为《莽原》《狂飙》等刊撰稿,以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的底层,《斧背》《病》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河南省委机关刊物《猛攻》编委、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部长。1930年前往上海在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任《红旗日报》采访部主任、满洲省委秘书长。1938年到武汉,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中校科长图书资料室主任。1940年以后专门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云南大学、山东大学和华北大学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撰写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其中《中国历史纲要》《先秦生产形态之探讨》《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清代前期中国社会之停滞、变化和发展》等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
1954年史学家尚钺的《中国历史纲要》出版,成为*本完整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而写作的中国通史,其中摒弃了旧的体系和观念,用全新的史观解释中国历史发展路途与规律。这本书在长时期内是高等学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教材之一,也是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读本,在社会各界的政治理论学习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国外亦有日、俄、波兰等文字译本。
尚钺先生不囿成说,主张“魏晋封建说”以及“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说”,在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构成他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系统看法。在此基础上他著作《中国通史》,在章节的安排、文献的引用以及对史实的评价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独到的眼光。这本《中国通史》引领我们重新解读中国史,从谙熟中翻出新鲜,也让我们懂得学术自由引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要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