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近代建筑与城市 /1
第 1 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述略(1840 年前)/3
第 1 节 西式建筑早在澳门出现 /5
第 2 节 1840 年前的天主教堂 /16
第 3 节 广东十三行与十三夷馆 /23
第 4 节 长春园欧式宫殿建筑 /26
第 2 章 西方建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1840—1911)/30
第 1 节 社会背景对建筑的影响 /31
第 2 节 传统建筑的延续与嬗变 /35
第 3 节 建筑新类型、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出现 /48
第 4 节 天主教与基督教建筑的广泛传播 /55
第 5 节 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 /63
第 3 章 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与发展(1912—1937)/70
第 1 节 西方古典与折中主义建筑 /73
第 2 节 西方现代派建筑 /78
第 3 节 近代宫殿式建筑 /83
第 4 节 新民族形式建筑 /93
第 4 章 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流行(1937—1949)/98
第 1 节 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 /100
第 2 节 日占区的建筑 /103
第 5 章 近代的中国建筑师、建筑技术与管理机构 /105
第 1 节 近代中国建筑师 /106
第 2 节 新技术与新材料 /110
第 3 节 建筑结构与施工 /112
第 4 节 近代的营造厂与市政管理机构 /114
第 6 章 近代的城市建设与规划 /116
第 1 节 上 海 /117
第 2 节 南 京 /131
第 3 节 广 州 /141
第 4 节 青 岛 /153
第 5 节 哈尔滨 /162
第 6 节 重 庆 /172
上篇结语 /179
下篇 新中国建筑与城市 /181
第 7 章 新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1950—2000)/183
第 1 节 探索时期的建筑艺术(1950—1965)/186
第 2 节 动荡时期的建筑艺术(1966—1978)/200
第 3 节 开放时期的建筑艺术(1979—2000)/206
第 8 章 20 世纪末的建筑艺术特征 /212
第 1 节 思潮多样化 /213
第 2 节 建筑市场化 /215
第 3 节 设计折中化 /217
第 4 节 环境生态化 /219
第 9 章 建筑师的创作倾向及作品解析 /221
第 1 节 表现民族传统 /223
第 2 节 反映地域主义 /236
第 3 节 追求古典隐喻 /249
第 4 节 紧跟时代潮流 /255
第 10 章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81
第 1 节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兴工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282
第 2 节 政治中心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84
第 3 节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中内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291
第 11 章 21 世纪初的中国建筑艺术新成就 /294
第 1 节 中国国家大剧院 /296
第 2 节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CCTV)/298
第 3 节 2008 北京奥运会场馆 /300
第 4 节 201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304
第 5 节 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 /307
第 6 节 哈尔滨大剧院 /311
下篇结语 /313
主要参考文献 /314
插图目录及资料来源 /317
后 记 /321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