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志:一部记录宋朝兴亡的宋代史
![厓山志:一部记录宋朝兴亡的宋代史](http://img11.360buyimg.com/n7/jfs/t1/1586/11/14663/50529/5bdc46afE917866f7/495debe40873e8a8.jpg)
《厓山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志书,它实质上是宋朝的亡国史。中国历史上一次被外族入主统治,即所谓“征服王朝”的胜利,从宋元嬗递开始。因此之故,可将《厓山志》看作一部纪录兴亡的专史。此书记载了发生在七百多年前广东新会厓山的南宋王朝覆亡的史事。南宋祥兴元年(1278)六月,被立为帝的赵昺小朝廷,迁至新会厓山,这是南宋抗击元军的最后一个据点。祥兴二年正月,元军汉军都元帅张弘范领兵追至此地,南北合围,断绝了宋军粮路,使之战斗力锐减。经过三十多天的激烈战斗,宋军全线崩溃。丞相陆秀夫负帝昺跳海自尽,一时从死者宫嫔、臣僚、眷属无数。宋代的灭亡,以宋末昺帝于厓山海域蹈海为标志。《厓山志》搜集和整理了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臣民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的悲壮事迹,其中包括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义士。《厓山志》还收录了后人对抗元英烈的景仰而写的诗词歌赋,并记录了那些为表彰厓山节烈而出力捐资建祠的有识之士、宦绅等,呼吁奔走立典纪念的经过。《厓山志》是一部以事件为记述主体的专志,这在旧志中是甚为罕见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明人黄淳在前人张诩等所撰《厓山志》的基础上,辑补缺遗,搜录忠节事迹,编撰成五卷本。后有清人赵允闲等再加增补,成七卷本。今校排印出版。收入《岭南文库》。
明人黄淳在前人张诩等所撰《厓山志》的基础上,辑补缺遗,搜录忠节事迹,编撰成五卷本。后有清人赵允闲等再加增补,成七卷本。今校排印出版。收入《岭南文库》。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