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世界的时间)(上下册)(汉译名著17)
作者: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8.10
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十七辑)
页数:956
定价:95.00 元
ISBN-13:9787100164900
ISBN-10:7100164907
去豆瓣看看 上册
前言
第一章 在欧洲划分空间和时间
地域与经济:经济世界
经济世界
自古以来的经济世界
一些倾向性规律
第一条规律:变动缓慢的一块地域
第二条规律: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城市作中心
第二条规律(续):首要城市的地位更替
第二条规律(续完):城市统治的完备程度不尽相同
第三条规律:地区的等级差异
第三条规律(续):符合屠能的解释的区域
第三条规律(续):经济世界的地域图形
第三条规律(续):有无中立地带?
第三条规律(续完):外壳和骨架
经济世界:面对其他几种秩序的一种秩序
经济秩序及国际劳动分工
国家是政治权,也是经济权
帝国和经济世界
从经济世界的区划看战争
社会与经济世界
文化秩序
经济世界内的区划肯定是有效的
经济世界面对时间的划分
经济形势的节奏
波动和谐振场
百年趋势
经济世界的解释性年表
康德拉捷夫周期和百年趋势
长期经济形势是否可以解释?
昨天和今天
第二章 城市统治下的欧洲旧经济:威尼斯以前和以后的情况
欧洲的第一个经济世界
从11世纪开始的欧洲扩张
经济世界以及两极化
北方地区:布鲁日的兴盛
北方地区:汉萨同盟的兴起
欧洲的另一极:意大利诸城邦
香巴尼交易会的插曲
法国错过了一次机会
……
下册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代表作品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920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1923年毕业,经过一段在海外中学教书的经历之后,1937年回国时遇上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弗尔,开始受其影响。1946年,他加入《年鉴》学报的编辑部,其后与费弗尔创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前身)。1956年至1972年间,担任该部主任。1984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翌年逝世。
译者简介:
顾良,1937年生,江苏吴江人。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毕业后在中央编译局历任翻译员、译审等职。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一生从事编译工作,参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周恩来文选》、《刘少奇文选》、《朱德文选》、《陈云文选》、《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等书法文版的翻译。另译有《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祖国在危急中》、《保卫马克思》、《法国革命史》等。
施康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系毕业,文学硕士。后为中央编译局译审。除职务翻译外,译有《萨特文论选》、《都兰趣话》、《幸福散论》、《巴黎圣母院》(合译)、《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好比“为世界过一次磅”,旨在确认前工业化时期世界的潜力限度,当时“物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第三卷《世界的时间》按时间顺序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与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