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民族结构
作者:[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著; 曹卫东 译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
页数:346
定价:75.00 元
ISBN-13:9787208154254
ISBN-10:7208154252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部分 民族语境
何谓民族?——三月革命前时期精神科学中的政治自我理解:以1846年日耳曼语言文学家法兰克福大会为例
论历史的公用
第二部分 后民族结构
灾难与教训——短暂的20世纪:回顾与诊断
后民族结构与民主的未来
论人权的合法性
欧洲是否需要一部宪法?
信仰与知识
第三部分 现代性的自我理解
现代性的概念——两个传统的回顾
哲学与政治的不合拍——纪念马尔库塞诞辰100周年
第四部分 反对克隆人的论据
遗传学的奴役统治?复制医学进步的道德界限
不是自然阻止克隆,而是我们自己必须作出决定
克隆人不是民事案件
附 录
关于《事实与价值》——对卡多佐法学院会议文集的回应
哈贝马斯研究文献(1959—1981)
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 ),德国当代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 哈贝马斯是继阿多诺、霍克海默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被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卫东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后民族结构》是哈贝马斯极具现实关怀的一本文集,探讨的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问题,收录了作者的10篇重要论文,分4个主题。哈贝马斯诊断认为民族国家的政治框架已经不能够与全球化的现实政治局面相契合,他认为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形式,在其之下,不同共同体可以既保持差异性,又实现社会均衡。就欧洲来说,即能够超*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又不会被其他文化侵蚀,在文化间性话语当中,保持一种充分解中心化的视角。 全书以四个部分对以上问题进行阐释:第一部分阐明了当下所面对的民族语境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则对现实做出了诊断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第三部分阐明了方案所立足的哲学背景;第四部分写到了克隆人的问题,实际反思的是现代性自我理解中的自主概念。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