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手册
作者:[美]尤伊克 著
出版:法律出版社 2019.3
丛书: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手册
页数:547
定价:158.00 元
ISBN-13:9787519731755
ISBN-10:7519731758 去豆瓣看看
出版:法律出版社 2019.3
丛书: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手册
页数:547
定价:158.00 元
ISBN-13:9787519731755
ISBN-10:7519731758 去豆瓣看看
目录
作者简介
导论:日渐成熟的法社会学
帕特丽夏·尤伊克(Patricia Ewick) 奥斯汀·萨拉特(Austin Sarat)
第一部分 搭 建 舞 台
第一章 什么是法社会学:定义上的分歧
苏珊·M.斯特瑞特(Susan M.Sterett)
一、引言:作为权威的法律与作为领域的法律
二、我们如何应对法律
查看完整
作者简介
导论:日渐成熟的法社会学
帕特丽夏·尤伊克(Patricia Ewick) 奥斯汀·萨拉特(Austin Sarat)
第一部分 搭 建 舞 台
第一章 什么是法社会学:定义上的分歧
苏珊·M.斯特瑞特(Susan M.Sterett)
一、引言:作为权威的法律与作为领域的法律
二、我们如何应对法律
查看完整
王文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苏州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律硕士、美国德堡大学法学访问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与网络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法学院副院长(2006~2017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电子商务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等。曾担任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法院刑庭审判员、四级法官。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刘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硕士(国际法学专业)学位,现就职于平安银行。
刘冬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学士、英语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
查看完整
刘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硕士(国际法学专业)学位,现就职于平安银行。
刘冬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学士、英语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
查看完整
《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手册》丛书一方面可以推动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全面依法治国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上的参考。
丛书之一《法社会学手册》展示了法社会学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发现、理论发展以及方法争论,汇聚了该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
丛书之一《法社会学手册》展示了法社会学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发现、理论发展以及方法争论,汇聚了该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
目录
作者简介
导论:日渐成熟的法社会学
帕特丽夏·尤伊克(Patricia Ewick) 奥斯汀·萨拉特(Austin Sarat)
第一部分 搭 建 舞 台
第一章 什么是法社会学:定义上的分歧
苏珊·M.斯特瑞特(Susan M.Sterett)
一、引言:作为权威的法律与作为领域的法律
二、我们如何应对法律
三、一般性的法律与作为政策的法律
四、惩罚性的法律与生产性的法律
五、司法领域的国际化
六、结语:全球化的诉求、离心的和向心的法律
致谢
第二章 法社会学“经典著作”的图表统计:近半个世纪该领域的发展
卡尔文·莫里尔(Calvin Morrill) 凯尔西·梅奥(Kelsey Mayo)
一、引言
二、语境中的法律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三、去中心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四、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五、结语
六、研究方法附录
致谢
第二部分 作为社会现象的法律研究方法
第三章 法律文化研究的划分
内奥米·梅齐(Naomi Mezey)
一、引言
二、法律文化研究的起源
三、法律文化研究的路径
第四章 将法律作为社会现象展开研究:法律史
库纳尔·M.帕克(Kunal M.Parker)
一、引言:法律研究的“内部”和“外部”进路
二、法学的社会历史学路径——1600~1900年
三、法学的社会历史学路径——1900~2000年
四、结语
第五章 法律民族志与民族志法
苏珊·碧博勒·库廷(Susan Bibler Coutin)
韦罗妮卡·福廷(Véronique Fortin)
一、引言
二、什么是民族志?
三、民族志视角下的法律
四、法律视角下的民族志
五、结语:民族志与法律的实践
六、致谢
第六章 仅仅是理论吗?程序正义的实例化与构造
玛丽·R.罗斯(Mary R.Rose)
一、引言
二、程序正义含义研究简史
三、程序正义研究中的认知与行为
四、程序正义认知的作用与局限
五、结语
第三部分 法律机构和参与主体
第七章 律师与法律职业
罗纳特·迪诺维茨(Ronit Dinovitzer)
布赖恩特·加思(Bryant Garth)
一、引言
二、法律职业的社会结构
三、迈向律师之路的不公平之处
四、满意程度
五、法律实践
六、公共利益与义务工作
七、全球化
八、结语:克雷弗斯模式影响下的学术
第八章 法庭与法官:必需的正当性与其外观的重要性
基思·J.拜比(Keith J.Bybee)
安哥拉·G.纳拉辛汗(Angela G.Narasimhan)
一、引言
二、一个经典的法社会发现:公正的法院与偏倚的结果
三、司法观点
四、法院设计所表达的意义
五、公众认知
六、跨国主义司法
七、法治
八、结语
第九章 陪审员与陪审团
南希·S.马尔德(Nancy S.Marder)
一、引言
二、陪审员范围的扩大
三、陪审员从被动到主动
四、直面陪审团审判的数量下降
五、陪审团的未来研究方向
第十章 自上而下与由内而外:当代视角下的监管机构与监管程序
布朗温·摩根(Bronwen Morgan)
一、引言
二、监管型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监管
四、监管理论的融合:治理术与治理
五、结语
第十一章 利用公法塑造私人组织
卡里·考格立安尼斯(Cary Coglianese)
詹妮弗·纳什(Jennifer Nash)
一、引言
二、监管挑战成为管理挑战
三、管理导向型监管理论
四、现实运作中的管理导向型监管
五、对未来的借鉴和指引
第十二章 警察与警务
詹妮弗·D.伍德(Jennifer D.Wood)
一、引言
二、以警察为中心的研究
三、多元警务机制研究
四、不只是风向标:对未来学术研究的评述
第四部分 法政策领域
第十三章 政策领域:法与社会的家庭研究
安妮·邦廷(Annie Bunting)
一、引言
二、什么是家庭和家庭法?
三、扩大的家庭概念,减少的政府支持
四、全球家庭与全球家庭政策制定
五、法社会学家庭研究的未来发展
六、致谢
第十四章 政策领域: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反歧视法
唐娜·E.扬(Donna E.Young)
一、引言
二、美国如何对待反歧视与平等
三、国际模式:加拿大与南非的反歧视法路径
四、结语
第十五章 政策领域:法社会学视角下的惩罚和社会控制
柯拉米特·莱特(Keramet Reiter)
一、引言
二、公开性不公开性
三、多学科性单学科性
四、促进公开性和多学科性的新兴话题
第十六章 福利法
维基·伦斯(Vicki Lens)
一、引言
二、规则、权利及福利管理
三、福利申请人的法律意识
四、行政司法机制
五、政府主体:上层视角
六、结语
第十七章 移民法和移民的生活经历
利西·J.阿夫雷戈(Leisy J.Abrego)
一、引言
二、移民法的效果
三、美国移民法简史及其不平等的产生
四、“非法性”的后果
五、法律暴力
六、非法性与法律意识
七、移民法与社会研究未来之展望
第十八章 宗教的回归:法律世俗主义的崛起、衰落以及潜在的复兴
诺米·玛雅·施托尔岑贝格(Nomi Maya Stolzenberg)
一、法律与宗教学在哪里?
二、法律世俗主义研究的兴起
三、世俗化论调的消亡,回归宗教与政治神学的复兴
四、中立性的崛起,宗教制度主义的回归和法律世俗主义的衰落
五、汇聚点:法律世俗主义的神学基础和可能的回归
第十九章 论人权
海因茨·克卢格(Heinz Klug)
一、引言
二、人权悖论
三、以法律和社会视角透视人权
四、行动中的人权
五、结语
第二十章 超人类法律:支持法社会学的“动物性转型”
伊鲁斯·布雷弗曼(Irus Braverman)
一、引言
二、法律偏见:权利与福利之争端
三、批判理论中对后人类主义的回顾
四、展望“超人类”合法性
五、结语:在法社会学中迈向“动物转变”
致谢
第二十一章 法律与残疾
凯瑟琳娜·黑尔(Katharina Heyer)
一、引言
二、残疾人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规范性转变
三、美国模式:作为公民权利的残疾人权利
四、包容与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五、对残疾的定义
六、合理便利
七、残疾人就业歧视
八、美国残疾人法律:法庭上的《美国残疾人法案》
九、从残疾人民事权利到人权
十、残疾人法律研究
第五部分 法律如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十二章 身份构成:法律与种族
奥塞奇·K.奥巴索奇(Osagie K.Obasogie)
一、引言
二、从批判角度看法社会学种族研究
三、关于批判种族理论
四、关于经验法和批判种族理论融合的方法
第二十三章 身份构成:国籍、公民身份、归属和存在的新形式
伊芙·达里安·史密斯(Eve Darian Smith)
一、引言
二、新权力组合下社会契约的反思
三、社会法学作品中的身份:两种分支
四、21世纪合法身份的新模式
五、结语
第二十四章 权利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杰夫瑞·R.杜达斯(Jeffrey R.Dudas)
乔纳森·戈德堡·希勒(Jonathan Goldberg-Hiller)
迈克尔·W.麦卡恩(Michael W.McCann)
一、引言
二、动员权利:概念基础
三、超越法律动员模式?
四、权利政治中的对象、方式以及地点
五、结语
第二十五章 法律与社会运动:旧争论与新方向
桑德拉·R.列维茨基(Sandra R.Levitsky)
一、引言
二、对法律与社会运动进行定义
三、法律对社会运动有重大影响吗?
四、法律怎样对社会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五、社会运动如何影响对法律的新理解?
六、结语
第二十六章 法治与经济发展:全球范本与本土转译
日图·贝拉(Ritu Birla)
一、引言
二、法律、国家和市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三、法律、经济与文化:21世纪以降,依托殖民地自由主义
致谢
第二十七章 法律与殖民主义:遗产和世系
瑞尼萨·马瓦尼(Renisa Mawani)
一、引言
二、作为命令的法律
三、法律、反抗和多样性
四、法律迁移(Legal Migrations)
第二十八章 法律与全球主义:法律离开了国家如同法律离开了暴力
朱丽叶·勒梅特(Julieta Lemaitre)
一、引言
二、剖析法律和全球化:跨国律师
三、剖析法律和全球化:跨国界的规范产生的过程
四、新殖民主义和全球法律多元主义
五、无国家状态下的正义、法律和社会
六、结语:全球公正的可能与不可能
索 引
译后记
^ 收 起
作者简介
导论:日渐成熟的法社会学
帕特丽夏·尤伊克(Patricia Ewick) 奥斯汀·萨拉特(Austin Sarat)
第一部分 搭 建 舞 台
第一章 什么是法社会学:定义上的分歧
苏珊·M.斯特瑞特(Susan M.Sterett)
一、引言:作为权威的法律与作为领域的法律
二、我们如何应对法律
三、一般性的法律与作为政策的法律
四、惩罚性的法律与生产性的法律
五、司法领域的国际化
六、结语:全球化的诉求、离心的和向心的法律
致谢
第二章 法社会学“经典著作”的图表统计:近半个世纪该领域的发展
卡尔文·莫里尔(Calvin Morrill) 凯尔西·梅奥(Kelsey Mayo)
一、引言
二、语境中的法律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三、去中心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四、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五、结语
六、研究方法附录
致谢
第二部分 作为社会现象的法律研究方法
第三章 法律文化研究的划分
内奥米·梅齐(Naomi Mezey)
一、引言
二、法律文化研究的起源
三、法律文化研究的路径
第四章 将法律作为社会现象展开研究:法律史
库纳尔·M.帕克(Kunal M.Parker)
一、引言:法律研究的“内部”和“外部”进路
二、法学的社会历史学路径——1600~1900年
三、法学的社会历史学路径——1900~2000年
四、结语
第五章 法律民族志与民族志法
苏珊·碧博勒·库廷(Susan Bibler Coutin)
韦罗妮卡·福廷(Véronique Fortin)
一、引言
二、什么是民族志?
三、民族志视角下的法律
四、法律视角下的民族志
五、结语:民族志与法律的实践
六、致谢
第六章 仅仅是理论吗?程序正义的实例化与构造
玛丽·R.罗斯(Mary R.Rose)
一、引言
二、程序正义含义研究简史
三、程序正义研究中的认知与行为
四、程序正义认知的作用与局限
五、结语
第三部分 法律机构和参与主体
第七章 律师与法律职业
罗纳特·迪诺维茨(Ronit Dinovitzer)
布赖恩特·加思(Bryant Garth)
一、引言
二、法律职业的社会结构
三、迈向律师之路的不公平之处
四、满意程度
五、法律实践
六、公共利益与义务工作
七、全球化
八、结语:克雷弗斯模式影响下的学术
第八章 法庭与法官:必需的正当性与其外观的重要性
基思·J.拜比(Keith J.Bybee)
安哥拉·G.纳拉辛汗(Angela G.Narasimhan)
一、引言
二、一个经典的法社会发现:公正的法院与偏倚的结果
三、司法观点
四、法院设计所表达的意义
五、公众认知
六、跨国主义司法
七、法治
八、结语
第九章 陪审员与陪审团
南希·S.马尔德(Nancy S.Marder)
一、引言
二、陪审员范围的扩大
三、陪审员从被动到主动
四、直面陪审团审判的数量下降
五、陪审团的未来研究方向
第十章 自上而下与由内而外:当代视角下的监管机构与监管程序
布朗温·摩根(Bronwen Morgan)
一、引言
二、监管型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监管
四、监管理论的融合:治理术与治理
五、结语
第十一章 利用公法塑造私人组织
卡里·考格立安尼斯(Cary Coglianese)
詹妮弗·纳什(Jennifer Nash)
一、引言
二、监管挑战成为管理挑战
三、管理导向型监管理论
四、现实运作中的管理导向型监管
五、对未来的借鉴和指引
第十二章 警察与警务
詹妮弗·D.伍德(Jennifer D.Wood)
一、引言
二、以警察为中心的研究
三、多元警务机制研究
四、不只是风向标:对未来学术研究的评述
第四部分 法政策领域
第十三章 政策领域:法与社会的家庭研究
安妮·邦廷(Annie Bunting)
一、引言
二、什么是家庭和家庭法?
三、扩大的家庭概念,减少的政府支持
四、全球家庭与全球家庭政策制定
五、法社会学家庭研究的未来发展
六、致谢
第十四章 政策领域: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反歧视法
唐娜·E.扬(Donna E.Young)
一、引言
二、美国如何对待反歧视与平等
三、国际模式:加拿大与南非的反歧视法路径
四、结语
第十五章 政策领域:法社会学视角下的惩罚和社会控制
柯拉米特·莱特(Keramet Reiter)
一、引言
二、公开性不公开性
三、多学科性单学科性
四、促进公开性和多学科性的新兴话题
第十六章 福利法
维基·伦斯(Vicki Lens)
一、引言
二、规则、权利及福利管理
三、福利申请人的法律意识
四、行政司法机制
五、政府主体:上层视角
六、结语
第十七章 移民法和移民的生活经历
利西·J.阿夫雷戈(Leisy J.Abrego)
一、引言
二、移民法的效果
三、美国移民法简史及其不平等的产生
四、“非法性”的后果
五、法律暴力
六、非法性与法律意识
七、移民法与社会研究未来之展望
第十八章 宗教的回归:法律世俗主义的崛起、衰落以及潜在的复兴
诺米·玛雅·施托尔岑贝格(Nomi Maya Stolzenberg)
一、法律与宗教学在哪里?
二、法律世俗主义研究的兴起
三、世俗化论调的消亡,回归宗教与政治神学的复兴
四、中立性的崛起,宗教制度主义的回归和法律世俗主义的衰落
五、汇聚点:法律世俗主义的神学基础和可能的回归
第十九章 论人权
海因茨·克卢格(Heinz Klug)
一、引言
二、人权悖论
三、以法律和社会视角透视人权
四、行动中的人权
五、结语
第二十章 超人类法律:支持法社会学的“动物性转型”
伊鲁斯·布雷弗曼(Irus Braverman)
一、引言
二、法律偏见:权利与福利之争端
三、批判理论中对后人类主义的回顾
四、展望“超人类”合法性
五、结语:在法社会学中迈向“动物转变”
致谢
第二十一章 法律与残疾
凯瑟琳娜·黑尔(Katharina Heyer)
一、引言
二、残疾人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规范性转变
三、美国模式:作为公民权利的残疾人权利
四、包容与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五、对残疾的定义
六、合理便利
七、残疾人就业歧视
八、美国残疾人法律:法庭上的《美国残疾人法案》
九、从残疾人民事权利到人权
十、残疾人法律研究
第五部分 法律如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十二章 身份构成:法律与种族
奥塞奇·K.奥巴索奇(Osagie K.Obasogie)
一、引言
二、从批判角度看法社会学种族研究
三、关于批判种族理论
四、关于经验法和批判种族理论融合的方法
第二十三章 身份构成:国籍、公民身份、归属和存在的新形式
伊芙·达里安·史密斯(Eve Darian Smith)
一、引言
二、新权力组合下社会契约的反思
三、社会法学作品中的身份:两种分支
四、21世纪合法身份的新模式
五、结语
第二十四章 权利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杰夫瑞·R.杜达斯(Jeffrey R.Dudas)
乔纳森·戈德堡·希勒(Jonathan Goldberg-Hiller)
迈克尔·W.麦卡恩(Michael W.McCann)
一、引言
二、动员权利:概念基础
三、超越法律动员模式?
四、权利政治中的对象、方式以及地点
五、结语
第二十五章 法律与社会运动:旧争论与新方向
桑德拉·R.列维茨基(Sandra R.Levitsky)
一、引言
二、对法律与社会运动进行定义
三、法律对社会运动有重大影响吗?
四、法律怎样对社会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五、社会运动如何影响对法律的新理解?
六、结语
第二十六章 法治与经济发展:全球范本与本土转译
日图·贝拉(Ritu Birla)
一、引言
二、法律、国家和市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三、法律、经济与文化:21世纪以降,依托殖民地自由主义
致谢
第二十七章 法律与殖民主义:遗产和世系
瑞尼萨·马瓦尼(Renisa Mawani)
一、引言
二、作为命令的法律
三、法律、反抗和多样性
四、法律迁移(Legal Migrations)
第二十八章 法律与全球主义:法律离开了国家如同法律离开了暴力
朱丽叶·勒梅特(Julieta Lemaitre)
一、引言
二、剖析法律和全球化:跨国律师
三、剖析法律和全球化:跨国界的规范产生的过程
四、新殖民主义和全球法律多元主义
五、无国家状态下的正义、法律和社会
六、结语:全球公正的可能与不可能
索 引
译后记
^ 收 起
王文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苏州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律硕士、美国德堡大学法学访问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与网络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法学院副院长(2006~2017年)。全国人大财经委《电子商务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等。曾担任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法院刑庭审判员、四级法官。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刘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硕士(国际法学专业)学位,现就职于平安银行。
刘冬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学士、英语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法务部。
^ 收 起
刘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硕士(国际法学专业)学位,现就职于平安银行。
刘冬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法学学士、英语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法务部。
^ 收 起
《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手册》丛书一方面可以推动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全面依法治国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上的参考。
丛书之一《法社会学手册》展示了法社会学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发现、理论发展以及方法争论,汇聚了该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
丛书之一《法社会学手册》展示了法社会学这一领域重要的研究发现、理论发展以及方法争论,汇聚了该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