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2004) / 001
孔子再评价(1980) / 004
“礼”的特征 / 004
“仁”的结构 / 011
弱点与长处 / 026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散论(1978) / 032
一个被改造的上帝 / 032
砸烂孔丘的牌位 / 039
冲击“四条极大的绳索” / 042
《天朝田亩制度》 / 046
《资政新篇》 / 049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1986) / 052
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 052
救亡压倒启蒙 / 068
转换性的创造 / 082
[附] 马群林:“救亡压倒启蒙”与“中国六代知识分子”之
“发明权”考释(2018) / 089
关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讨论(1989) / 106
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2005) / 120
鱼:生命的符号 / 120
龙:权威/秩序的象征 / 123
汉字:并非口头语言的记录 / 129
由巫到礼(2001、2014) / 138
行走中的神明 / 138
“礼”的三特点 / 146
历史使命感 / 151
释礼归仁(2014) / 161
“有情宇宙观” / 161
“内在超越”? / 166
“性”与“情”,谁为“本”? / 169
“一个世界” / 171
周、孔取代孔、孟 / 175
孙老韩合说(1984) / 179
兵家辩证法特色 / 180
《老子》三层 / 185
所谓“益人神智” / 195
漫述庄禅(1985) / 203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 204
人格本体论 / 215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 221
阴阳五行:中国人的传统宇宙观(2001) / 239
中国辩证法来自兵家:行动第一 / 239
反“反二元”:度 / 242
五行特点:功能与反馈 / 248
阴阳五行与后现代 / 253
对话 / 254
初拟儒学深层结构说(1996) / 267
哲学探寻录(1994) / 282
“人活着”:出发点 / 282
“如何活”:人类主体性 / 287
为什么活:个人主体性 / 292
活得怎样: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 / 299
实践美学短记(2004) / 306
美感双螺旋(Aesthetic Double helix)与人的自然化 / 306
艺术终结与审美文化 / 309
实践美学短记之二(2006) / 312
审美与艺术 / 312
审美与人性 / 316
审美形而上学 / 319
关于“理性内构”(2015、2018) / 324
走出语言与默会知识 / 324
普遍必然性与客观社会性 / 328
要重视个体心理的独特性 / 332
我的认识论的几个要点 / 335
答高更(Paul Gauguin)三问(2015) / 339
我们从何处来? / 339
我们是什么? / 342
我们往何处去? / 346
《康德新解》英译本序(2016) / 350
“美育代宗教”答问(2008) / 355
语言是存在之家? / 355
天地境界 / 366
感伤中的神意 / 375
伦理学新说述要初稿(2018) / 388
导论 从康德“绝对律令”新释说起 / 388
第一章 伦理、道德外内二分和“由外而内”说 / 398
第二章 道德三要素(意志、观念、情感)说 / 408
第三章 两德(传统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说 / 432
结语 / 455
代跋 书院忆往(2018) / 457
编后记 / 马群林 / 461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