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及其他(全二册)(蓬莱阁典藏系列)
《魏晋风度及其他》导读吴中杰 / 1
一、 旧文明批判
文化偏至论 / 3
我之节烈观 / 17
随感录三十五 / 27
随感录三十六 / 29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31
估《学衡》 / 44
“以震其艰深” / 48
所谓“国学” / 50
查看完整
一、 旧文明批判
文化偏至论 / 3
我之节烈观 / 17
随感录三十五 / 27
随感录三十六 / 29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31
估《学衡》 / 44
“以震其艰深” / 48
所谓“国学” / 50
查看完整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吴中杰,男,原名吴中极,浙江临海人,1936年3月生于安徽蚌埠。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客座教授,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导读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魏晋风度及其他》导读吴中杰 / 1
一、 旧文明批判
文化偏至论 / 3
我之节烈观 / 17
随感录三十五 / 27
随感录三十六 / 29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31
估《学衡》 / 44
“以震其艰深” / 48
所谓“国学” / 50
“一是之学说” / 52
看镜有感 / 55
青年书 / 59
忽然想到 / 60
春末闲谈 / 63
灯下漫笔 / 68
论“他妈的!” / 76
十四年的“读经” / 80
这人与那个 / 84
学界的三魂 / 87
无声的中国 / 91
老调子已经唱完 / 97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 / 105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 107
四库全书珍本 / 112
重三感旧 / 114
古书中寻活字汇 / 116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 118
儒术 / 125
隔膜 / 130
点句的难 / 134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136
二、 文化史研究
《古小说钩沉》序 / 145
谢沈《后汉书》序 / 147
《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 148
《吕超墓志铭》跋 / 150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 152
《嵇康集》序 / 162
《俟堂专文杂集》题记 / 165
《小说旧闻钞》序言 / 166
汉文学史纲要 / 168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 218
《绛洞花主》小引 / 223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225
《唐宋传奇集》序例 / 242
流氓的变迁 / 246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 248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 251
谈金圣叹 / 254
二丑艺术 / 257
《北平笺谱》序 / 259
选本 / 261
论“旧形式的采用” / 264
算账 / 268
脸谱臆测 / 270
《小说旧闻钞》再版序言 / 273
隐士 / 275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 278
从帮忙到扯淡 / 281
“题未定”草 / 283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299
三、 新文艺概观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 305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 311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 313
娜拉走后怎样 / 316
论睁了眼看 / 323
革命时代的文学 / 328
革命文学 / 335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 337
“醉眼”中的朦胧 / 345
文艺与革命 / 351
太平歌诀 / 354
文学的阶级性 / 356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 359
文艺的大众化 / 364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 36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 372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 374
上海文艺之一瞥 / 379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 392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 403
论“第三种人” / 406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411
又论“第三种人” / 414
小品文的危机 / 419
批评家的批评家 / 423
“京派”与“海派” / 425
小品文的生机 / 427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 429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 436
“京派”和“海派” / 456
什么是“讽刺”? / 460
文坛三户 / 463
杂谈小品文 / 466
四、 翻译文学论
摩罗诗力说 / 471
《域外小说集》序言 / 509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 / 510
不懂的音译 / 512
咬文嚼字 / 516
《思想·山水·人物》题记 / 518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521
几条“顺”的翻译 / 539
风马牛 / 543
关于翻译的通信 / 546
祝中俄文字之交 / 553
关于翻译 / 558
为翻译辩护 / 561
关于翻译(上) / 563
关于翻译(下) / 566
拿来主义 / 569
论重译 / 572
再论重译 / 574
非有复译不可 / 576
“题未定”草 / 579
五、 语文改革说
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 / 589
古书与白话 / 590
再来一次 / 593
写在《坟》后面 / 597
“此生或彼生” / 604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 606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 / 611
答曹聚仁先生信 / 614
门外文谈 / 617
“大雪纷飞” / 637
汉字和拉丁化 / 639
中国语文的新生 / 642
关于新文字 / 645
论新文字 / 647
^ 收 起
一、 旧文明批判
文化偏至论 / 3
我之节烈观 / 17
随感录三十五 / 27
随感录三十六 / 29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31
估《学衡》 / 44
“以震其艰深” / 48
所谓“国学” / 50
“一是之学说” / 52
看镜有感 / 55
青年书 / 59
忽然想到 / 60
春末闲谈 / 63
灯下漫笔 / 68
论“他妈的!” / 76
十四年的“读经” / 80
这人与那个 / 84
学界的三魂 / 87
无声的中国 / 91
老调子已经唱完 / 97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 / 105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 107
四库全书珍本 / 112
重三感旧 / 114
古书中寻活字汇 / 116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 118
儒术 / 125
隔膜 / 130
点句的难 / 134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136
二、 文化史研究
《古小说钩沉》序 / 145
谢沈《后汉书》序 / 147
《会稽郡故书杂集》序 / 148
《吕超墓志铭》跋 / 150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 152
《嵇康集》序 / 162
《俟堂专文杂集》题记 / 165
《小说旧闻钞》序言 / 166
汉文学史纲要 / 168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 218
《绛洞花主》小引 / 223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225
《唐宋传奇集》序例 / 242
流氓的变迁 / 246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 / 248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 251
谈金圣叹 / 254
二丑艺术 / 257
《北平笺谱》序 / 259
选本 / 261
论“旧形式的采用” / 264
算账 / 268
脸谱臆测 / 270
《小说旧闻钞》再版序言 / 273
隐士 / 275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 278
从帮忙到扯淡 / 281
“题未定”草 / 283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299
三、 新文艺概观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 305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 311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 313
娜拉走后怎样 / 316
论睁了眼看 / 323
革命时代的文学 / 328
革命文学 / 335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 337
“醉眼”中的朦胧 / 345
文艺与革命 / 351
太平歌诀 / 354
文学的阶级性 / 356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 359
文艺的大众化 / 364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 36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 372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 374
上海文艺之一瞥 / 379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 392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 403
论“第三种人” / 406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 411
又论“第三种人” / 414
小品文的危机 / 419
批评家的批评家 / 423
“京派”与“海派” / 425
小品文的生机 / 427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 429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 436
“京派”和“海派” / 456
什么是“讽刺”? / 460
文坛三户 / 463
杂谈小品文 / 466
四、 翻译文学论
摩罗诗力说 / 471
《域外小说集》序言 / 509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 / 510
不懂的音译 / 512
咬文嚼字 / 516
《思想·山水·人物》题记 / 518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521
几条“顺”的翻译 / 539
风马牛 / 543
关于翻译的通信 / 546
祝中俄文字之交 / 553
关于翻译 / 558
为翻译辩护 / 561
关于翻译(上) / 563
关于翻译(下) / 566
拿来主义 / 569
论重译 / 572
再论重译 / 574
非有复译不可 / 576
“题未定”草 / 579
五、 语文改革说
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 / 589
古书与白话 / 590
再来一次 / 593
写在《坟》后面 / 597
“此生或彼生” / 604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 606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 / 611
答曹聚仁先生信 / 614
门外文谈 / 617
“大雪纷飞” / 637
汉字和拉丁化 / 639
中国语文的新生 / 642
关于新文字 / 645
论新文字 / 647
^ 收 起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吴中杰,男,原名吴中极,浙江临海人,1936年3月生于安徽蚌埠。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客座教授,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导读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比价列表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