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宋太祖朝翰林学士述论
一 重北轻南的人员结构及制度因革
二 “文章无用”与翰林学士的尴尬地位
三 翰林学士之道德文章
第二章 宋太宗朝翰林学士述论
一 文学之选:翰林学士的人才类型
二 “思不出位”与“正道自持”:学士品格的差异
三 “五 凤齐飞”与禁林燕会:学士院的更迭建设
四 太平修书:翰苑馆阁的文学图景
五 白体:群体风格的趋同
六 追复唐风:“元和、长庆风格”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 宋真宗朝翰林学士述论——以杨亿为中心
一 翰林学士的地域分布与政治分野
二 真宗好文与“贞元、元和风格”
三 “一代之文豪”:内相杨文公主盟斯文
四 从白体走向昆体:杨文公首变诗格
五 翰林学士的代际更替与重振古道的期待
第四章 宋仁宗朝翰林学士述论——以欧阳修为中心
一 学士院人员构成
二 翰林学士的风操与士风重振
三 翰林学士的素质:政事与文学
四 翰林学士知贡举、兴学校与文风迁变
五 翰林学士写作群体的多元文风
六 晏殊与西昆演进:一 时名士多出其门
七 宋祁与《新唐书》:从“昆体”到“涩体”
八 欧阳修:“翰林文章伯”与嘉祜翰苑唱和
九 尊韩、崇李、学杜:从学唐到变唐
第五章 宋英宗、宋神宗朝翰林学士与文学承变述论——以王安石为中心
一 熙、丰翰苑现状:学士阙人与词臣无文
二 “堂陛相承”:从台谏到翰苑、经筵
三 新党学士群体与熙、丰政治生态
四 新党学士与台谏的“杰作”:“乌台诗案”
五 不同的声音:“嘉祜四友”与熙宁学士的进退分合
六 治平、熙宁间翰苑馆阁的文学气氛
七 治平至熙宁前期翰苑馆阁的游从唱和
八 饮饯诗会的“銮坡主席”与回翔州郡的“翰林东道主”
九 “荒瘠斥卤”、“黄茅白苇”之外
十“西汉文风”:制诏典册的文章变体与新范本
十一 亦师亦敌亦友:王安石与欧、苏的交替
第六章 宋哲宗朝翰林学士述论——以苏轼为中心
一 元祐翰苑为天下选
二 经筵“留身”:翰林学士为讲读官
三 文字狱与党争风波中的苏轼
四 新党翰林学士与绍圣“绍述”
五 绍圣、元符翰苑缺人与词臣无文、词令不振
六 诗赋废罢与取士之法的因革
七 “翰林二 苏公”与元祜诗坛
八 苏轼与元祐词臣的“清切唱和”
九 苏轼与“元祐占体”
十“六一清风今不孤”:东坡与醉翁的文采风烈
第七章 宋徽宗、宋钦宗朝翰林学士述论
一 蔡京与崇、观、宣和间翰林学士
二 王黼、李邦彦与政、宣、靖康中翰林学士
三 馆职滥授与士风大坏
四 诗歌的多重困境:崇宁“党禁”与政和“诗禁”
五 政、宣风流与宫廷唱和
六 元祜矩矱:徽、钦朝词臣馆职与诗坛唱和
七 典型犹存:徽、钦朝翰林学士与制诰写作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