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变局中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的历史地位
一、前言 / 1
二、敦品:从修身到齐家 / 3
三、治学:游刃于义理与经世之间 / 7
四、定乱:从忠君到保教爱民 / 11
五、洋务:开中体西用的宏规 / 16
六、结论 / 20
袁世凯的仕宦阶梯(1881—1911)
一、前言 / 22
二、家世与气志 / 23
查看完整
一、前言 / 1
二、敦品:从修身到齐家 / 3
三、治学:游刃于义理与经世之间 / 7
四、定乱:从忠君到保教爱民 / 11
五、洋务:开中体西用的宏规 / 16
六、结论 / 20
袁世凯的仕宦阶梯(1881—1911)
一、前言 / 22
二、家世与气志 / 23
查看完整
张玉法,台湾著名历史学家,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山东区域史。著有《清季的立宪团体》《清季的革命团体》《民国初年的政党》《辛亥革命史论》《中国近代现代史》等十多部专书,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本书是中研院著名学者、院士张玉法先生的论文合集,主要观照对象是清末民初十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记录了他们在中国近代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的言行表现、社会关系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曾国藩的历史地位
一、前言 / 1
二、敦品:从修身到齐家 / 3
三、治学:游刃于义理与经世之间 / 7
四、定乱:从忠君到保教爱民 / 11
五、洋务:开中体西用的宏规 / 16
六、结论 / 20
袁世凯的仕宦阶梯(1881—1911)
一、前言 / 22
二、家世与气志 / 23
三、从庆军前敌营务处到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 26
四、从督练新军到出任山东巡抚 / 31
五、从直隶总督到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 39
六、从仕宦高梯上跌落:归隐林园,伺机再起 / 46
七、结论 / 49
晚清的民族主义(1895—1911):以章炳麟为中心的观察
一、前言 / 51
二、晚清民族主义的流派 / 52
三、章炳麟的种族之辨及光复理念 / 56
四、章炳麟的反帝国主义思想 / 62
五、结论 / 65
民国初年章炳麟的人际关系(1912—1916)
一、前言 / 66
二、官界 / 67
三、政界 / 72
四、学界 / 76
五、益友 / 80
六、结论 / 83
章炳麟与中国东北边疆(1903—1913)
一、引言 / 86
二、晚清视东北为满洲人之领土 / 87
三、推翻清朝使满人和满人的东北故土属于中国 / 88
四、民初出任东三省筹边使谋为中国开发东北 / 91
五、结论 / 94
苏曼殊的生平及其译著
一、前言 / 95
二、生平 / 95
三、译著 / 106
四、余论 / 113
知识青年对孙中山革命运动的反应
一、前言 / 115
二、革命的社会基础 / 115
三、孙中山的领导风格 / 119
四、争取知识青年之道 / 123
五、知识青年对革命的反应 / 128
六、余论 / 131
黄兴与孙中山之关系
一、前言 / 134
二、孙黄出身 / 135
三、英雄并起(1895—1905) / 139
四、革命伙伴(1905—1908) / 141
五、分途奔走(1908—1911) / 146
六、合力建国(1911—1913) / 152
七、殊途同归(1913—1916) / 156
八、余论 / 167
杨度的政治行为及其转折
一、家庭、师友与早年志气 / 171
二、留日时期的救国主张及活动 / 172
三、在君宪运动中别树一帜 / 174
四、仕途与理想的困境 / 177
五、民国成立前后的政治抉择 / 180
六、再张君宪的旗鼓 / 183
七、韬光养晦与思想转向 / 188
八、由台前走入台后的一生 / 191
梁启超在政治运动中对国民态度的转变
一、前言 / 194
二、改造国民是改造国家的基础 / 194
三、动员国民达到国家改造的目的 / 200
四、结论 / 208
民国建立前后的谭延闿(1909—1913)
一、前言 / 209
二、谭延闿的出身背景 / 209
三、从学堂督办到谘议局局长:徘徊于改革与革命之间 / 211
四、卷入革命的洪流:从谘议局议长到都督 / 214
五、稳定湖南政局:做一个稳健的省级首长 / 216
六、参与国家事务:地方官关怀国事的局限性 / 219
七、结论 / 221
胡适的学术生涯
一、前言 / 224
二、精研中国哲学 / 225
三、提倡治学方法 / 228
四、推动科学发展 / 232
五、结论 / 235
1919 年的胡适:实验主义的宣扬与力行
一、前言 / 237
二、宣扬实验主义 / 241
三、论辩“问题与主义” / 245
四、提倡“社会不朽论” / 248
五、鼓吹女子解放 / 251
六、余论 / 255
蒋介石对日本两次出兵山东之反应(1927—1928)
一、前言 / 256
二、一厢情愿:日本次出兵山东前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 / 257
三、力避冲突:一九二八年对日本出兵山东的初步反应 / 259
四、坚此百忍:五三惨案发生后就地交涉期间蒋的忍让与措置 / 261
五、 转变方向:五月十二日以后蒋介石力图摆脱就地交涉并突破困局 / 265
六、结论 / 268
傅斯年的政治理念
一、前言 / 271
二、关怀政治的缘起 / 271
三、忠爱国家民族 / 275
四、落实政治改革 / 280
五、向往民主自由 / 285
六、结论 / 289
^ 收 起
一、前言 / 1
二、敦品:从修身到齐家 / 3
三、治学:游刃于义理与经世之间 / 7
四、定乱:从忠君到保教爱民 / 11
五、洋务:开中体西用的宏规 / 16
六、结论 / 20
袁世凯的仕宦阶梯(1881—1911)
一、前言 / 22
二、家世与气志 / 23
三、从庆军前敌营务处到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 26
四、从督练新军到出任山东巡抚 / 31
五、从直隶总督到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 39
六、从仕宦高梯上跌落:归隐林园,伺机再起 / 46
七、结论 / 49
晚清的民族主义(1895—1911):以章炳麟为中心的观察
一、前言 / 51
二、晚清民族主义的流派 / 52
三、章炳麟的种族之辨及光复理念 / 56
四、章炳麟的反帝国主义思想 / 62
五、结论 / 65
民国初年章炳麟的人际关系(1912—1916)
一、前言 / 66
二、官界 / 67
三、政界 / 72
四、学界 / 76
五、益友 / 80
六、结论 / 83
章炳麟与中国东北边疆(1903—1913)
一、引言 / 86
二、晚清视东北为满洲人之领土 / 87
三、推翻清朝使满人和满人的东北故土属于中国 / 88
四、民初出任东三省筹边使谋为中国开发东北 / 91
五、结论 / 94
苏曼殊的生平及其译著
一、前言 / 95
二、生平 / 95
三、译著 / 106
四、余论 / 113
知识青年对孙中山革命运动的反应
一、前言 / 115
二、革命的社会基础 / 115
三、孙中山的领导风格 / 119
四、争取知识青年之道 / 123
五、知识青年对革命的反应 / 128
六、余论 / 131
黄兴与孙中山之关系
一、前言 / 134
二、孙黄出身 / 135
三、英雄并起(1895—1905) / 139
四、革命伙伴(1905—1908) / 141
五、分途奔走(1908—1911) / 146
六、合力建国(1911—1913) / 152
七、殊途同归(1913—1916) / 156
八、余论 / 167
杨度的政治行为及其转折
一、家庭、师友与早年志气 / 171
二、留日时期的救国主张及活动 / 172
三、在君宪运动中别树一帜 / 174
四、仕途与理想的困境 / 177
五、民国成立前后的政治抉择 / 180
六、再张君宪的旗鼓 / 183
七、韬光养晦与思想转向 / 188
八、由台前走入台后的一生 / 191
梁启超在政治运动中对国民态度的转变
一、前言 / 194
二、改造国民是改造国家的基础 / 194
三、动员国民达到国家改造的目的 / 200
四、结论 / 208
民国建立前后的谭延闿(1909—1913)
一、前言 / 209
二、谭延闿的出身背景 / 209
三、从学堂督办到谘议局局长:徘徊于改革与革命之间 / 211
四、卷入革命的洪流:从谘议局议长到都督 / 214
五、稳定湖南政局:做一个稳健的省级首长 / 216
六、参与国家事务:地方官关怀国事的局限性 / 219
七、结论 / 221
胡适的学术生涯
一、前言 / 224
二、精研中国哲学 / 225
三、提倡治学方法 / 228
四、推动科学发展 / 232
五、结论 / 235
1919 年的胡适:实验主义的宣扬与力行
一、前言 / 237
二、宣扬实验主义 / 241
三、论辩“问题与主义” / 245
四、提倡“社会不朽论” / 248
五、鼓吹女子解放 / 251
六、余论 / 255
蒋介石对日本两次出兵山东之反应(1927—1928)
一、前言 / 256
二、一厢情愿:日本次出兵山东前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 / 257
三、力避冲突:一九二八年对日本出兵山东的初步反应 / 259
四、坚此百忍:五三惨案发生后就地交涉期间蒋的忍让与措置 / 261
五、 转变方向:五月十二日以后蒋介石力图摆脱就地交涉并突破困局 / 265
六、结论 / 268
傅斯年的政治理念
一、前言 / 271
二、关怀政治的缘起 / 271
三、忠爱国家民族 / 275
四、落实政治改革 / 280
五、向往民主自由 / 285
六、结论 / 289
^ 收 起
张玉法,台湾著名历史学家,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山东区域史。著有《清季的立宪团体》《清季的革命团体》《民国初年的政党》《辛亥革命史论》《中国近代现代史》等十多部专书,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本书是中研院著名学者、院士张玉法先生的论文合集,主要观照对象是清末民初十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记录了他们在中国近代这一历史大变局中的言行表现、社会关系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