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001整部《史记》中,没有些微神的身影,记叙的全是人事。因为神的缺席,史迁记叙的中国正义独具意蕴,别有一番滋味弥漫于字里行间。
讲 立法者的精神气象 011史迁期待的是,在立法者创立的制度秩序中,个体生命能够涵养阳刚的精神气质,而荡涤源于生命欲望的阴柔之气。用尼采的话说,是主人道德,而非奴隶道德,为人们的生活世界立法。
第二讲 “五帝”的政治德行 072史迁是史家,他告诉我们的是,政治技艺才是古今之变的关键,而政治技艺所带来的精神性、品质性的东西可以称为政治德行。换句话说,没有离开政治技艺的政治德行。
第三讲 “三代”的政治技艺 113三代之王道政治,从初的制度层面,过渡到关涉道德精神的政治理想层面,一变而为宋儒的精神信仰、道德担当,后竟成修辞学。大体流变即是如此。
第四讲 秦始皇与帝制的开创 160秦始皇或许没想对儒生那么狠,只希望他们暂时装一下糊涂,稍微给自己一点时间,别逼得太紧了。凡事不要一来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唱高调,要先弄清历史原委。这当然不是说秦始皇杀人就对,可这个世界毕竟不是天堂。
第五讲 侠客与历史正义 201“士为知己者死”,一定不是单相思,而是一种氛围,好像所有的人都被这种氛围感染,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质,所谓春秋大义。士遇知己,不是偶然遭遇,而是时代的必然结局。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那个时代才有如此的精神氛围。
第六讲 孔子的文化英雄形象 294孔子时时怀抱希望,处处遭遇失望,始终不肯绝望。他是流浪的君子,始终行进在精神的旅途中,“弦歌讲诵不绝”。他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时而获得对抗孤独的力量,每每更加孤独。这是一种伟大的孤独,一种深邃的孤独。孔子宁愿孤独;孔子拥抱孤独,呵护孤独。
后 记 34120 世纪80 年代初,大学校园弥漫着诗意,人文气息浓厚。我被严重感染,竟做起作家梦来了,写诗作文,且数次投稿。结果竟是无一字发表,失望得很。于是,请教杨师义银先生如何写好文章,杨师的回答很简洁:没有别的办法,多读《史记》吧!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