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千年帝国,两千年战乱
统一战争与衰亡战争
战争的地理逻辑
楔子 蒙古人: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协同作战
最顽强的对手
蒙古人的第二战场
最伟大的行军
功败垂成
地理是战争的基础
第一部 关中时代(公元前771—公元189年,秦到东汉)
第一章 得关中者得天下(公元前771—公元前221年)
四面皆险的关中平原
秦国:从化外到关中
四川:天下之砝码
武灵王:河套大迂回
统一的代价:长平枯骨与郢都赤地
第二章 西楚霸王:不懂地理之困(公元前209—公元前202年)
秦末起义:制度之失
战略地理:楚汉战争的决定要素
中央帝国在军事上的形成
第三章 汉武帝的塞上曲(公元前133—公元169年)
北方长战线
杀戮换功名
老将之死与新星联欢
战争的财政陷阱
汉匈战争的尾声
第四章 光武帝:中原反击关中(公元8—公元36年)
新莽:改革导致的军事大崩盘
光武帝:寻找战略点
借助三晋,跃进两京
关中时代的落幕
第二部 分裂时代(公元189—公元589年,三国到南朝)
第五章 《隆中对》:开创分裂时代的大战略(公元189—公元219年)
东汉末年的老军阀与新军阀
张竑与孙策:一代霸主的江东战略
粉面书生的千年之对
赤壁之战:长江防线进入历史
四川不再是附庸
第六章 “隆中对”战略的失败:武侯伐岐山的是是非非(公元220—公元234年)
蜀吴战略冲突与东线崩溃
汉中战争与祁山通道
寻找古街亭
秦岭:无法击破的屏障
“隆中对”战略的最终失败
第七章 西晋:北方反击战(公元234—公元280年)
魏国政治斗争中的伐蜀议题
邓艾:被低估的军事天才
击穿金牛道
进军东吴:最完美的战略进攻
第八章 东晋时期的南北争霸(公元280—公元581年)
想巩固政权,却导致皇族内乱
两赵之役:从山西统一北中国
前秦:从关中到北中国
淝水之战:淮河防线成关键
尴尬的北伐
第九章 南朝:长江混沌战(公元307—公元581年)
荆州与建康的两极争霸
王敦:“皇帝—权臣”模式的开创者
陶侃:力挽狂澜
颠覆东晋的权臣父子
赣江、湘江变奏曲
南方帝国的衰落
侯景之乱与南朝末日
第三部 失衡时代(公元384—公元907年,隋到唐)
第十章 北朝:从黄河到长江(公元384—公元589年)
定都洛阳的利弊
最后一次东西对峙
统一与失衡
第十一章 唐代建国:关中的最后辉煌(公元589—公元622年)
隋朝崩溃于大跃进
李唐:低调示人的黄雀
清理后院的战争
关中的最后辉煌
第十二章 安史之乱:缺乏制高点的叛乱(公元622—公元763年)
都是藩镇惹的祸
安禄山的智慧与失误
唐军的关门打狗战略
李泌奇谋空叹息
第十三章 藩镇的群狼谋略(公元763—公元820年)
割据,是为了自保
唐德宗:失衡的关中与高昂的军费
泾原兵变:回到原点
中央王朝的回光返照
第十四章 黄巢:最漫长的长征(公元859—公元907年)
前奏:思乡武士叛乱记
王仙芝:失控社会的流窜作战
黄巢:最漫长的流窜
缩短的分裂期
第四部 中原时代(公元907—公元1279年,五代到宋)
第十五章 后周世宗:新王朝的奠基人(公元907—公元979年)
五代时期的军阀整合
周世宗的命题作文
赵匡胤的军事变革
柴规赵随统一全国
第十六章 十六州忧思(公元936—公元1125年)
东京汴梁的功与过
宋太宗:失败的收复战
买来的百年和平
无险可守的边境线
第十七章 西北争夺战(公元982—公元1085年)
宋夏的四条进攻线
引发改革的惨败
失败的协同战
第十八章 变换的北方防线(公元1115—公元1208年)
是是非非海上盟
靖康之变:物质文明遭遇部落战争
逃往海洋的皇帝
又到尴尬北伐时
第五部 帝国时代(公元1179—公元1911年,元到清)
第十九章 成吉思汗眼中的世界(公元1179—公元1449年)
从流亡者到蒙古之主
蒙古的帝国时代
西藏、大理与蒙宋战争
蒙古帝国塑造的现代中国
帝国分崩离析时
土木堡:蒙古旁支的逆袭
第二十章 清帝国的新疆域(公元1618—公元1911年)
黄金家族的黄昏
准噶尔:最后的蒙古帝国
西藏并入帝国疆域
南疆的臣服
大小金川:帝国扩张的极限到了
海权时代的来临
附录 全国战略要地简述
参考书籍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