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
作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著
出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9.8
丛书: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定价:270.00 元
ISBN-13:9787519829766
ISBN-10:7519829766 去豆瓣看看
出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9.8
丛书:电力工程设计手册
定价:270.00 元
ISBN-13:9787519829766
ISBN-10:7519829766 去豆瓣看看
目 录
第一篇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第一章 一次部分综述 3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3
一、电力系统的概念 3
二、电力系统的构成 4
第二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5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 5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作用 5
第三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5
一、按规划时段划分 5
二、按地区划分 6
三、按具体工作内容划分 6
第四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6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需求 6
二、遵循国家法规和贯彻国家相关政策 7
三、满足电力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7
四、实行动态管理 7
第五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程序和方法 7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程序 7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方法 8
第二章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资料调查 10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料调查 10
一、历史及现状资料调查 10
二、发展规划资料调查 10
第二节 能源资源资料调查 10
一、煤炭资源 10
二、石油资源 11
三、天然气资源 11
四、水力资源 11
五、新能源及非水可再生能源资源 11
第三节 电力系统资料调查11
一、电力需求11
二、电力供应 12
三、电网建设 13
四、系统运行特点及存在问题资料调查 14
第四节 其他资料调查 14
第三章 电力负荷预测 15
第一节 电力负荷分类 15
一、按物理性能分类 15
二、按电能的生产、供给和销售过程分类 15
三、按所属行业分类 15
四、按在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分类 15
五、按重要性分类 15
六、按用电特性分类 15
七、按时间分类 16
八、按电网调度关系分类 16
九、按大小分类 16
十、按销售电价分类 16
第二节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6
一、基本要求 16
二、基本步骤 17
三、需电量预测方法 17
四、最大负荷值预测方法 23
五、结果表述 24
第三节 电力负荷特性 25
一、日负荷特性指标 25
二、年负荷特性指标 25
第四节 电力负荷曲线编制 26
一、电力负荷曲线的分类 26
二、电力负荷曲线编制方法 28
第四章 电源规划31
第一节 发电能源开发及利用31
一、发电能源供应31
二、电源开发规模32
第二节 发电系统可靠性32
一、可靠性指标33
二、发电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34
第三节 电源规划设计38
一、电源规划的目的和一般原则38
二、电源结构选择38
三、电源布局选择40
四、电源容量确定40
五、电源规划设计方法43
第四节 电源优化软件45
一、电源优化的研究现状45
二、电源投资优化决策46
三、随机生产模拟48
第五节 电源规划选址50
一、火电厂厂址选择50
二、核电厂厂址选择53
三、风电场场址选择55
四、太阳能电站站址选择56
第五章 电力电量平衡59
第一节 平衡的目的及容量组成59
一、平衡的目的59
二、容量组成59
第二节 电源的运行特性和检修安排60
一、电源的运行特性60
二、检修安排62
第三节 备用容量63
一、负荷备用容量63
二、事故备用容量63
三、检修备用容量63
四、电源承担备用原则63
第四节 平衡计算方法和过程64
一、平衡计算方法64
二、平衡计算过程66
第五节 平衡计算输入与输出70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70
二、电力平衡74
三、电量平衡76
四、调峰平衡76
第六章 电网规划设计79
第一节 电网规划设计任务原则和一般方法79
一、主要内容及任务 79
二、主要原则及要求 79
三、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80
四、工作程序和规划设计方法 82
第二节 交流输电 85
一、电压等级选择 85
二、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及输电能力 87
三、变电站布局和规模 101
四、电气主接线 104
五、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109
六、串联补偿 113
第三节 直流输电 115
一、直流输电特点及应用 115
二、交直流输电方式的选择 115
三、输电容量 116
四、输电电压等级 118
五、直流输电工程起落点选择 119
六、直流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19
七、柔性直流输电 121
第四节 主干电网规划设计 125
一、主干电网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25
二、主干电网规划设计的特点及要点 125
三、大型电源送出输电系统规划 126
四、受端系统规划 128
五、联网规划 130
第五节 发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131
一、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132
二、接入系统安全稳定标准 132
三、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132
四、接入系统方案 133
五、主要技术参数 133
第六节 交流变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135
一、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135
二、接入系统方案 136
三、主要技术参数 136
第七节 常规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设计 140
一、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140
二、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141
三、接入系统方案 141
四、主要技术参数 141
五、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方式及电气
主接线 144
六、直流输电系统性能要求 144
七、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146
第八节 推荐方案评价 146
第九节 规划选站和选线 147
一、规划选站 147
127
二、规划选线 150
第七章 无功补偿 155
第一节 设计原则 155
一、电压运行要求 155
二、分层分区平衡原则 155
三、无功备用容量安排原则 155
四、无功补偿配置要求 155
第二节 无功负荷及电源 156
一、无功负荷 156
二、无功电源 157
第三节 无功功率平衡 160
一、平衡目的 160
二、电网无功平衡 160
三、发电侧无功平衡 162
四、用户侧无功平衡 163
五、换流站无功平衡 163
第四节 无功补偿容量配置及选型 165
一、容量配置 165
二、设备选型 169
第八章 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
和参数 172
第一节 电力线路 172
一、分类与简介 172
二、架空线路 172
三、电力电缆 178
四、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 179
第二节 变压器 181
一、分类与简介 181
二、双绕组变压器的正序等效电路和参数 181
三、三绕组变压器的正序等效电路和参数 182
四、自耦变压器的正序等效电路和参数 183
五、变压器的零序等效电路 183
第三节 同步电机 184
一、分类与简介 184
二、稳态数学模型及运行特性 186
三、暂态数学模型及运行特性 187
第四节 直流输电系统 188
一、分类与简介 188
二、常规直流输电 189
三、柔性直流输电 192
第五节 风力发电系统 198
一、分类与简介 198
二、风轮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199
三、发电机模型 199
四、控制系统模型 200
第六节 太阳能发电系统200
一、系统简介200
二、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201
第七节 电力负荷202
一、分类与简介202
二、静态负荷203
三、动态负荷203
四、综合负荷204
第八节 动态无功补偿设备204
一、分类与简介204
二、静止无功补偿器205
三、静止同步补偿器206
第九节 串联电容补偿模型和参数207
一、分类与简介207
二、串联补偿接线207
三、串联补偿的数学模型208
四、可控串联补偿的基本控制策略209
第十节 电力系统等值210
一、电力系统等值的意义及分类210
二、电力系统静态等值211
三、电力系统动态等值211
第十一节 电力系统等效电路和标幺值213
一、多级电压电力网的等效电路213
二、三相系统的标幺值213
三、系统阻抗图的编制213
第九章 潮流计算215
第一节 潮流计算目的和内容215
第二节 功率分布计算215
一、线路功率损耗与电压降落215
二、开式与闭式网络潮流计算216
三、多级电压并列网络潮流计算217
第三节 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218
一、交流输电损耗218
二、直流输电损耗219
第四节 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220
第五节 电压调整222
一、调整目标和原则222
二、主要调压措施222
三、调相调压计算223
第六节 潮流计算基础条件和结果分析223
一、潮流计算基础条件223
二、潮流计算结果分析225
第十章 稳定计算226
第一节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和稳定
计算目的226
128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 226
二、稳定计算的目的 227
第二节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计算 228
一、基本概念 228
二、静态稳定的计算方法 228
第三节 暂态稳定和动态稳定计算 229
一、暂态稳定计算 229
二、动态稳定计算 231
第四节 电压稳定计算 233
一、基本概念 233
二、计算方法 233
第五节 交直流混合系统运行特性 235
一、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235
二、直流系统故障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235
三、大扰动下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236
四、小扰动下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236
第六节 稳定计算基本要求和结果分析 236
一、计算工具和基本要求 236
二、稳定计算结果分析 239
第七节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的措施 240
一、提高静态稳定的技术措施 240
二、提高暂态稳定的技术措施 240
三、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241
四、系统采用提高稳定措施的考虑 242
第八节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243
一、基本特性 243
二、分析方法 243
三、抑制低频振荡措施介绍 244
第九节 发电机失磁对系统稳定的影响 244
一、发电机的失磁过程 244
二、对系统的影响和估算方法 246
三、防止失磁的主要措施 246
第十一章 短路电流计算248
第一节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内容 248
一、计算目的 248
二、计算内容 248
第二节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和方法 249
一、计算条件 249
二、计算方法 249
第三节 短路电流工频周期分量计算 250
一、基本计算公式 250
二、对称分量法 250
三、计算机算法及数学模型 251
四、正序等效定则 251
五、计算分析 252
第四节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计算 252
第五节 网络等值计算 253
一、等值前提条件 253
二、正序等值 253
三、零序等值 253
第六节 短路电流限制 253
一、影响短路电流水平的因素 253
二、短路电流增大引起的问题和危害 253
三、限制措施 254
第四节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415
第十八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422
第一节 调度监控类系统 422
第二节 调度管理系统 433
第三节 其他技术支持系统 438
第四节 备用调度系统 457
第五节 系统建设模式 460
第六节 厂站端调度自动化设备 462
第十九章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466
第一节 引言 466
第二节 电力市场构成、交易及结算 466
第三节 系统建设方案 468
第二十章 时钟同步系统 470
第一节 同步类型及同步方式 470
第二节 基准分配网路设计 471
第三节 同步信号传送 473
第四节 同步网网管系统 478
第五节 时钟同步设备配置 479
第二十一章 电力系统通信 482
第一节 电力系统通信作用及构成 482
第二节 光纤通信 482
第三节 电力线载波通信 511
第四节 数字微波通信 521
第五节 调度交换系统531
第六节 行政交换系统540
第七节 视频会议系统553
第八节 综合网管系统561
第九节 通信电源系统566
第二十二章 数据网及安全防护 573
第一节 调度数据网 573
第二节 数据通信网 578
第三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 586
第二十三章 电网应急指挥593
第一节 设计范围 593
第二节 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 593
第三节 应急通信系统 594
第四节 基础支撑系统 596
第五节 应用系统信息接入 598
第二十四章 调度通信楼工艺设计 600
第一节 设计范围及主要任务 600
第二节 调度通信楼工艺配合设计 600
第三节 机房空气调节系统 612
第四节 大屏幕系统 622
第五节 音频扩声及会议讨论系统 625
第六节 通信电源系统 627
第七节 不间断电源系统 628
第八节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631
第九节 综合布线 634
附录638
附录A 变电设备型式和基本参数638
附录B 架空线路参数653
附录C 发电设备典型技术参数654
主要量的符号及其计量单位657
参考文献659
第一篇 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第一章 一次部分综述 3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概念及构成 3
一、电力系统的概念 3
二、电力系统的构成 4
第二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5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 5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作用 5
第三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5
一、按规划时段划分 5
二、按地区划分 6
三、按具体工作内容划分 6
第四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6
一、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需求 6
二、遵循国家法规和贯彻国家相关政策 7
三、满足电力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7
四、实行动态管理 7
第五节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程序和方法 7
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程序 7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方法 8
第二章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资料调查 10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料调查 10
一、历史及现状资料调查 10
二、发展规划资料调查 10
第二节 能源资源资料调查 10
一、煤炭资源 10
二、石油资源 11
三、天然气资源 11
四、水力资源 11
五、新能源及非水可再生能源资源 11
第三节 电力系统资料调查11
一、电力需求11
二、电力供应 12
三、电网建设 13
四、系统运行特点及存在问题资料调查 14
第四节 其他资料调查 14
第三章 电力负荷预测 15
第一节 电力负荷分类 15
一、按物理性能分类 15
二、按电能的生产、供给和销售过程分类 15
三、按所属行业分类 15
四、按在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分类 15
五、按重要性分类 15
六、按用电特性分类 15
七、按时间分类 16
八、按电网调度关系分类 16
九、按大小分类 16
十、按销售电价分类 16
第二节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6
一、基本要求 16
二、基本步骤 17
三、需电量预测方法 17
四、最大负荷值预测方法 23
五、结果表述 24
第三节 电力负荷特性 25
一、日负荷特性指标 25
二、年负荷特性指标 25
第四节 电力负荷曲线编制 26
一、电力负荷曲线的分类 26
二、电力负荷曲线编制方法 28
第四章 电源规划31
第一节 发电能源开发及利用31
一、发电能源供应31
二、电源开发规模32
第二节 发电系统可靠性32
一、可靠性指标33
二、发电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34
第三节 电源规划设计38
一、电源规划的目的和一般原则38
二、电源结构选择38
三、电源布局选择40
四、电源容量确定40
五、电源规划设计方法43
第四节 电源优化软件45
一、电源优化的研究现状45
二、电源投资优化决策46
三、随机生产模拟48
第五节 电源规划选址50
一、火电厂厂址选择50
二、核电厂厂址选择53
三、风电场场址选择55
四、太阳能电站站址选择56
第五章 电力电量平衡59
第一节 平衡的目的及容量组成59
一、平衡的目的59
二、容量组成59
第二节 电源的运行特性和检修安排60
一、电源的运行特性60
二、检修安排62
第三节 备用容量63
一、负荷备用容量63
二、事故备用容量63
三、检修备用容量63
四、电源承担备用原则63
第四节 平衡计算方法和过程64
一、平衡计算方法64
二、平衡计算过程66
第五节 平衡计算输入与输出70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70
二、电力平衡74
三、电量平衡76
四、调峰平衡76
第六章 电网规划设计79
第一节 电网规划设计任务原则和一般方法79
一、主要内容及任务 79
二、主要原则及要求 79
三、相关技术标准及要求 80
四、工作程序和规划设计方法 82
第二节 交流输电 85
一、电压等级选择 85
二、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及输电能力 87
三、变电站布局和规模 101
四、电气主接线 104
五、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109
六、串联补偿 113
第三节 直流输电 115
一、直流输电特点及应用 115
二、交直流输电方式的选择 115
三、输电容量 116
四、输电电压等级 118
五、直流输电工程起落点选择 119
六、直流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119
七、柔性直流输电 121
第四节 主干电网规划设计 125
一、主干电网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25
二、主干电网规划设计的特点及要点 125
三、大型电源送出输电系统规划 126
四、受端系统规划 128
五、联网规划 130
第五节 发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131
一、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132
二、接入系统安全稳定标准 132
三、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132
四、接入系统方案 133
五、主要技术参数 133
第六节 交流变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135
一、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135
二、接入系统方案 136
三、主要技术参数 136
第七节 常规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设计 140
一、接入系统设计原则 140
二、接入系统电压等级 141
三、接入系统方案 141
四、主要技术参数 141
五、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方式及电气
主接线 144
六、直流输电系统性能要求 144
七、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146
第八节 推荐方案评价 146
第九节 规划选站和选线 147
一、规划选站 147
127
二、规划选线 150
第七章 无功补偿 155
第一节 设计原则 155
一、电压运行要求 155
二、分层分区平衡原则 155
三、无功备用容量安排原则 155
四、无功补偿配置要求 155
第二节 无功负荷及电源 156
一、无功负荷 156
二、无功电源 157
第三节 无功功率平衡 160
一、平衡目的 160
二、电网无功平衡 160
三、发电侧无功平衡 162
四、用户侧无功平衡 163
五、换流站无功平衡 163
第四节 无功补偿容量配置及选型 165
一、容量配置 165
二、设备选型 169
第八章 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
和参数 172
第一节 电力线路 172
一、分类与简介 172
二、架空线路 172
三、电力电缆 178
四、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 179
第二节 变压器 181
一、分类与简介 181
二、双绕组变压器的正序等效电路和参数 181
三、三绕组变压器的正序等效电路和参数 182
四、自耦变压器的正序等效电路和参数 183
五、变压器的零序等效电路 183
第三节 同步电机 184
一、分类与简介 184
二、稳态数学模型及运行特性 186
三、暂态数学模型及运行特性 187
第四节 直流输电系统 188
一、分类与简介 188
二、常规直流输电 189
三、柔性直流输电 192
第五节 风力发电系统 198
一、分类与简介 198
二、风轮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199
三、发电机模型 199
四、控制系统模型 200
第六节 太阳能发电系统200
一、系统简介200
二、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201
第七节 电力负荷202
一、分类与简介202
二、静态负荷203
三、动态负荷203
四、综合负荷204
第八节 动态无功补偿设备204
一、分类与简介204
二、静止无功补偿器205
三、静止同步补偿器206
第九节 串联电容补偿模型和参数207
一、分类与简介207
二、串联补偿接线207
三、串联补偿的数学模型208
四、可控串联补偿的基本控制策略209
第十节 电力系统等值210
一、电力系统等值的意义及分类210
二、电力系统静态等值211
三、电力系统动态等值211
第十一节 电力系统等效电路和标幺值213
一、多级电压电力网的等效电路213
二、三相系统的标幺值213
三、系统阻抗图的编制213
第九章 潮流计算215
第一节 潮流计算目的和内容215
第二节 功率分布计算215
一、线路功率损耗与电压降落215
二、开式与闭式网络潮流计算216
三、多级电压并列网络潮流计算217
第三节 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218
一、交流输电损耗218
二、直流输电损耗219
第四节 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220
第五节 电压调整222
一、调整目标和原则222
二、主要调压措施222
三、调相调压计算223
第六节 潮流计算基础条件和结果分析223
一、潮流计算基础条件223
二、潮流计算结果分析225
第十章 稳定计算226
第一节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和稳定
计算目的226
128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 226
二、稳定计算的目的 227
第二节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计算 228
一、基本概念 228
二、静态稳定的计算方法 228
第三节 暂态稳定和动态稳定计算 229
一、暂态稳定计算 229
二、动态稳定计算 231
第四节 电压稳定计算 233
一、基本概念 233
二、计算方法 233
第五节 交直流混合系统运行特性 235
一、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235
二、直流系统故障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235
三、大扰动下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236
四、小扰动下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236
第六节 稳定计算基本要求和结果分析 236
一、计算工具和基本要求 236
二、稳定计算结果分析 239
第七节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的措施 240
一、提高静态稳定的技术措施 240
二、提高暂态稳定的技术措施 240
三、提高电压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241
四、系统采用提高稳定措施的考虑 242
第八节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 243
一、基本特性 243
二、分析方法 243
三、抑制低频振荡措施介绍 244
第九节 发电机失磁对系统稳定的影响 244
一、发电机的失磁过程 244
二、对系统的影响和估算方法 246
三、防止失磁的主要措施 246
第十一章 短路电流计算248
第一节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内容 248
一、计算目的 248
二、计算内容 248
第二节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和方法 249
一、计算条件 249
二、计算方法 249
第三节 短路电流工频周期分量计算 250
一、基本计算公式 250
二、对称分量法 250
三、计算机算法及数学模型 251
四、正序等效定则 251
五、计算分析 252
第四节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计算 252
第五节 网络等值计算 253
一、等值前提条件 253
二、正序等值 253
三、零序等值 253
第六节 短路电流限制 253
一、影响短路电流水平的因素 253
二、短路电流增大引起的问题和危害 253
三、限制措施 254
第四节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415
第十八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422
第一节 调度监控类系统 422
第二节 调度管理系统 433
第三节 其他技术支持系统 438
第四节 备用调度系统 457
第五节 系统建设模式 460
第六节 厂站端调度自动化设备 462
第十九章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466
第一节 引言 466
第二节 电力市场构成、交易及结算 466
第三节 系统建设方案 468
第二十章 时钟同步系统 470
第一节 同步类型及同步方式 470
第二节 基准分配网路设计 471
第三节 同步信号传送 473
第四节 同步网网管系统 478
第五节 时钟同步设备配置 479
第二十一章 电力系统通信 482
第一节 电力系统通信作用及构成 482
第二节 光纤通信 482
第三节 电力线载波通信 511
第四节 数字微波通信 521
第五节 调度交换系统531
第六节 行政交换系统540
第七节 视频会议系统553
第八节 综合网管系统561
第九节 通信电源系统566
第二十二章 数据网及安全防护 573
第一节 调度数据网 573
第二节 数据通信网 578
第三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 586
第二十三章 电网应急指挥593
第一节 设计范围 593
第二节 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 593
第三节 应急通信系统 594
第四节 基础支撑系统 596
第五节 应用系统信息接入 598
第二十四章 调度通信楼工艺设计 600
第一节 设计范围及主要任务 600
第二节 调度通信楼工艺配合设计 600
第三节 机房空气调节系统 612
第四节 大屏幕系统 622
第五节 音频扩声及会议讨论系统 625
第六节 通信电源系统 627
第七节 不间断电源系统 628
第八节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631
第九节 综合布线 634
附录638
附录A 变电设备型式和基本参数638
附录B 架空线路参数653
附录C 发电设备典型技术参数654
主要量的符号及其计量单位657
参考文献659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电力工程(系列)设计手册》的立项评审会,进一步明确了按专业分工的原则形成的《电力工程(系列)设计手册》编制总体框架,并确定了各分册的主编单位。其中,确定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编单位。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手册》系列手册中的一个分册,系统介绍了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吸收了21世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全面反映了近年来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列出了大量可靠实用的规划设计基础资料、技术参数、技术方法、计算模型及其参数、图表曲线等。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实用性工具书,可以满足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各阶段的要求,也可满足发输变电项目设计各阶段对系统专业配合的需要。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分为电力系统一次部分和电力系统二次部分共两篇。电力系统一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力电量平衡、电网规划设计、无功补偿、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和参数、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内部过电压计算、其他电力系统专题计算、经济比较与评价等;电力系统二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时钟同步系统、电力系统通信、数据网及安全防护、电网应急指挥、调度通信楼工艺设计等。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人员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调度、运行、能源经济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实用性工具书,可以满足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各阶段的要求,也可满足发输变电项目设计各阶段对系统专业配合的需要。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分为电力系统一次部分和电力系统二次部分共两篇。电力系统一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源规划、电力电量平衡、电网规划设计、无功补偿、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和参数、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内部过电压计算、其他电力系统专题计算、经济比较与评价等;电力系统二次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时钟同步系统、电力系统通信、数据网及安全防护、电网应急指挥、调度通信楼工艺设计等。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24: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人员必不可少的技术工具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计划、调度、运行、能源经济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