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 001
导 论 同源互补:儒家和道家对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 / 001
第一章 礼乐文化:儒家和道家的共同源头 / 008
一、儒道之分野 / 010
二、老子与孔子 / 016
三、承继与异同 / 023
四、理想及原型 / 029
五、结论 / 034
第二章 融德入礼:周公对礼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036
一、礼的起源 / 037
二、为什么说周公制礼作乐 / 046
三、周公的德礼改造对老子和孔子之影响 / 054
第三章 溯本正源:儒道的史官远源 / 068
一、诸子是否出于王官 / 070
二、民国学者对儒家、道家渊源的探讨 / 074
三、巫、祝、史之分化 / 078
四、巫与王之关系 / 087
第四章 重德远神:儒道二家天道论的形成 / 097
一、帝 / 098
二、天 / 104
三、配天 / 109
四、天之演化 / 119
五、命 / 126
第五章 天道人道:儒道二家的不同关怀 / 137
一、道、天道和人道 / 138
二、生之为性与化性起伪 / 149
第六章 观德达数:孔老对《周易》的不同解读 / 161
一、《周易》与先秦儒家 / 162
二、《周易》与先秦道家 / 174
三、结论 / 188
第七章 儒道交融:《孟》《庄》的时代议题 / 190
一、小国寡民 / 194
二、至仁无亲 / 196
三、性与故 / 199
四、心与气 / 204
第八章 魏晋风度:循名教还是任自然 / 214
一、汉代的儒家教化 / 214
二、由清议到清谈 / 219
三、名教与自然 / 221
四、玄学的衰落和佛教的挑战 / 233
第九章 圣贤气象:儒释道的碰撞与融合 / 238
一、佛教的挑战 / 238
二、韩愈李翱的反击 / 243
三、宋明理学的兴起 / 249
四、宋儒对佛教的吸收 / 256
五、宋明理学之衰落 / 261
第十章 中西相遇: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 / 266
一、中西碰撞 / 267
二、全盘西化 / 269
三、重建中国文化之必要 / 271
四、重建中国哲学之前提 / 274
五、如何重建中国哲学 / 279
结 论 儒道共生互补: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 284
后 记 / 291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