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书·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醒醒吧,老好人!+超越自恋+非暴力沟通的觉醒(第四辑共4册)
作者:[法]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托马斯·德·昂桑布尔,让·夏尔·布舒 著; 祝华,梅涛,曹淑娟,郑园园 译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9.9
丛书:知心书
页数:1226
定价:236.00 元
ISBN-13:9787807683100
ISBN-10:7807683104 去豆瓣看看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9.9
丛书:知心书
页数:1226
定价:236.00 元
ISBN-13:9787807683100
ISBN-10:7807683104 去豆瓣看看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世界冷暴力研究与预防领域先驱,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曾在巴黎第五大学任客座教授,专攻精神暴力行为,主要研究职场上的精神虐待。曾数次作为嘉宾出现在法国的电视节目上,并积极推动法国针对职场和家庭内部精神暴力的立法进程。其以《冷暴力》为代表的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
★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心理治疗师、人际关系培训师,曾致力于问题青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谁?你往哪儿跑?我们有何用?》。自1994年以来,托马斯以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的过程理论为蓝本,讲授非暴力合作课程,并在欧洲、魁北克和摩洛哥多次主持研讨会和专题培训班,于1996年与荣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居伊·科尔诺共同创办了“心灵.com”(Cœur.com)协会。
★让·夏尔·布舒;法国作家、精神分析师、心理医生,曾在法国出版过多部心…
查看完整
★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心理治疗师、人际关系培训师,曾致力于问题青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谁?你往哪儿跑?我们有何用?》。自1994年以来,托马斯以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的过程理论为蓝本,讲授非暴力合作课程,并在欧洲、魁北克和摩洛哥多次主持研讨会和专题培训班,于1996年与荣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居伊·科尔诺共同创办了“心灵.com”(Cœur.com)协会。
★让·夏尔·布舒;法国作家、精神分析师、心理医生,曾在法国出版过多部心…
查看完整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在职场中,我们所有人都既是潜在的骚扰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受害者。精神骚扰在职场中广泛存在,但人们未必能意识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伤害,却浑然不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精神骚扰,并指出了它与其他形式职场痛苦的区别。精神骚扰无疑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骚扰的起因以及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环境因素,为我们预见和防止精神骚扰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为作为企业底层的普通员工反抗骚扰和保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就像一部职场生活的田野调查,大量案例带领读者透过“暴力”的万花筒洞察世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进而走出暴力的阴影,重建职场自信。在对职场精神骚扰做全面分析时,作者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使其对此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充满了人情味,给弱者以宽慰与力量。
查看完整
在职场中,我们所有人都既是潜在的骚扰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受害者。精神骚扰在职场中广泛存在,但人们未必能意识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伤害,却浑然不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精神骚扰,并指出了它与其他形式职场痛苦的区别。精神骚扰无疑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骚扰的起因以及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环境因素,为我们预见和防止精神骚扰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为作为企业底层的普通员工反抗骚扰和保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就像一部职场生活的田野调查,大量案例带领读者透过“暴力”的万花筒洞察世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进而走出暴力的阴影,重建职场自信。在对职场精神骚扰做全面分析时,作者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使其对此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充满了人情味,给弱者以宽慰与力量。
查看完整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第一部分 职场中的精神骚扰
定 义
第一章 什么不是精神骚扰?
精神压力
冲突的效用
粗暴管理
偶发性侵犯
其他形式的暴力
恶劣的工作条件
职业约束
第二章 什么是精神骚扰?
怎样做会骚扰到某个人?
如何伤害别人?
什么是恶意?
第三章 偷换概念
受害者地位
被骚扰的骚扰者
精神骚扰的虚假指控
第四章 各种周边现象
围 攻
霸 凌
骚 扰
检举者们
欺 凌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
第五章 精神骚扰受害者的若干特征
年龄的惩戒
精神骚扰存在性别差异吗?
歧视性骚扰
第六章 骚扰方法
敌意行为
骚扰的不同类型
频率与持续时间
暂停工作
后遗症及其余波
第七章 某些行业的特点
公共服务行业
私营部门
新经济行业
协会行业
体育行业
政 界
第三部分 精神骚扰对健康造成的后果
第八章 非特异性后果
精神压力与焦虑
抑 郁
身心失调
第九章 创伤性后果
创伤后精神压力
幻 灭
揭开旧伤疤
第十章 精神骚扰的特定后果
羞耻感与受辱感
丧失意义
心理变化
用精神病来防御
第四部分 骚扰的根源
第十一章 有利于精神骚扰滋生的环境
新的职业组织
体制的厚颜无耻
体制的邪恶
一个自恋社会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十二章 人与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互动的赞歌
受害者有什么特征吗?
侵犯者有什么特征吗?
看似骚扰却非骚扰的情形
破坏性的但不一定有恶意的情形
恶意的但不一定是有意的情形
恶意侵犯者:自恋变态狂
第五部分 该做什么?
第十三章 介入者
内 部
外 部
第十四章 预 防
企业层面
社会和人的层面
预防计划
如何处理一种精神骚扰状况?
第十五章 调 解
什么时候应把接力棒递给外部?
第十六章 为什么需要一条法律?
结 论
★醒醒吧,老好人!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背离了我们自己、我们的感觉或我们的需求?
智力空间
觉 感
求 需
求 请
第二章 意识到我们真实的感受
为了做好,筋疲力尽
观察但不评判、不解读
感觉但不评判、不解读
识别我们的需求,不迁怒于人
提出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积极的和可协商的请求
第三章 意识到对方真实的感受
沟通,就是表达和接收信息
同理心:面对自己和他人
我们没有时间理解自己,但我们却花时间误解自己
第四章 交 心
头碰头
门面对门面
从一口井到另一口井
缓步舞向对方
维护关系
交谈的场所
第五章 情感安全感与意义,和平的两把钥匙
如果……我就爱你
我们学会了做事,而不是为人
我们没有学会作为我们自己被爱,而是以他人期望的样子被爱
差异性被视为一种威胁
最常见的感觉:恐惧!
停止做老好人,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说“不”?
我害怕冲突
如何承受愤怒?
第六章 我们互相了解,分享我们的价值观
应该,你必须,就是这样,你别无选择……
防波堤还是航标,牧羊人还是带刺铁丝网?
意义与感觉
第七章 方 法
三分钟,每天三次
一种意识卫生
友好的意识
结 语 耕耘和平
暴力不是我们的本性
暴力,一种旧习惯
耕耘和平
需求清单
感觉清单
含有解读和评判的感觉清单
致 谢
★超越自恋
第一章 从需求到欲望,冲动的能量 1
欲望的能量 3
从需求到欲望 4
欲望会产生痛苦吗? 6
面对冲动,我们是否都是平等的? 8
冲动和变态 9
我们的冲动去哪儿了? 10
如何对待杀人冲动? 14
变态者及其冲动 15
第二章 言语:自恋变态者的撒手锏 25
词语的象征意义 26
言语的功能 27
词语:信息的载体 28
自相矛盾的交流 30
第三章 脆弱的自恋者 39
自我形象 40
“向客体偷来的自恋” 41
偶像的黄昏 43
结构性自恋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导致的自恋脆弱 44
喜欢自己的形象是不好的吗? 45
变态者为什么必须证明其受害者不好? 46
第四章 变态者:住在成年人身体中的儿童 51
负罪感和担心被抛弃的焦虑 53
权力需求的根源 57
贝尔纳,母亲的“菲勒斯” 59
第五章 无法忍受失去心爱之人(物) 61
因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虑 63
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过程的不同阶段 64
无法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病理 65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爱之人(物)的事实或加速这一过程? 67
第六章 变态者的策略 69
理解变态者的动机 70
粘连和隔离: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77
利用第三方 79
贬低他人、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81
“好像”:伪君子变态者 82
互相依靠的亲密关系 85
第七章 对受害者产生的变态效应 87
完全的混乱 88
降低级别的防御 90
人格解体 92
变态者会让别人也变态吗? 93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94
给父母的一点建议 96
第八章 抵制自恋变态者 101
小心标签! 102
把某个人当成变态难道不是变态的行为吗? 105
面对指令进行镜像询问 106
与亲近的人重新建立联系 107
重新保持距离 108
敢恨 109
清理自己周围的人 111
指定第三方 112
战胜变态者 116
石宴 117
摆脱重复 118
不要再从别人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形象 120
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 121
放弃理解 123
升华和韧性 125
第九章 寻找变态的根源 129
被虐待的孩子? 130
游戏和现实 133
环境的重要性 135
母亲脸(形象)的变化 136
幻想 138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谜 139
乱伦关系和重复 143
变态父母 145
症状儿童 148
第十章 同情之路 153
同情的力量 154
利他 155
道歉或否认 156
我们可以治愈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吗? 157
从投射到放手 159
爱与罚:雅克的反馈 161
第十一章 变态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华尔兹 175
别人的症状 176
疯狂的爱 178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179
自相矛盾的镜子 180
结语 181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183
附录 189
参考文献 197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
第一章 错觉、事实和阻碍幸福的陷阱
生活运转的两个原则
未意识到的阻碍幸福的陷阱
第二章 “我接种了疫苗,对幸福免疫”
第一个双重矛盾信息:第一剂分两次注射(两个指令)的疫苗
第二个双重矛盾信息:第二剂分两次注射的强化疫苗
解码双重矛盾信息:离开二元思维
第三章 好人教育的几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我们学的更多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如何存在
第二个陷阱:我们的安全感和信心并不源于我们自身,而是源于他人的看法
第三个陷阱:我们学过,差异具有威胁性
第四个陷阱:乖巧的男孩、女孩们,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说出“不”,也不懂如何回应别人的“不”
第五个陷阱:我们没学过要好好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更没学过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表达它们
邀请大家进行心理锻炼和意识锻炼
第四章 从负罪感到责任感,从义务到爱
从麻痹人的负罪感到令人充满活力的责任感
从义务到投入的爱
脱离这些陷阱
带着责任感生活
第五章 保持心理、心灵健康的锻炼和营养滋润
让麻痹、僵硬的关节活动起来
我们不是孤身一人
一些主要的学习事项
作为总结的一些思考
后记 探索民众的内心力量
附录 受害者的独白
致谢
^ 收 起
第一部分 职场中的精神骚扰
定 义
第一章 什么不是精神骚扰?
精神压力
冲突的效用
粗暴管理
偶发性侵犯
其他形式的暴力
恶劣的工作条件
职业约束
第二章 什么是精神骚扰?
怎样做会骚扰到某个人?
如何伤害别人?
什么是恶意?
第三章 偷换概念
受害者地位
被骚扰的骚扰者
精神骚扰的虚假指控
第四章 各种周边现象
围 攻
霸 凌
骚 扰
检举者们
欺 凌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
第五章 精神骚扰受害者的若干特征
年龄的惩戒
精神骚扰存在性别差异吗?
歧视性骚扰
第六章 骚扰方法
敌意行为
骚扰的不同类型
频率与持续时间
暂停工作
后遗症及其余波
第七章 某些行业的特点
公共服务行业
私营部门
新经济行业
协会行业
体育行业
政 界
第三部分 精神骚扰对健康造成的后果
第八章 非特异性后果
精神压力与焦虑
抑 郁
身心失调
第九章 创伤性后果
创伤后精神压力
幻 灭
揭开旧伤疤
第十章 精神骚扰的特定后果
羞耻感与受辱感
丧失意义
心理变化
用精神病来防御
第四部分 骚扰的根源
第十一章 有利于精神骚扰滋生的环境
新的职业组织
体制的厚颜无耻
体制的邪恶
一个自恋社会的推波助澜作用
第十二章 人与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互动的赞歌
受害者有什么特征吗?
侵犯者有什么特征吗?
看似骚扰却非骚扰的情形
破坏性的但不一定有恶意的情形
恶意的但不一定是有意的情形
恶意侵犯者:自恋变态狂
第五部分 该做什么?
第十三章 介入者
内 部
外 部
第十四章 预 防
企业层面
社会和人的层面
预防计划
如何处理一种精神骚扰状况?
第十五章 调 解
什么时候应把接力棒递给外部?
第十六章 为什么需要一条法律?
结 论
★醒醒吧,老好人!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背离了我们自己、我们的感觉或我们的需求?
智力空间
觉 感
求 需
求 请
第二章 意识到我们真实的感受
为了做好,筋疲力尽
观察但不评判、不解读
感觉但不评判、不解读
识别我们的需求,不迁怒于人
提出一个具体的、现实的、积极的和可协商的请求
第三章 意识到对方真实的感受
沟通,就是表达和接收信息
同理心:面对自己和他人
我们没有时间理解自己,但我们却花时间误解自己
第四章 交 心
头碰头
门面对门面
从一口井到另一口井
缓步舞向对方
维护关系
交谈的场所
第五章 情感安全感与意义,和平的两把钥匙
如果……我就爱你
我们学会了做事,而不是为人
我们没有学会作为我们自己被爱,而是以他人期望的样子被爱
差异性被视为一种威胁
最常见的感觉:恐惧!
停止做老好人,做真实的自己!
如何说“不”?
我害怕冲突
如何承受愤怒?
第六章 我们互相了解,分享我们的价值观
应该,你必须,就是这样,你别无选择……
防波堤还是航标,牧羊人还是带刺铁丝网?
意义与感觉
第七章 方 法
三分钟,每天三次
一种意识卫生
友好的意识
结 语 耕耘和平
暴力不是我们的本性
暴力,一种旧习惯
耕耘和平
需求清单
感觉清单
含有解读和评判的感觉清单
致 谢
★超越自恋
第一章 从需求到欲望,冲动的能量 1
欲望的能量 3
从需求到欲望 4
欲望会产生痛苦吗? 6
面对冲动,我们是否都是平等的? 8
冲动和变态 9
我们的冲动去哪儿了? 10
如何对待杀人冲动? 14
变态者及其冲动 15
第二章 言语:自恋变态者的撒手锏 25
词语的象征意义 26
言语的功能 27
词语:信息的载体 28
自相矛盾的交流 30
第三章 脆弱的自恋者 39
自我形象 40
“向客体偷来的自恋” 41
偶像的黄昏 43
结构性自恋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导致的自恋脆弱 44
喜欢自己的形象是不好的吗? 45
变态者为什么必须证明其受害者不好? 46
第四章 变态者:住在成年人身体中的儿童 51
负罪感和担心被抛弃的焦虑 53
权力需求的根源 57
贝尔纳,母亲的“菲勒斯” 59
第五章 无法忍受失去心爱之人(物) 61
因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虑 63
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过程的不同阶段 64
无法面对失去心爱之人(物)的病理 65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爱之人(物)的事实或加速这一过程? 67
第六章 变态者的策略 69
理解变态者的动机 70
粘连和隔离: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77
利用第三方 79
贬低他人、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81
“好像”:伪君子变态者 82
互相依靠的亲密关系 85
第七章 对受害者产生的变态效应 87
完全的混乱 88
降低级别的防御 90
人格解体 92
变态者会让别人也变态吗? 93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94
给父母的一点建议 96
第八章 抵制自恋变态者 101
小心标签! 102
把某个人当成变态难道不是变态的行为吗? 105
面对指令进行镜像询问 106
与亲近的人重新建立联系 107
重新保持距离 108
敢恨 109
清理自己周围的人 111
指定第三方 112
战胜变态者 116
石宴 117
摆脱重复 118
不要再从别人的眼中寻找自己的形象 120
学会表达自己的欲望 121
放弃理解 123
升华和韧性 125
第九章 寻找变态的根源 129
被虐待的孩子? 130
游戏和现实 133
环境的重要性 135
母亲脸(形象)的变化 136
幻想 138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谜 139
乱伦关系和重复 143
变态父母 145
症状儿童 148
第十章 同情之路 153
同情的力量 154
利他 155
道歉或否认 156
我们可以治愈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吗? 157
从投射到放手 159
爱与罚:雅克的反馈 161
第十一章 变态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华尔兹 175
别人的症状 176
疯狂的爱 178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179
自相矛盾的镜子 180
结语 181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183
附录 189
参考文献 197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
第一章 错觉、事实和阻碍幸福的陷阱
生活运转的两个原则
未意识到的阻碍幸福的陷阱
第二章 “我接种了疫苗,对幸福免疫”
第一个双重矛盾信息:第一剂分两次注射(两个指令)的疫苗
第二个双重矛盾信息:第二剂分两次注射的强化疫苗
解码双重矛盾信息:离开二元思维
第三章 好人教育的几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我们学的更多的是如何做而不是如何存在
第二个陷阱:我们的安全感和信心并不源于我们自身,而是源于他人的看法
第三个陷阱:我们学过,差异具有威胁性
第四个陷阱:乖巧的男孩、女孩们,我们没有学过如何说出“不”,也不懂如何回应别人的“不”
第五个陷阱:我们没学过要好好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更没学过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表达它们
邀请大家进行心理锻炼和意识锻炼
第四章 从负罪感到责任感,从义务到爱
从麻痹人的负罪感到令人充满活力的责任感
从义务到投入的爱
脱离这些陷阱
带着责任感生活
第五章 保持心理、心灵健康的锻炼和营养滋润
让麻痹、僵硬的关节活动起来
我们不是孤身一人
一些主要的学习事项
作为总结的一些思考
后记 探索民众的内心力量
附录 受害者的独白
致谢
^ 收 起
★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世界冷暴力研究与预防领域先驱,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曾在巴黎第五大学任客座教授,专攻精神暴力行为,主要研究职场上的精神虐待。曾数次作为嘉宾出现在法国的电视节目上,并积极推动法国针对职场和家庭内部精神暴力的立法进程。其以《冷暴力》为代表的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
★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心理治疗师、人际关系培训师,曾致力于问题青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谁?你往哪儿跑?我们有何用?》。自1994年以来,托马斯以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的过程理论为蓝本,讲授非暴力合作课程,并在欧洲、魁北克和摩洛哥多次主持研讨会和专题培训班,于1996年与荣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居伊·科尔诺共同创办了“心灵.com”(Cœur.com)协会。
★让·夏尔·布舒;法国作家、精神分析师、心理医生,曾在法国出版过多部心理学作品。
^ 收 起
★托马斯·德·昂桑布尔 ,心理治疗师、人际关系培训师,曾致力于问题青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著有《放下包袱,享受幸福》《我在躲谁?你往哪儿跑?我们有何用?》。自1994年以来,托马斯以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的过程理论为蓝本,讲授非暴力合作课程,并在欧洲、魁北克和摩洛哥多次主持研讨会和专题培训班,于1996年与荣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居伊·科尔诺共同创办了“心灵.com”(Cœur.com)协会。
★让·夏尔·布舒;法国作家、精神分析师、心理医生,曾在法国出版过多部心理学作品。
^ 收 起
★窥视职场中的冷暴力
在职场中,我们所有人都既是潜在的骚扰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受害者。精神骚扰在职场中广泛存在,但人们未必能意识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伤害,却浑然不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精神骚扰,并指出了它与其他形式职场痛苦的区别。精神骚扰无疑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骚扰的起因以及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环境因素,为我们预见和防止精神骚扰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为作为企业底层的普通员工反抗骚扰和保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就像一部职场生活的田野调查,大量案例带领读者透过“暴力”的万花筒洞察世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进而走出暴力的阴影,重建职场自信。在对职场精神骚扰做全面分析时,作者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使其对此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充满了人情味,给弱者以宽慰与力量。
★醒醒吧,老好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擅长对别人说出“逆耳忠言”,而不是单纯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更多地学会了为人谦恭、戴上面具、扮演角色,习惯于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以此换取他人的认可、接纳和表面的舒适。久而久之,我们背离了自我,换来了人际关系的“和睦”,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正是由此而触发。本书对“停止做老好人,做自己”的呼吁就像一桶水,浇醒了我们的无意识——我们急需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陷阱。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沟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多的人忍受着孤独、不被理解、丧失目标和缺乏人生意义的状态……本书通过一个个取自家庭生活、夫妻关系、儿童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经历的真实案例,讲述了我们无视或误解自己内在需求的倾向是如何促使我们实施暴力并将这种暴力转嫁于他人的,同时引导我们一步步地除去暴力装置的引信,还原真实的自己。
★超yue自恋
作者在书中阐释了自恋变态者心理变态的机制和原因,描绘出了正常状态和变态之间的界限。受害者可以由此认清操纵者,找到自救和重建的方法;而对那些有“自恋变态者”倾向的人来说,阅读此书则是一次反思与改正的机会……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
世上存在幸福完美的生活吗?各方面都很顺利的时候,幸福就会到来吗?本书是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延伸之作,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为心理医生为他人提供咨询的案例出发,抽丝剥茧地剖析了阻碍幸福的陷阱,并分析了这些陷阱在人们惯常思维方式中的表现形式;在破解陷阱的过程中,以亲切幽默的口吻指明了心理学层面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和其间我们可以做的努力。本书为我们开启一场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之旅。
^ 收 起
在职场中,我们所有人都既是潜在的骚扰者,也可能是未来的受害者。精神骚扰在职场中广泛存在,但人们未必能意识到,有的人甚至因之受到伤害,却浑然不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精神骚扰”一词,说明了什么是精神骚扰,什么不是精神骚扰,并指出了它与其他形式职场痛苦的区别。精神骚扰无疑会给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力,作者分析了精神骚扰的起因以及促使这种行为出现的环境因素,为我们预见和防止精神骚扰提供了应对之策;同时,也为作为企业底层的普通员工反抗骚扰和保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
本书就像一部职场生活的田野调查,大量案例带领读者透过“暴力”的万花筒洞察世间百态与人性的复杂,进而走出暴力的阴影,重建职场自信。在对职场精神骚扰做全面分析时,作者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笔触,使其对此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充满了人情味,给弱者以宽慰与力量。
★醒醒吧,老好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擅长对别人说出“逆耳忠言”,而不是单纯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更多地学会了为人谦恭、戴上面具、扮演角色,习惯于隐藏起真实的自己,以此换取他人的认可、接纳和表面的舒适。久而久之,我们背离了自我,换来了人际关系的“和睦”,殊不知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正是由此而触发。本书对“停止做老好人,做自己”的呼吁就像一桶水,浇醒了我们的无意识——我们急需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陷阱。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沟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多的人忍受着孤独、不被理解、丧失目标和缺乏人生意义的状态……本书通过一个个取自家庭生活、夫妻关系、儿童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经历的真实案例,讲述了我们无视或误解自己内在需求的倾向是如何促使我们实施暴力并将这种暴力转嫁于他人的,同时引导我们一步步地除去暴力装置的引信,还原真实的自己。
★超yue自恋
作者在书中阐释了自恋变态者心理变态的机制和原因,描绘出了正常状态和变态之间的界限。受害者可以由此认清操纵者,找到自救和重建的方法;而对那些有“自恋变态者”倾向的人来说,阅读此书则是一次反思与改正的机会……
★非暴力沟通的觉醒
世上存在幸福完美的生活吗?各方面都很顺利的时候,幸福就会到来吗?本书是非暴力沟通理论的延伸之作,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作为心理医生为他人提供咨询的案例出发,抽丝剥茧地剖析了阻碍幸福的陷阱,并分析了这些陷阱在人们惯常思维方式中的表现形式;在破解陷阱的过程中,以亲切幽默的口吻指明了心理学层面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和其间我们可以做的努力。本书为我们开启一场非暴力沟通的觉醒之旅。
^ 收 起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