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艺专(杭州)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民国教育发展概况
1.2 民国学制演变
1.2.1 晚清学堂章程
1.2.2 民国学制变迁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与国立艺专(杭州)的美术课程
2.1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
查看完整
1.1 民国教育发展概况
1.2 民国学制演变
1.2.1 晚清学堂章程
1.2.2 民国学制变迁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与国立艺专(杭州)的美术课程
2.1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
查看完整
沈其旺,江苏灌云人,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丽水学院副教授、中国青瓷学院副院长,浙江省“2011”计划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丽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研究方向:中国画、美术理论及陶瓷艺术设计。主持2018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龙泉青瓷创新工艺研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崇祯本《金瓶梅》插图研究”等6项。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民族艺术》和《文学评论丛刊》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绘画及青瓷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多次获奖。
《国立艺专(杭州)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对民国时期杭州国立艺专美术课程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研究,考察其美术课程的结构、内容、性质、目标、效能、特点、实施方式、学时学分、师资与生源结构等情况,对当时学校美术教育的观念诉求及实现形式进行分析,并从历时性角度考察不同观念形态的流变过程与消长成因,探讨了不同时代对中国画多元教育体系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 民国教育发展概况
1.2 民国学制演变
1.2.1 晚清学堂章程
1.2.2 民国学制变迁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与国立艺专(杭州)的美术课程
2.1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
2.1.1 民国美术教育模式演变
2.1.1.1 初期:留学日本到借鉴西洋的效仿模式
2.1.1.2 中期:"兼容并包"到"学""术"分途的欧洲模式
2.1.1.3 晚期:美国"通才"教育模式
2.2 民国时期高校美术课程及其演进
2.2.1 民国时期的美术学校
2.2.2 民国时期高校美术课程的制定
2.2.3 国立艺专(杭州)的美术课程
2.2.3.1 国立艺专(杭州)的教育理念
2.2.3.2 国立艺专(杭州)美术课程设置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国立艺专(杭州)中国画系课程研究
3.1 国立艺专(杭州)的国画系课程教学模式
3.1.1 中国画传统教学模式
3.1.2 国立艺专(杭州)所倡导的"国美之路"模式
3.2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课程研究
3.2.1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课程的目的(目标)
3.2.2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的课程设置研究
3.2.2.1 1928年国立艺术院国画系课程表研究
3.2.2.2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绘画系课表研究
3.2.2.3 1939年国立艺专国画系恢复独立办学课表研究
3.2.2.4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相关课程标准研究
3.2.3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师资与人才培养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课程研究
4.1 从"西学东渐"到"中西合璧"
4.1.1 "西学东渐"
4.1.2 "中西合璧"
4.2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课程研究
4.2.1 西画系课程学制和目标
4.2.2 西画系课程设置研究
4.2.2.1 1928年国立艺术院绘画系西画组课表研究
4.2.2.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绘画系课表研究
4.2.2.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绘画系课表研究
4.2.2.4 1943年国立艺专(杭州)三年制西画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4.2.2.5 1943年国立艺专(杭州)五年制西画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4.2.2.6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相关课程标准研究
4.2.3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师资与人才培养研究
4.2.3.1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师资研究
4.2.3.2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人才培养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国立艺专(杭州)雕塑、图案及建筑系课程研究
5.1 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研究
5.1.1 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1 1928年国立艺术院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4 1943年国立艺专三年制雕塑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1.1.5 1943年国立艺专五年制雕塑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1.2 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师资及人才培养研究
5.2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和建筑系课程研究
5.2.1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标准研究
5.2.2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1 1928年国立艺术院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4 1943年国立艺专三年制应用美术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2.2.5 1943年国立艺专五年制应用美术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2.3 国立艺专(杭州)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3.1 1928年国立艺术院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3.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美术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3.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4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及建筑系师资和人才培养研究
5.3 国立艺专(杭州)理论课程及校园语境研究
5.3.1 国立艺专(杭州)理论课程研究
5.3.2 国立艺专(杭州)校园语境研究
5.3.2.1 图书馆等教学资料研究
5.3.2.2 校园刊物及社团研究
5.4 小结
结语
附录
^ 收 起
1.1 民国教育发展概况
1.2 民国学制演变
1.2.1 晚清学堂章程
1.2.2 民国学制变迁
1.3 研究现状及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与国立艺专(杭州)的美术课程
2.1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
2.1.1 民国美术教育模式演变
2.1.1.1 初期:留学日本到借鉴西洋的效仿模式
2.1.1.2 中期:"兼容并包"到"学""术"分途的欧洲模式
2.1.1.3 晚期:美国"通才"教育模式
2.2 民国时期高校美术课程及其演进
2.2.1 民国时期的美术学校
2.2.2 民国时期高校美术课程的制定
2.2.3 国立艺专(杭州)的美术课程
2.2.3.1 国立艺专(杭州)的教育理念
2.2.3.2 国立艺专(杭州)美术课程设置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国立艺专(杭州)中国画系课程研究
3.1 国立艺专(杭州)的国画系课程教学模式
3.1.1 中国画传统教学模式
3.1.2 国立艺专(杭州)所倡导的"国美之路"模式
3.2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课程研究
3.2.1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课程的目的(目标)
3.2.2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的课程设置研究
3.2.2.1 1928年国立艺术院国画系课程表研究
3.2.2.2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绘画系课表研究
3.2.2.3 1939年国立艺专国画系恢复独立办学课表研究
3.2.2.4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相关课程标准研究
3.2.3 国立艺专(杭州)国画系师资与人才培养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课程研究
4.1 从"西学东渐"到"中西合璧"
4.1.1 "西学东渐"
4.1.2 "中西合璧"
4.2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课程研究
4.2.1 西画系课程学制和目标
4.2.2 西画系课程设置研究
4.2.2.1 1928年国立艺术院绘画系西画组课表研究
4.2.2.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绘画系课表研究
4.2.2.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绘画系课表研究
4.2.2.4 1943年国立艺专(杭州)三年制西画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4.2.2.5 1943年国立艺专(杭州)五年制西画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4.2.2.6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相关课程标准研究
4.2.3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师资与人才培养研究
4.2.3.1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系师资研究
4.2.3.2 国立艺专(杭州)西画人才培养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国立艺专(杭州)雕塑、图案及建筑系课程研究
5.1 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研究
5.1.1 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1 1928年国立艺术院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课程表研究
5.1.1.4 1943年国立艺专三年制雕塑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1.1.5 1943年国立艺专五年制雕塑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1.2 国立艺专(杭州)雕塑系师资及人才培养研究
5.2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和建筑系课程研究
5.2.1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标准研究
5.2.2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1 1928年国立艺术院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课程表研究
5.2.2.4 1943年国立艺专三年制应用美术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2.2.5 1943年国立艺专五年制应用美术组专习科目表研究
5.2.3 国立艺专(杭州)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3.1 1928年国立艺术院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3.2 1930年国立艺专(杭州)美术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3.3 1934年国立艺专(杭州)建筑系课程表研究
5.2.4 国立艺专(杭州)图案系及建筑系师资和人才培养研究
5.3 国立艺专(杭州)理论课程及校园语境研究
5.3.1 国立艺专(杭州)理论课程研究
5.3.2 国立艺专(杭州)校园语境研究
5.3.2.1 图书馆等教学资料研究
5.3.2.2 校园刊物及社团研究
5.4 小结
结语
附录
^ 收 起
沈其旺,江苏灌云人,美术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丽水学院副教授、中国青瓷学院副院长,浙江省“2011”计划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丽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研究方向:中国画、美术理论及陶瓷艺术设计。主持2018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龙泉青瓷创新工艺研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崇祯本《金瓶梅》插图研究”等6项。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民族艺术》和《文学评论丛刊》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绘画及青瓷作品在国内各类评比中多次获奖。
《国立艺专(杭州)美术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对民国时期杭州国立艺专美术课程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研究,考察其美术课程的结构、内容、性质、目标、效能、特点、实施方式、学时学分、师资与生源结构等情况,对当时学校美术教育的观念诉求及实现形式进行分析,并从历时性角度考察不同观念形态的流变过程与消长成因,探讨了不同时代对中国画多元教育体系的影响。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