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二人台现状的田野调查
第一章 二人台艺术的生态环境研究
第一节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二人台产生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生于民间,长于民间
第二章 二人台民间戏班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第一节 二人台戏班在历史上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戏班活动的季节和场所
第三节 戏班的构成和生活
第四节 戏班的观演关系
第五节 戏班的经营管理
第六节 禁戏的演出情况
第七节 官方和社会评价
第三章 二人台国有剧团现状考察
第一节 两个剧团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商业演出与惠民演出的此消彼长
第三节 以立项和获奖为中心的剧目创作导向
第四节 创排新戏与剧目短缺
第五节 人才短缺与人才流失
第六节 剧团演员对戏班的看法
第七节 剧团改革定位的困难
第四章 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的调查
第一节 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节 生活为师,舞台为镜
第三节 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第四节 投身时代,顺势而为
第五章 二人台艺术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内蒙古公办中专艺校办学情况
第二节 内蒙古民办中专艺校的办学情况
第三节 二人台在高校的传承困境与破解之道
第四节 “一专多能”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第二部分 二人台艺术本体研究
第一章 从“戏改”前后《走西口》演出本的流变看“戏改”对二人台艺术的影响
第一节 由叙述体向代言体转换
第二节 由田间地头走向舞台
第三节 二人台向“多人台”发展
第二章 二人台戏弄特色探究
第一节 戏弄的传统源远流长
第二节 地方戏曲喜剧风格的类型化
第三节 剧目特点注重抒情
第四节 具有明显的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的特征
第五节 戏弄特色主要通过丑角展示
第三章 “戏弄”特色的缺失对二人台的影响
第一节 小戏大戏化
第二节 活力丧失,功利色彩浓厚
第三节 地方戏曲教育功能被无限放大
第四节 丑角的地位下降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台原创剧目研究
第一节 50年代:幕表戏是二人台原创剧目的主要创作方式
第二节 六七十年代:剧团以导演为中心的排演制度逐步确立
第三节 80年代:人物的塑造上突破以阶级划分人物的阶级论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第五节 二人台原创剧目的发展倾向与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旧志中有关二人台的记载
附录二 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一览表
附录三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台重要原创剧目一览表
附录四 有关文件
附录五 田野调查采访提纲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