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中大哲学文库)
作者:张祥龙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19.10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100176125
ISBN-10:7100176123
去豆瓣看看 开篇辞
篇 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讲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
节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面临的问题:父母“野合”之
非礼
第二节 孔子如何“志于学”?
——“礼”对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第三节 中外圣人的诞生及早年情状之比较
第二讲 孔子的成立与悟道
节 “三十而立”的含义
第二节 “问学”之礼— 理
第三节 教学
第四节 春秋格局
第五节 闻《韶》大悟
第三讲 孔子的从政与晚年
节 孔子“从政”的问题:今古文经学之争
第二节 渴望从政与承担天命
第三节 从政经历
第四节 周游列国
第五节 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头:乐作与诗兴
第四讲 乐与兴:风起云涌时
节 孔子对“乐”的哲理解释
第二节 原本的“乐”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第三节 《诗》与乐的关联:兴
第五讲 “兴”打开的语言和领会境域.
节 孔子所说的两种“言”
第二节 诗言的功能
第三节 以诗事君、事父
第四节 诗— 思无邪
第五节 《关雎》之兴
第六节 王国维诗论与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
第六讲 诗乐为什么更可理解?
——西方哲学家们的有关学说及对诗本性的探讨
节 柏拉图的诗歌观、语音观及其迷狂说
第二节 与孔子诗乐迷狂观的对比
第三节 黑格尔的音乐观与诗论
第四节 叔本华和尼采的音乐观:语音本身的思想性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的音乐观和语言观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礼、仁、政
第七讲 立于礼乐:儒家的实际生活形态.
节 礼与诗乐的关系:正名
第二节 礼的源头:亲子之爱
第八讲 亲子之爱—慈与孝—的时间分析
节 亲子关系的原本居中性、不确定性和“克罗马侬人”之人性
第二节 时间性与意义
第三节 意义机制
第四节 意义机制中的“死”与“生”
第五节 亲子关系的时间性
第六节 结语
第九讲 成于天乐:孔子的仁道与仁政.
节 仁爱与亲子之仁
第二节 列维纳斯对“父子”关系的阐述
第三节 仁的艰难与可能:亲人异于他人
第四节 破解“黑洞”之“光”
第五节 君子:从亲子到仁人的艺— 术化人生形态
第六节 仁:亲艺化和艺亲化
第七节 仁政与政仁
主要引用文献
张祥龙,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已退休),曾在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任教。研究方向:现象学、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已出版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家与孝》等。译作:《致死的疾病》(与他人合译)、《精神的婚恋》。
《儒家哲学讲演录》(四卷本)是张祥龙教授在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的关于儒家哲学史的三次讲座的讲稿及一部新稿的汇总,本书是*卷,名为《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之一: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该以实际生活经验为源头,深入探究了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孔子的思想起源和生动内涵,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古典解释传统,也不同以西方哲学分析先秦思想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