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 宗教卷:番僧入华来
目录
* 前言
*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 唐代景教传教士入华的生存方式与流产文明
* 从景教碑试论唐长安景教的兴衰
* 唐、元时代景教歌咏音乐考述
* 西安、洛阳唐两京出土景教石刻比较研究
* 景教天使与佛教飞天比较辨识研究
* 洛阳唐代景教经幢表现的母爱主题
* 从新疆吐鲁番出土壁画看景教女性信徒的虔诚
* 唐两京摩尼教寺院探察
* 试论克孜尔石窟出土陶祖为摩尼教艺术品
* 龟兹摩尼教艺术传播补正
* 祆教东传长安及其在陕西的遗痕
* 祆教圣火艺术的新发现
——隋代安备墓文物初探
* 隋安备墓新出石刻图像的粟特艺术
* 北朝粟特人大会中祆教色彩的新图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朝石堂解析
* 唐长安伊斯兰教传播质疑
* 本卷论文出处
* 本卷征引书目举要
* 英文摘要
* 后记
葛承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院校兼职教授。1993 年起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 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汉唐文明、丝绸之路、宗教文物、艺术考古、古代建筑等。
本书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宗教卷,围绕“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主题,对北朝隋唐时期各种宗教错综复杂的图景进行考察,针对由西亚、中亚传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入华后的传播和变化,做了不同层次的研究,许多前沿性的课题被重新解读和再次提出,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尤其对植根中国大地新发现的出土文物,长安米继芬家庭的景教信仰,洛阳景教经幢的比较考释,景教天使与佛家飞天的辨识,安备墓祆教圣火的艺术表现,祆教大会石槨线刻画的解读,摩尼教禁欲艺术品的分析,首次发表后都曾引起国际宗教界学者的思考与转引,其对“三夷教”艺术的探索和观点开辟了新的领域,推进了中古外来宗教入华后“华化胡裔”的原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