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作者:项飙、吴琦 著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7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532176953
ISBN-10:7532176959
去豆瓣看看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 I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001
北京访谈 2018.3
访谈之前 013
童年图景 016
80 年代 030
北大青年的焦虑 040
研究“浙江村” 055
年轻人之丧 069
边缘与中心 074
查看完整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 I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001
北京访谈 2018.3
访谈之前 013
童年图景 016
80 年代 030
北大青年的焦虑 040
研究“浙江村” 055
年轻人之丧 069
边缘与中心 074
个人危机 089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096
用80年代来批判80年代 106
什么是批判 114
理解的学问 125
牛津访谈 2018.8
访谈之前 135
牛津记忆 139
距离感与直接性 150
人类学的圈子 159
非虚构写作 165
学术不是天职 173
民族与民粹 179
新加坡启蒙 189
“盘根”式共同体 193
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200
大学应该寻找例外 204
个人经验问题化 211
新研究 219
共同理想 227
乡绅作为方法 230
温州访谈 2018.12
访谈之前 239
人的再生产 245
阶层流动的悖论 258
寻找新的话语 264
作为中介的人类学 272
再谈乡绅 281
尾声 291
附录
项飙著述目录 293
索引 305
^ 收 起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吴琦,《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