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想象——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解释学论丛)
作者:黄旺 著
出版:人民出版社 2020.9
页数:362
定价:69.00 元
ISBN-13:9787010215648
ISBN-10:7010215642
去豆瓣看看 略
总序
序言
前言
引言
第一节 想象力问题:从古希腊到休谟
第二节 从康德到现象学与解释学中的想象力问题
第一章 康德的伟大开端:想象作为全部形而上学奠基体系的神经中枢
第一节 第一批判中的先验想象与对象如何可能问题
一、现象和范畴无法使对象得以可能
二、先验对象也无法使对象得以可能
三、只有先验想象力才“形-象出”对象
四、图式法沟通和联结了什么
第二节 第二批判中的模型: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想象问题
一、超感官世界与感官世界的鸿沟与归摄问题
二、从法则到准则,模型法问题
三、形式主义的伦理学与想象
第三节 第三批判中“象征”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一、概念能力、审美和目的论理念与它们的直观表象
二、反思判断力与象征
三、解放了的先验想象的普遍权力
第二章 胡塞尔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先验想象力的解放
第一节 从批判哲学到超越论现象学
一、胡塞尔描述现象学与康德认识论的总体比较
二、胡塞尔超越论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推进
第二节 胡塞尔论想象意识
一、《逻辑研究》中想象的三种含义
二、《想象、图像意识、回忆》论想象意识
三、从想象意识走向生产性想象
第三节 作为内时间意识的生产性想象
第四节 作为被动综合的原生产性想象
一、被动综合分析作为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具体展开
二、被动性与源初“对象性”
三、原素与突显物(Abgehobenes)的触发
第五节 被动综合分析对先验想象的歪曲
一、想象综合对源初经验的理想化
二、从范畴直观到本质直观的自由想象
三、逻各斯(语言)对先验想象力的压制
第三章 海德格尔对康德先验想象学说的重新阐释:想象的本体论转向
第一节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对想象本体论的探基
一、现代解释学与想象关系的概观
二、先验想象力作为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
三、作为“让对象化”的时间性境域
第二节 《存在与时间》:想象本体论的筑基
一、先验想象作为此在时间性结构
二、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想象学说比较
第三节 Dasein的多重含义与场所性想象
一、Dasein的多重含义及其内在矛盾
二、时间性想象对“外在性”的否定
第四章 想象力的多维展开:伽达默尔、利科与萨特
第一节 想象的历史与教化维度: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一、作为时间性先验想象的解释学经验与“视域融合”概念
二、场所性形一象境域(语言)作为真正的超越论“存在”(Dasein)
三、摹本论语言观和语言世界同构说;对语言学转向的超越
第二节 想象的象征与隐喻维度:利科“长程的解释学”
一、绕道结构主义、语义学和精神分析
二、抵达象征解释学
三、隐喻与想象
第三节 想象的材料维度:萨特论作为影象意识的想象
一、萨特的惰性材料观批判及其不彻底性
二、影象意识及其内在结构
第五章 虚构创新的想象:现象学与解释学视域中的经验想象
第一节 交互主体性与经验想象
一、超越论交互主体性中的经验想象问题:胡塞尔、萨特与梅洛-庞蒂
二、作为经验想象的移情解释学与作为先验想象的共通感解释学
第二节 虚构想象重构先验时间性
一、原型复制想象与虚构创新想象
二、隐喻:虚构创新的诗性想象
三、社会与文化想象: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第三节 被叙述的时间
一、客观时间、心灵时间与被叙述的时间
二、三重模仿学说:叙述与时间性的交互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黄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1995–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硕士学位。2005–2009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译著《当代解释学与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先后于《现代哲学》、《江苏社会科学》、《中国诠释学》、《社会科学论坛》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代表性论文有《本质直观是先验想象吗?》、《形而上学的在场,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从解释学的立场看中的内在断裂》、《从现象学的想象力到解释学的想象力》、《图型、模型、象征——论康德哲学中想象力的三重形态》、《康德反思判断力的现代解释学内涵》、《哲学的边界与思想的姿态——从黑格尔、伽达默尔、海德格尔看面向事情本身的三种方式》、《试论伽达默尔对意识哲学内在性的突破——与德里达相对照》等。主持省部级课题、校级课题3项。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zx042),是以对康德以来的想象力问题的历史性考察为切入点的一项研究,它致力于借此阐明两大主题:作为先验想象之显现境域的“高级先验结构”和作为被显现者的“象的本体论”。
自康德提出先验想象力,并把它当作心灵的隐秘的技艺以来,想象力就成为哲学中的一个基础范畴,胡塞尔通过内时间意识和被动综合的发生现象学研究,把先验想象力的研究推进到极为深入的层次,而海德格尔更是明确地把想象力当作存在论的基础,也即让存在物得以显现的境域。而对想象本体论的深入探究,又逐渐地使被显现者(存在)得到更进一步的揭示,我们把这个过程视作对“象”的揭示。我们把海德格尔所实现的想象的本体论转向(先验想象作为存在论的时间性境域)称之为从想象到象的第一次转向,而伽达默尔、利科、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通过既继承海德格尔想象本体论的基本立场,又以既一致又有差别的方式对这种想象本体论展开批判,从而实现了从想象到象的第二次转向:它揭示了时间性中的被显现者不是透明的存在意义,而是不透明的“时间性中的象”。最后,我们以德勒兹和利奥塔为例,说明这个被显现者又如何进一步地被看作是“绝对差异的象”。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