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述历史-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作者:杨原 著
出版:北京出版社 2020.8
定价:98.00 元
ISBN-13:9787200135053
ISBN-10:7200135054
去豆瓣看看 前言/ 001
第一篇 在“勤行”里的一辈子/ 001 一、12岁开始的学徒生涯/ 003 二、解放后对餐饮业的改造/ 008 三、在南来顺的29年/ 022 四、两次执掌“吐鲁番”/ 070
第二篇 “勤行”里的传统/ 079 一、“勤行”里的学徒/ 081 二、“勤行”里的堂、柜、灶/ 087 三、北京小吃/ 107 1.北京小吃第一人/ 107 2.什么是北京小吃?/ 113 3.北京小吃在社会中的分类/ 128 4.北京小吃的标准/ 172 四、老“勤行”里的名店、名菜与传承/ 192
第三篇 社会变迁下的“勤行”/ 209 一、买卖经/ 211 1.买卖钱60年/ 212 2.死店活人开/ 226 3.做买卖不要“三爷”/ 240 二、社会变迁下的老字号/ 245 三、不由横溪,变中求生/ 275 1.变化中的传统与传承/ 276 2.小吃业的新思路/ 318 3.新形势下的行业问题/ 335
附录/ 343 一、陈连生手写南来顺史料/ 345 二、梁德山开列的宴席菜单/ 352 三、宣武区小吃成本核算卡/ 359 四、20世纪70年代末南来顺老厨师的口述录音/ 369
图片目录 陈连生20世纪50年代照/ 007 1956年3月4日,北京市青年团前门区饮食业支部出席商业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全体合影照(一排右一为陈连生)/ 009 陈先生讲照片(一):孙孚凌(右一)是我的老相识、老顾客了,那时候我就给他送饭,他是工商联主委/ 015 1958年的兴升馆/ 017 先进青年合影(正中举锦旗者为陈连生)/ 021 在南来顺就职时的陈连生/ 023 1958年位于天桥的南来顺饭馆旧照/ 029 解放前南来顺的营业执照/ 030 南来顺的老师傅们(左:安国栋,中:梁德山,右:黑荫池)/ 035 20世纪80年代陈连生和南来顺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起/ 065 陈先生讲照片(二):这个照片呢,就是“九一三”事件以后,咱们全北京市搞游园会,就是一个游园。各区都出一个供应点,这是陶然亭云绘楼。看见没?这在云绘楼之前的一个摊,这里面有什么“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是那个年代。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因为“九一三”,离国庆节还有十几天就出现林彪事件,这样一来,谁上天安门啊?怎么办呢?所以游行就停止了。过去呀,咱们每年“五一”“十一”都有两次集会,从那开始以后,游行取消了,“五一”“十一”都没有活动。因为没有“十一”游行了,放三天假怎么办?搞游园。游园活动就必须有玩有吃,所以这就是,海淀是在颐和园,崇文在天坛,东城在文化宫,可能西城在中山公园、紫竹院,宣武区就在陶然亭举办活动。这是那时候的照片,我在那搞供应,这里面有我的照片,中间戴帽子的是我/ 069 1985年开业的吐鲁番餐厅/ 070 陈先生讲照片(三):这是吐鲁番餐厅最早开业的地方,第一个地点。这是开业时候的来宾,包括铁木尔·达瓦买提,就是中间这个黑老头。先在菜市口附近,就是现在翔达那个大楼。正因为吐鲁番餐厅办得好,当时铁木尔主席说:吐鲁番地区和北京联营办得好。它不只是企业的联营,更是两地的联营,可以说是联心、联利、联友谊/ 074 向国庆30周年献礼的“小吃展览”照/ 112 与侯宝林、溥杰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林连昆、李滨等社会名流讨论北京小吃/ 119 零嘴儿的清真小吃茶菜/ 144 北京小吃烧饼/ 161 北京小吃锅饼、锅饼条、芝麻锅饼,已经不常见了 / 161 1986年发行的宣武区小吃成本核算卡之烧饼、糖油饼标准/ 191 1962年南来顺拜师典礼大会合影(二排右一为陈连生)/ 206 拜师典礼大会现场/ 207 左侧为黑荫池,右侧为杨师傅/ 207 陈先生讲照片(四):这是拜师会咱们说那俩人,师傅、徒弟正在签字,这时候你看这老头快80岁了,这个也接近60岁了。这是黑荫池,这是杨什么的,反正姓杨,这是拜师会的现场。这是拜师会那爷儿俩。这个发言的是我们公司的经理/ 207 陈连生在座谈会上谈经营/ 226 1987年“小吃展览”上的南来顺展台/ 226 和故宫博物院专家单士元(左三)等在一起/ 271 陈连生曾接受过专访的媒体报道(王仁兴:《痴迷一生为护根——记北京小吃专家陈连生》,载《食品报·餐饮周刊》2001年1月18日)/ 278 《北京清真菜点集锦》1985年版书影/ 281 教做鱼(左:安国栋,中:王佩强,右:王建昌)/ 282 教做八宝饭/ 282 陈先生讲照片(五):嗯。这个是南来顺,这都是师傅传徒弟,这是三代人,这个是最小的。这个是你上次看到的,就是你那个录像里面做冷荤的,现在这个小孩儿是吐鲁番餐厅的厨师长,现在62岁了,王佩强(音)。这是安国栋(音),这就是王佩强(音),这叫王建昌。这是师傅教徒弟/ 282 陈先生讲照片(六):这是我跟你说的那个“12天菜”。你看这是两个盒,这是“12天菜”,这上头带一个馒头盒,摞起来就是一个提盒,这是把儿。回家自个儿就能做/ 285 由朱锡彭、陈连生编著的《宣南饮食文化》书影/ 292 这是1964年至1965年期间,由陈连生收集的当时西来顺用过的宴席菜单,均为梁德山开列,从中可窥见旧时清真大席的状况/ 352
杨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博士后,长期致力于北京史、生活史、宫廷史研究。著有《如果故宫会说话》《会玩儿——老北京的休闲生活》《诗书继世长——叶赫颜扎氏家族口述历史》《近代北京慈善与公益事业》《宣武区消失之前——黄宗汉口述》,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在老北京话中,“勤行”专指饮食行业。本书口述人陈连生先生是北京餐饮业的老前辈,在“勤行”里摸爬滚打60余年,其个人经历本身就是餐饮行业历史的一面镜子。这部口述综合了陈连生一生餐饮的经历与经验,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他在“勤行”的生涯、“勤行”的传统、“勤行”的变化三大部分,其中涉及北京小吃的历史、品种、制作方法和标准规程以及厨艺传承和经营之道,既是一种北京饮食文化风貌的珍贵记录,也可管窥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亦有助于读者较为清晰地看到他作为一个北京人、一个餐饮人的历史坐标和行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