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与致谢........001
第一部分 电影分析的新形式主义路径
第一章 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一条路径、多种方法........007
电影分析的目的 / 007
艺术作品的本性 / 014
历史中的电影 / 033
观影者的角色 / 040
基本的分析工具 / 052
对叙事电影的分析 / 057
本书中的影片 / 065
第二部分 普通影片
第二章 “不,莱斯特雷德,此案中的一切皆非偶然。”
——《恐怖之夜》中的动机与延迟........071
对普通影片的分析 / 071
叙事:梯级建构 / 077
风格与动机 / 100
结论:意识形态的含义 / 121
第三部分 分析主导性
第三章 沙滩上的无聊——《于洛先生的假期》中的琐事与幽默........135
主导性 / 135
《于洛先生的假期》中的主导性 / 144
风格系统 / 147
叙事系统 / 160
主题系统 / 166
结论 / 169
第四章 锯断枝干——作为布莱希特式电影的《一切安好》........173
元素的间离作为主导性 / 173
元素间离的原则 / 177
间离的一般结构 / 193
结论 / 203
第四部分 古典电影中的陌生化
第五章 两面派叙述和《舞台惊魂》 ........211
古典叙述中的两面派 / 211
真假谜题 / 221
戏剧意象 / 235
结论:其他影片中的两面派 / 248
第六章 梦中的结局?——《劳拉秘史》中的视点 ........253
视点的多个层面 / 253
类型层面:侦探故事 / 266
因果关系层面:梦境 / 268
空间层面:对人物的黏着 / 272
时间层面:过往 / 287
意识形态层面:肖像与两种男人 / 289
结论 / 302
第五部分 从形式的视角看现实主义
第七章 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偷自行车的人》........309
作为历史现象的现实主义 / 309
我们何以认为《偷自行车的人》是现实主义的? / 317
主题 / 322
叙事结构 / 324
场面调度与摄影 / 330
意识形态 / 333
对古典电影的引用 / 335
结论:《偷自行车的人》在美国的流行 / 337
第八章 差异性矛盾的美学——《游戏规则》........341
《游戏规则》的主导性 / 341
叙事:平行对应与暧昧性 / 343
空间与时间 / 359
结论 / 389
第六部分 参数形式的知觉挑战
第九章 《玩乐时间》——知觉边缘的喜剧........395
参数形式 / 395
知觉的玩乐时间 / 399
知觉的困难 / 405
手法的裸化 / 413
结论:偏离到过度 / 417
第十章 戈达尔的未知国度——《各自逃生》........421
叙事结构与裂隙 / 421
总体策略 / 435
密集的风格织体 / 440
结论 / 452
第十一章 盔甲的光泽、马的嘶鸣
——《湖上骑士兰斯洛特》中疏淡的参数风格........457
省略化叙事 / 457
风格的叙事功能与非叙事功能 / 472
结论 / 504
第十二章 《晚春》和小津安二郎的非理性风格........509
风格与意识形态 / 509
非传统的日本家庭 / 511
随心所欲的风格 / 521
自我强加的法则 / 528
游戏 / 551
译后记........581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