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术:冯友兰 三松堂自序
《自序》之自序
一 社会
清末帝制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二 哲学
20年代
30年代
40年代
查看完整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1949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冯友兰先生晚年口述自传。揆之“自序”旧例,“意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事,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实乃冯先生所有著述之“总序”,1984年由三联书店初版。
全书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所涉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变化之时期。作者从社会、哲学、大学与展望四部切入,回顾自己一生所历时代环境之变迁,学术思想之演进,真诚剖析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际遇,并对未来怀抱信心。《三松堂自序》既是“总结”,亦是“明志”,更是一代哲人对历史、时代与自我的剖判沉思之作。
《自序》之自序
一 社会
清末帝制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二 哲学
20年代
30年代
40年代
50年代及以后
三 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四 展望
明志
^ 收 起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1949年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冯友兰先生晚年口述自传。揆之“自序”旧例,“意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事,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实乃冯先生所有著述之“总序”,1984年由三联书店初版。
全书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所涉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变化之时期。作者从社会、哲学、大学与展望四部切入,回顾自己一生所历时代环境之变迁,学术思想之演进,真诚剖析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际遇,并对未来怀抱信心。《三松堂自序》既是“总结”,亦是“明志”,更是一代哲人对历史、时代与自我的剖判沉思之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