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克里斯托弗·韦彻曼(Jan Christoph Wiechmann),德国记者,毕业于亨利-汉南新闻学校(Henri Nannen School),目前是《亮点周刊》(Stern) 驻纽约的记者。 魏玲,作者,曾供职于《故事硬核》、《时尚先生》(Esquire)、《人物》等机构从事特稿写作。 艾娃·沃卡诺夫斯卡-科沃杰伊(Ewa Wo?kanowska-Ko?odziej),出生于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是一名自由记者,关注点聚焦于华沙的社会议题,主要为波兰重要的观点性报纸《选举新闻报》(Gazeta Wyborcza)撰写长篇报道。 韩见,转型过猛成了银行职员的前媒体人,正在努力积蓄成为自由人的力量。 艾丽奥诺拉·维欧(Eleonora Vio),记者,常驻米兰,同时关注欧洲、中东、亚洲等地区,聚焦的议题包括宗教及右翼分子、性别权利与移民问题。 赵洋,本硕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译者的幸福,在于触碰作者的灵魂,再跨过私人灵性交流的边界,将所得所思与读者分享”。 泰娜·特沃宁(Taina Tervonen),记者,关注移民、家庭和生活类议题,用法语和母语芬兰语写作。除了记者身份,她还是一名译者。目前她正在搜集波斯尼亚战争中失踪人口的相关信息,为他们制作部文献档案。 大婧,1992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为图书出版从业者,业余时间从事英语及日语笔译。 刘涛,1982年出生,38岁,是一名来自中国安徽合肥的街头摄影师。从2011年开始,在城市的一片区域重复拍照、每月末分享在网络中,至今已经十年。 伊芙·费尔班克斯(Eve Fairbanks),记者,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作品发表于《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等媒体,目前正在撰写一本有关前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的书。 籽今,单读编辑,偶尔写作。 汤姆·米勒(Tom Miller),1947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60年代开始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现就职于亚利桑那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米勒于2017年发表《古巴的冷与热》(Cuba,hot and cold),以文集的形式对古巴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加以纪实性叙述,本辑《单读》收录了该书章的全部内容。三十多年来,他坚持用亲身经历讲述古巴的各种故事,因而被《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誉为“好的非虚构作家之一”。 李雪顺,1969年出生于四川省武隆县,教授,译者;主要译著有《寻路中国》(上海译文 出版社,2011年)、《江城》(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大河恋》(中信出版集团,2018 年2月)、《写作这门手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等;译著荣获“文津图书奖”“南国书香节南方阅读盛典金南方2011受读者关注年度引进图书”“新浪中国好书榜名”“新京报年度畅销好书”“重庆翻译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乌江文艺奖”等荣誉。 王梆,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法文版漫画故事《伢三》以及数本短篇小说绘本集。电影剧作《梦笼》获2011年纽约NYIFF独立电影节剧情片奖,小说曾获《广西文学》小小说奖。文学作品曾发表于《天南》、《广西文学》、《长江文艺》、《芙蓉》、《花城》等杂志。 波比·塞拜格-蒙提费欧里(Poppy Sebag-Montefiore),记者、作家,曾就职于BBC北京分部,并为第4频道新闻(Channel 4 News)撰写中国故事。本辑《单读》收录的文章《触碰》获2021年手推车奖(Pushcart Prize)。 牛雪琛,毕业于外交学院,曾任国际新闻编辑、记者,“翻译是一件可以同时享受阅读和创作的事”。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谈话节目《十三邀》主持人。著作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新闻业的怀乡病》《祖国的陌生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青年变革者》等,其中部分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与法文。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