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开篇:从存在到无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作者:(英)斯蒂芬·霍尔盖特(Stephen Houlgate)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3
定价:128.00 元
ISBN-13:9787300290270
ISBN-10:7300290272
去豆瓣看看 前言1
致谢1
文献缩略语1
对黑格尔《逻辑学科学》的说明1
导论
部分《逻辑学科学》的计划
章思想的诸范畴
黑格尔《逻辑学》的意图
黑格尔同康德的关系
康德对范畴的说明
查看完整 斯蒂芬·霍尔盖特(1954—),哲学家,英国华威大学哲学教授,以研究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著名。代表性著作有:《黑格尔、尼采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1986)、《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2005)、《黑格尔〈逻辑学〉开篇:从存在到无限性》(2006)、《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部读者指南》(2013)。主编并参与编辑:《黑格尔与自然哲学》(1998)、《黑格尔读者》(1998)、《黑格尔与艺术》(200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008)、《黑格尔指南》(2011)。关于译者刘一,武汉人,哲学博士,武汉纺织大学教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著有《无限性的变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内容与结构》(博士论文)、《从教化到启蒙:论〈精神现象学〉精神章中“第二自我”的形成》(博士后出站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数篇。
本书是二十一世纪解读黑格尔《逻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斯蒂芬·霍尔盖特将《逻辑学》视为黑格尔哲学中*为晦涩难懂的文本,称之为“一部牢牢封闭的书卷”。为了向读者打开这本书,作者从近代康德哲学的问题焦点入手,采取开放性的态度,对一个多世纪以来黑格尔研究、特别是《逻辑学》研究的各种进路、各家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逻辑学》由以产生的各种语言的、历史的、宗教的“解释学的前提”做了充分的说明,并且准确地定位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其“现象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应当把《逻辑学》视为一种揭示了思想之基本范畴和存在之基本结构的“无前提的思维”,放置在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问题发展的广阔脉络之中。为了引发对黑格尔《逻辑学》更广泛的关注和兴趣,作者还典范式地对该书的开篇章节——从“存在”到“无限性”范畴——做了鞭辟入里的文本评注和内容解读,其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丝毫不下于该书其他部分。
前言1
致谢1
文献缩略语1
对黑格尔《逻辑学科学》的说明1
导论
部分《逻辑学科学》的计划
章思想的诸范畴
黑格尔《逻辑学》的意图
黑格尔同康德的关系
康德对范畴的说明
费希特的贡献
彻底的自我批判
第二章无前提的思维
以纯存在开端
黑格尔拥有方法吗?
黑格尔对外在的批判的拒绝
辩证法与内在的发展
第三章无前提思维的前提
正统黑格尔观
无前提思想中的被动和主动
黑格尔式逻辑学的历史条件
宗教的角色
第四章语言、反思,以及《逻辑学》的开端
对黑格尔的语言学挑战
黑格尔的语言观
《逻辑学》的开端:亨利希的洞见
语言和抽象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的批判
思辨的命题
哲学与日常语言
第五章内在的思想与准先验的思想
通往存在的准先验进路
为什么通往存在的内在进路更为可取?
第六章逻辑学与本体论
作为本体论的黑格尔《逻辑学》
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
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黑格尔的“先验演绎”
黑格尔、康德和“自在之物”
皮平眼中的黑格尔
第七章现象学与逻辑学
现象学的角色
现象学的方法
从感性的确信到知识
宗教与思辨的哲学
放弃
《精神现象学》为谁而写?
从《精神现象学》到《逻辑学》
第八章准备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
第二部分文本
文本说明
第九章开端逻辑:文本
必须用什么作为科学的开端?
第十章存在:文本
存在的一般分类
篇:规定性(质)
1.存在
A.存在
B.虚无
C.变易
a.存在和虚无的统一
b.变易的环节:生成和消亡
c.变易的扬弃
第十一章定在:文本
2.定在
A.定在本身
a.定在一般
b.质
c.某物
第十二章某物与他物、有限性:文本
B.有限性
a.某物和一个他物
b.规定、性状和界限
c.有限性
第十三章无限性:文本
C.无限性
a.一般的无限物
b.有限物和无限物的交替规定
c.肯定的无限性
过渡
第三部分评述与讨论
第十四章存在、虚无与变易
从存在到变易
误解
黑格尔与虚无
一种直接的、无规定的,但却不可消除的差异
从存在向虚无的过渡
存在和虚无为何“运动”?
存在和虚无的辩证法再检验
黑格尔对纯粹性观念的内在批判
第十五章从变易到定在
变易
定在之出现
谢林对黑格尔的解释
第十六章定在
存在和虚无的单纯的一致
定在的进一步澄清
Aufhebung(扬弃)
质、否定和实在
实在的否定和否定的实在
第十七章某物与他物
从定在到某物
否定之否定
温菲尔德对某物的描述
他者的起源
某物与他物
改变:黑格尔相反于康德和亚里士多德
改变和自身关联
第十八章自在存在和为他存在
为什么某物通过改变而成为有规定的?
自在存在和为他存在之间的差异
自在存在和为他存在之间的关联
自在存在和为他存在的同一性
黑格尔对康德“自在之物”概念的逻辑批判
黑格尔和尼采论“自在之物”
^ 收 起 斯蒂芬·霍尔盖特(1954—),哲学家,英国华威大学哲学教授,以研究黑格尔、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著名。代表性著作有:《黑格尔、尼采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1986)、《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2005)、《黑格尔〈逻辑学〉开篇:从存在到无限性》(2006)、《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部读者指南》(2013)。主编并参与编辑:《黑格尔与自然哲学》(1998)、《黑格尔读者》(1998)、《黑格尔与艺术》(200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008)、《黑格尔指南》(2011)。关于译者刘一,武汉人,哲学博士,武汉纺织大学教师,主要研究德国哲学,著有《无限性的变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内容与结构》(博士论文)、《从教化到启蒙:论〈精神现象学〉精神章中“第二自我”的形成》(博士后出站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数篇。
本书是二十一世纪解读黑格尔《逻辑学》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斯蒂芬·霍尔盖特将《逻辑学》视为黑格尔哲学中*为晦涩难懂的文本,称之为“一部牢牢封闭的书卷”。为了向读者打开这本书,作者从近代康德哲学的问题焦点入手,采取开放性的态度,对一个多世纪以来黑格尔研究、特别是《逻辑学》研究的各种进路、各家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逻辑学》由以产生的各种语言的、历史的、宗教的“解释学的前提”做了充分的说明,并且准确地定位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其“现象学”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应当把《逻辑学》视为一种揭示了思想之基本范畴和存在之基本结构的“无前提的思维”,放置在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问题发展的广阔脉络之中。为了引发对黑格尔《逻辑学》更广泛的关注和兴趣,作者还典范式地对该书的开篇章节——从“存在”到“无限性”范畴——做了鞭辟入里的文本评注和内容解读,其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丝毫不下于该书其他部分。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