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电影发展史简编(1896-1953)
章 电影在俄罗斯的发端 / 1
节 电影泊来俄罗斯 / 1
第二节 民族电影实业家汉荣科夫与德兰科夫 / 7
第三节 俄罗斯电影的个十年 / 13
第四节 旧俄电影的杰出创作人物 / 18
第二章 苏联电影的兴起 / 26
节 苏维埃电影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 / 27
第二节 官方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37
第三节 红色探索者:库里肖夫 / 41
查看完整
节 电影泊来俄罗斯 / 1
第二节 民族电影实业家汉荣科夫与德兰科夫 / 7
第三节 俄罗斯电影的个十年 / 13
第四节 旧俄电影的杰出创作人物 / 18
第二章 苏联电影的兴起 / 26
节 苏维埃电影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 / 27
第二节 官方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37
第三节 红色探索者:库里肖夫 / 41
查看完整
贺红英,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苏联电影史。著有《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世界电影:管窥与瞭望》等作品。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电影学:历史·理论·国别”丛书之一。全书分别介绍了电影在沙皇俄国出现和发展,在苏维埃俄国壮大飞跃,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曲折发展、蜕变并走向终结的历程,对相关社会政治、民族生活、意识形态、产业经济、艺术风气、大众接受等范畴的事实和问题也加以必要的考察、分析,力图揭示苏联电影与国内国际的社会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深层规律。
章 电影在俄罗斯的发端 / 1
节 电影泊来俄罗斯 / 1
第二节 民族电影实业家汉荣科夫与德兰科夫 / 7
第三节 俄罗斯电影的个十年 / 13
第四节 旧俄电影的杰出创作人物 / 18
第二章 苏联电影的兴起 / 26
节 苏维埃电影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 / 27
第二节 官方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37
第三节 红色探索者:库里肖夫 / 41
第四节 “电影眼睛”:维尔托夫 / 47
第三章 爱森斯坦及其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 / 53
节 生逢革命时代 / 53
第二节 《战舰波将金号》与《十月》 / 57
第三节 “旧与新” / 65
第四章 “苏维埃先锋派”的其他经典人物 / 70
节 普多夫金 / 71
第二节 杜甫仁科 / 78
第五章 1920 年代的导演们:新时代的不同视角 / 85
节 电影产业走向“一统天下” / 85
第二节 科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 88
第三节 艾尔姆列尔和巴尔涅特 / 94
第四节 回归后的普罗塔占诺夫 / 100
第五节 伊万诺夫斯基和罗奥姆 / 107
第六章 各加盟共和国电影的开创发展 / 116
节 格鲁吉亚电影 / 117
第二节 乌克兰电影 / 126
第三节 白俄罗斯电影 / 130
第四节 亚美尼亚电影 / 134
第七章 走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 / 136
节 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巩固壮大 / 136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时弊的消除 / 139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新创作力量 / 142
第四节 苏联电影专业教育的起步发展 / 145
第八章 有声电影在苏联的发展 / 148
节 有声电影观念与价值之争 / 148
第二节 有声电影技术在苏联的发展 / 151
第三节 有声电影的探索实践 / 154
第九章 进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代 / 161
节 电影领域在1930年代的基本格局 / 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夏伯阳》 / 1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深化发展 / 172
第十章 革命历史背景中的领袖风采 / 183
节 作为电影类型的列宁题材电影的形成和发展 / 183
第二节 银幕上的斯大林及其扮演者 / 194
第十一章 坐标1930:大师与杰作 / 197
节 顿斯科伊与高尔基作品银幕改编 / 197
第二节 爱森斯坦的磨难与辉煌 / 202
第三节 亚历山大洛夫与苏联音乐喜剧片 / 207
第四节 巴尔涅特及其影片《边区》 / 214
第五节 梅德维德金及其影片《幸福》 / 218
第十二章 坐标1930:主题与类型 / 222
节 历史爱国主义电影创作 / 222
第二节 作为民族主体性代言者的明星偶像们 / 226
第三节 批判的文学与批判的电影 / 229
第四节 类型电影:“苏维埃梦”,大众的梦 / 234
第十三章 二战时期的苏联电影 / 254
节 战争初期的纪录电影 / 254
第二节 战时的故事片 / 258
第十四章 战后电影的萧条与恢复 / 263
节 电影产业在战后的困境与突围 / 263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电影主流 / 267
第三节 触底反弹 / 278
第十五章 战后初期苏联电影的主要题材 / 282
节 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崇拜 / 282
第二节 传统题材的延续 / 287
第三节 “冷战”回响 / 301
第四节 “无冲突论”倾向在电影中的反映 / 308
参考片目 / 315
参考书目 / 320
^ 收 起
节 电影泊来俄罗斯 / 1
第二节 民族电影实业家汉荣科夫与德兰科夫 / 7
第三节 俄罗斯电影的个十年 / 13
第四节 旧俄电影的杰出创作人物 / 18
第二章 苏联电影的兴起 / 26
节 苏维埃电影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 / 27
第二节 官方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37
第三节 红色探索者:库里肖夫 / 41
第四节 “电影眼睛”:维尔托夫 / 47
第三章 爱森斯坦及其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 / 53
节 生逢革命时代 / 53
第二节 《战舰波将金号》与《十月》 / 57
第三节 “旧与新” / 65
第四章 “苏维埃先锋派”的其他经典人物 / 70
节 普多夫金 / 71
第二节 杜甫仁科 / 78
第五章 1920 年代的导演们:新时代的不同视角 / 85
节 电影产业走向“一统天下” / 85
第二节 科静采夫和特拉乌别尔格 / 88
第三节 艾尔姆列尔和巴尔涅特 / 94
第四节 回归后的普罗塔占诺夫 / 100
第五节 伊万诺夫斯基和罗奥姆 / 107
第六章 各加盟共和国电影的开创发展 / 116
节 格鲁吉亚电影 / 117
第二节 乌克兰电影 / 126
第三节 白俄罗斯电影 / 130
第四节 亚美尼亚电影 / 134
第七章 走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 / 136
节 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巩固壮大 / 136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时弊的消除 / 139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新创作力量 / 142
第四节 苏联电影专业教育的起步发展 / 145
第八章 有声电影在苏联的发展 / 148
节 有声电影观念与价值之争 / 148
第二节 有声电影技术在苏联的发展 / 151
第三节 有声电影的探索实践 / 154
第九章 进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代 / 161
节 电影领域在1930年代的基本格局 / 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夏伯阳》 / 1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深化发展 / 172
第十章 革命历史背景中的领袖风采 / 183
节 作为电影类型的列宁题材电影的形成和发展 / 183
第二节 银幕上的斯大林及其扮演者 / 194
第十一章 坐标1930:大师与杰作 / 197
节 顿斯科伊与高尔基作品银幕改编 / 197
第二节 爱森斯坦的磨难与辉煌 / 202
第三节 亚历山大洛夫与苏联音乐喜剧片 / 207
第四节 巴尔涅特及其影片《边区》 / 214
第五节 梅德维德金及其影片《幸福》 / 218
第十二章 坐标1930:主题与类型 / 222
节 历史爱国主义电影创作 / 222
第二节 作为民族主体性代言者的明星偶像们 / 226
第三节 批判的文学与批判的电影 / 229
第四节 类型电影:“苏维埃梦”,大众的梦 / 234
第十三章 二战时期的苏联电影 / 254
节 战争初期的纪录电影 / 254
第二节 战时的故事片 / 258
第十四章 战后电影的萧条与恢复 / 263
节 电影产业在战后的困境与突围 / 263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电影主流 / 267
第三节 触底反弹 / 278
第十五章 战后初期苏联电影的主要题材 / 282
节 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崇拜 / 282
第二节 传统题材的延续 / 287
第三节 “冷战”回响 / 301
第四节 “无冲突论”倾向在电影中的反映 / 308
参考片目 / 315
参考书目 / 320
^ 收 起
贺红英,现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苏联电影史。著有《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世界电影:管窥与瞭望》等作品。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电影学:历史·理论·国别”丛书之一。全书分别介绍了电影在沙皇俄国出现和发展,在苏维埃俄国壮大飞跃,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曲折发展、蜕变并走向终结的历程,对相关社会政治、民族生活、意识形态、产业经济、艺术风气、大众接受等范畴的事实和问题也加以必要的考察、分析,力图揭示苏联电影与国内国际的社会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深层规律。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