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序
**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功用和机理1
**节 史学田野考察的五大基本功能2
第二节 田野考察对传统文献校正的途径22
第二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预案35
**节 史学田野考察目的的确定35
第二节 前期资料搜集与资料“携备”37
第三节 调查提纲与问卷访谈提纲设计43
第四节 田野考察前的技术性准备46
第五节 考察交通工具的确定58
第三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对象、形式与分类61
**节 人物类调查分类和形式61
第二节 遗址类调查对象的形式与分类64
第三节 民间历史文献的种类与价值83
第四节 可移动器物类和现代场景与价值90
第四章 史学田野考察的路径与实施93
**节 史学田野考察的进入形式93
第二节 史学田野考察的人员构成96
第三节 交通工具使用注意事项99
第四节 徒步考察的装备和技巧101
第五节 史学田野考察安全问题102
第六节 向导、采访者的选择和采访技巧104
第七节 调查过程文字记录和摄录像记录107
第八节 实物收集、探坑试掘、景观测量、碑刻拓印111
第九节 史学田野调查资料后期整理、鉴定113
第五章 史学田野考察与研究视野的调适123
**节 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学术研究载体的田野调适123
第二节 大格局空间与小生境点:历史学研究的空间选择与问题定位125
第三节 个体与整体、典型与特殊的选择128
第四节 生理因素对人文的支撑: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距离131
第五节 非均质的地表空间的塑造:地理环境差异性下的田野考察133
第六节 形而上的历史空间:制度、事件、人物、风尚的空间痕迹137
第七节 遗存与历史的距离:无机遗存与客观的历史141
第八节 口述记忆的得与失:田野口述与历史的距离143
第九节 传说与历史距离:文化的历史与科学的历史145
第十节 兼容与一体:方法的差异与学科的相互借鉴147
附录一 史学田野考察报告案例151
(一)寻觅皇木采办之路151
(二)明代皇木七年探秘记183
(三)我的金沙江情结——清代滇铜京运金沙江运道考察记206
(四)明清成渝东大路重庆段四年考察札记243
(五)明清成渝东大路四川段考察记280
(六)云南明代小脚移民部落考察记312
附录二 蓝勇田野考察纪年(1976—2021年5月)329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