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意识形态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著 段吉方、穆宝清译
出版:北京出版社 2021.9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200151480
ISBN-10:7200151483
去豆瓣看看 导言
序
一批评意识形态的突变
二唯物主义批评的范畴
三面向文本的科学
四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
五马克思主义与审美价值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特里 伊格尔顿: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曾任教于剑桥大学,又长期担任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后任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圣母大学。代表性著作有《批评与意识形态》《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文学理论导论》《美学意识形态》《文化的观念》《唯物主义》《论文化》等。段吉方: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化唯物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范式与经验研究》等。穆宝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艺术美学。近期著作有《贡布里希艺术美学思想研究》《社会学阐释与文学想象:齐格蒙特?鲍曼论后现代消费社会》等。
《批评与意识形态》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学家伊格尔顿的代表作。这本完成于伊格尔顿青年时期的作品,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西方文化界的一批学人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新变化,努力寻找“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更加具体的唯物主义形式复苏”的理论方案。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伊格尔顿针对以雷蒙?威廉斯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美学批评中所遗留的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后结构主义理论形态的批评精神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在艺术的“物质实践”层面明确文学文本得以生产的活动“结构”,而批评就是分析这些文本生产结构的历史表述。书中站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以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为核心,在一般生产方式、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本六个范畴上建构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强调从既定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文化语境中展现文学文本创作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导言
序
一批评意识形态的突变
二唯物主义批评的范畴
三面向文本的科学
四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
五马克思主义与审美价值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特里 伊格尔顿: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曾任教于剑桥大学,又长期担任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后任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圣母大学。代表性著作有《批评与意识形态》《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文学理论导论》《美学意识形态》《文化的观念》《唯物主义》《论文化》等。段吉方: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化唯物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范式与经验研究》等。穆宝清: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艺术美学。近期著作有《贡布里希艺术美学思想研究》《社会学阐释与文学想象:齐格蒙特?鲍曼论后现代消费社会》等。
《批评与意识形态》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学家伊格尔顿的代表作。这本完成于伊格尔顿青年时期的作品,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西方文化界的一批学人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新变化,努力寻找“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更加具体的唯物主义形式复苏”的理论方案。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伊格尔顿针对以雷蒙?威廉斯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美学批评中所遗留的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后结构主义理论形态的批评精神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在艺术的“物质实践”层面明确文学文本得以生产的活动“结构”,而批评就是分析这些文本生产结构的历史表述。书中站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以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为核心,在一般生产方式、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本六个范畴上建构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强调从既定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文化语境中展现文学文本创作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