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亚洲心理学会会长黄光国完整全译本,白岩松推荐)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黄光国 译 麦点出品
出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10
定价:39.80 元
ISBN-13:9787513936149
ISBN-10:7513936145
去豆瓣看看 目录
“道”与生命意义的追求 / 1
译者序 / 5
一 生活的意义 / 1
Ⅰ.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 2
Ⅱ.我们必须认识人生中的三种联系 / 4
Ⅲ.社会情感 / 7
Ⅳ.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 11
Ⅴ.早期的记忆和梦境 / 16
Ⅵ.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 20
二 心灵与肉体 / 23
Ⅰ.心灵与肉体的互动作用 / 24
Ⅱ.情感的作用 / 28
Ⅲ.身形、性格与心智 / 32
三 自卑感和优越感 / 43
Ⅰ.自卑情结 / 46
Ⅱ.追求优越 / 53
Ⅲ.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 57
四 早期的记忆 / 65
Ⅰ . 性格塑造的关键 / 66
Ⅱ . 早期记忆与生活方式 / 68
Ⅲ . 解析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 70
Ⅳ . 行为的根源——早期的记忆 / 79
五 梦 / 87
Ⅰ . 关于梦的传统解析 / 88
Ⅱ . 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 90
Ⅲ . 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 92
Ⅳ . 梦的构成 / 96
Ⅴ . 常见的梦及案例分析 / 100
六 家庭的影响 / 111
Ⅰ . 母亲的影响 / 112
Ⅱ . 父亲的角色与责任 / 122
Ⅲ . 为人父母 / 127
Ⅳ . 兄弟姐妹间的平等 / 129
Ⅴ . 家庭长幼顺序 / 131
七 学校的影响 / 143
Ⅰ . 教育的变革 / 144
Ⅱ . 老师的职责 / 146
Ⅲ .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 150
Ⅳ . 评估孩子们的发展 / 151
Ⅴ . 天性与教养 / 153
Ⅵ . 区分孩子的性格特征 / 159
Ⅶ . 心理咨询委员会的工作 / 162
八 青春期 / 165
Ⅰ . 什么是青春期 / 166
Ⅱ . 心理特征 / 166
Ⅲ . 生理特征 / 167
Ⅳ . 青春期的迷茫 / 168
Ⅴ . 青春期的性认知 / 174
Ⅵ . 正视青春期 / 177
九 犯罪及其预防 / 179
Ⅰ . 了解犯罪心理 / 180
Ⅱ . 罪犯类型 / 191
Ⅲ . 合作的重要性 / 201
Ⅳ . 犯罪者的性格结构特征 / 205
Ⅴ . 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 208
十 职业 / 217
Ⅰ . 平衡人生的三条系带 / 218
Ⅱ . 职业的早期训练 / 220
Ⅲ . 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 225
Ⅳ . 培养孩子的兴趣 / 228
十一 人及其同伴 / 231
Ⅰ . 人类需要团结 / 232
Ⅱ . 利己主义 / 234
Ⅲ . 过失犯罪 / 240
Ⅳ . 社会兴趣与社会平等 / 240
十二 爱情与婚姻 / 243
Ⅰ .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 244
Ⅱ . 婚前准备 / 248
Ⅲ . 婚姻的承诺与责任 / 252
Ⅳ . 幸福婚姻的维护 / 257
Ⅴ . 婚姻观与人生观 / 260
Ⅵ . 婚姻与男女平等 / 263
附录:阿德勒年谱 / 265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当代欧洲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一八七○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八九五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他初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一九一二年后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自成一派。经过艰辛钻研的结果,他创造了“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分析学派:“个体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他把这项理论实际应用于教育方面,已获至相当的成果。一九三七年在讲学途中因心脏病病逝苏格兰。主要作品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译者 黄光国:台北市人,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创系教授,致力于结合东、西文化,以科学哲学作为基础,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著有《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王者之道》《知识与行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诠释》,译有《自卑与超越》等,以及中英文学学术论文五十多篇,曾获得台当局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次、优良研究奖十余次、*“国家”讲座两次。曾任国科会特约研究员、亚洲心理学会会长、国科会卓越计划主持人,目前为海峡交流基金会顾问及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大学终身特聘教授,台大讲座、杰出人才讲座及台当局*“国家”讲座教授,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会会长。
《自卑与超越》是现代人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原著首版至今已畅销全球80余年。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书中根据大量实例,深入剖析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从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其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方面加以论述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并帮助人们打破自卑枷锁,理解生活,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