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行》的批评和建议001
怎样利用鼓词?005
通俗化与“拖住”006
多看看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013
艺术与农村015
对改革农村戏剧几点建议020
也算经验025
中国曲艺改进会筹备缘起028
小更正030
谈群众创作033
“说”和“唱”的分野037
《金锁》发表前后039
《活人塘》四人赞
——作赞缘起043
纪念话
——纪念大众文艺创研会一周年046
文艺作品怎样反映美帝侵略的本质048
关于京剧改革的意见053
《方珍珠》剧本读后感056
谈“赶任务”058
我与《说说唱唱》060
决心到群众中去063
和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的谈话067
我对戏曲艺术改革的看法069
我在创作中的一点体会076
《三里湾》写作前后079
谈课余和业余的文艺创作问题
——答青年文艺爱好者的来信091
谈曲艺创作103
业余创作漫谈107
“百花齐放”声中的上党戏113
《买猴儿》讽刺了谁?116
关于《三里湾》的爱情描写119
与长治市青年文艺爱好者谈创作121
“小戏”小谈123
理想的会演“准备”126
谈《花好月圆》128
谈语文教学135
“普及”工作旧话重提144
要挖断可右之根150
初看蒲剧的时候153
青年与创作
——答为夏可为鸣不平者156
我与汉字166
谈评剧《三里湾》168
和工人习作者谈写作170
我爱相声《水兵破迷信》182
从曲艺中吸取养料185
彻底面向群众195
群众创作的真繁荣198
对上党戏曲的继承传统与整理改编的看法203
文艺与生活214
不要急于写,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217
作家要在生活中做主人221
谈谈花鼓戏《三里湾》225
“起码”与“高深”232
谈“助业作家”240
——纪念毕革飞同志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