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家庭暴力(第三版)
作者:[美]奥拉·W.巴尼特(Ola W. Barnett)、[美]辛迪·L.米勒-佩林(Cindy 著;胡晶晶,张琼寒,徐昊骙 译
出版:格致出版社 2022.1
页数:537
版本:3
定价:138.00 元
ISBN-13:9787543232570
ISBN-10:754323257X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家庭暴力的历史与定义
家庭中的暴力
为什么会有家庭暴力?
探索家庭暴力:社会状态如何演变为社会问题
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本书目标
本章总结
问题讨论
第2章 家庭暴力的研究方法论、评估和相关理论
家庭暴力的研究: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家庭暴力的理论解释
方法论:研究者如何回答有关家庭暴力的问题
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问题讨论
第3章 儿童忽视与心理虐待
问题的界定
儿童忽视的流行率和发生率
儿童忽视的影响
被忽视儿童和他们家庭的特征
儿童心理虐待
暴露于父母间暴力的儿童
受虐儿童和他们家庭的特征
忽视和心理虐待家庭的教养问题
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问题讨论
第4章 儿童躯体虐待
问题的界定
儿童躯体虐待的流行率和发生率
躯体虐待对儿童的影响
与儿童驱体虐待相关的长期影响
儿童躯体虐待对个体影响的扩展讨论
受到躯体虐待的儿童的特征
对儿童实施躯体虐待的成人的特征
对儿童实施躯体虐待的成人的心理、人际和生物学特征
有关对儿童实施躯体虐待的成人特征的扩展讨论
儿童躯体虐待的解释
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问题讨论
第5章 儿童性虐待
问题的界定
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率
儿童性虐待的估计
寻找模式:受害者和加害人的特征
儿童性虐待的相关动力学和后果
儿童性虐待的影响
儿童性虐待的解释
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问题讨论
第6章 受虐和施虐的青少年
父母虐待青少年
对青少年的性虐待
青少年对父母的虐待和弑亲
手足虐待
手足性虐待
针对手足虐待/手足被虐行为的实践、政策和预防
家庭虐待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
青少年恋爱暴力
恋爱/亲密关系性侵犯
青少年中的同性侵犯
针对恋爱暴力的实践、政策和预防
再度受害
问题讨论
第7章 恋爱暴力、性侵犯和跟踪:主要针对未婚者、大学生
恋爱暴力、性侵犯和跟踪的流行率估计因素
恋爱暴力
性侵犯、性胁迫和强奸
跟踪
同性亲密伴侣恋爱暴力、性侵犯和跟踪
跨文化的恋爱暴力、性侵犯和跟踪
不同种族的恋爱暴力、性侵犯和跟踪
酒精/药物使用与恋爱暴力和性侵犯的相关性
问题讨论
第8章 受虐的异性恋伴侣:以女性为主
对亲密伴侣暴力受害者的责备
暴力和受害的后果
就业
刑事司法系统对亲密伴侣暴力的反应
男性伴侣暴力对受虐女性生活及其离开/留下决定的影响
亲密伴侣暴力的男性受害者:问题有多少?
问题讨论
第9章 施虐的异性伴侣:以男性为主
男性对女性亲密伴侣暴力
亲密伴侣暴力和虐待的定义
对亲密伴侣暴力的估计
对施暴者的态度和分类
施暴者与其他人之间的个体差异(特质)
施暴者的产生与持续:男性亲密伴侣暴力行为的原因
女性对男性亲密伴侣的虐待行为
问题讨论
第10章 待研究群体的受虐和施虐伴侣:跨文化、移民/民族/种族、农村地区、同性关系以及军队群体
跨文化的亲密伴侣暴力行为
移民和民族/种族亲密伴侣暴力行为
农村男性对女性亲密伴侣暴力行为
同性亲密伴侣暴力行为
军队与亲密伴侣暴力
问题讨论
第11章 成人亲密伴侣暴力行为:实践、政策和预防
受虐伴侣:实践、政策和预防——主要是妇女
成人伴侣虐待: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就女性对男性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加害人进行的治疗
实践、政策和预防的跨文化差异
移民、不同民族或种族中的实践、政策和预防
针对农村受虐女性的实践、政策和预防
针对同性伴侣暴力的实践、政策和预防
军队中的实践、政策和预防
问题讨论
第12章针对老年群体和残障群体的虐待
介绍
问题的界定
老年人/成人虐待的流行率
老年人虐待的后果
寻找模式:谁是受虐者,谁是施虐者?
对虐待老年人的解释
实践、政策和预防问题
同性老年人虐待: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的老年人
不同文化中的老年人虐待
不同种族背景下的老年人虐待
虐待残障人士
疗养院(长期护理设施)中的虐待
[美]奥拉·W.巴尼特(Ola W. Barnett),美国加州佩珀代因大学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
[美]辛迪·L.米勒-佩林(Cindy L. Miller-Perrin),美国加州佩珀代因大学杰出心理学教授,Blanche E. Seaver社会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会士,临床心理学家。
[美]罗宾·D.佩林(Robin D. Perrin)美国加州佩珀代因大学社会学教授。
谢斌,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主任。专业方向为公共精神卫生和司法精神病学、精神卫生政策与立法。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心理学通讯》主编等。
胡晶晶,浙江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心理系讲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及干预。
张琼寒,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德国马尔堡大学心理学院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激与行为决策。
徐昊骙,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系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意图识别与社会行为。
家庭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是避风港,也是充满互相关爱和温暖的场所,但是,家庭也经常是暴力与虐待的来源。绝大多数的家庭暴力发生在紧闭的门背后,因此,它并没有引起社会的特别注意,也没有成为统计数字的一部分。
遭受家庭暴力的弱势群体,需要懂得如何自救与求助;有家暴行为的施害者,在接受法律手段的制裁之外,我们也应看到他们可能存在生理或心理问题需要处理;社会和政府,在出台相应政策的同时,更应对政策的实施进行科学监管。
本书将带你了解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家庭暴力,用专业科学的手段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家庭暴力的范围与影响,以及如何预防与治疗等。
家庭暴力并不是家务事,而是事关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