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汉译名著本)
作者:[德]冯.洪堡特 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21.9
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页数:484
定价:65.00 元
ISBN-13:9787100027793
ISBN-10:7100027799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马来民族各部落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状况
第二章 导论的对象
第三章 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总的考察
第四章 特殊精神力量的影响:文明、文化和教养
第五章 个人和民族的协同作用
第六章 对语言作更详尽的考察
第七章 语言的形式
第八章 语言的一般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 语言的语音系统
分节音的特性
语音变化
语音与概念的配合
一般关系的指称
语音形式
语音系统的技术
第十章 内在语言形式
第十一章 语音与内在语言形式的联系
第十二章 对语言运作的详细分析词的相似性和词形
第十三章 词的孤立、屈折和黏着
第十四章 对词的统一性的进一步考察
语言的复综型系统
词的统一性的表达手段
(1)停顿
(2)字母变化
(3)重音
第十五章 语言的复综型系统句子的划分
第十六章 语言的语音形式与语法需求的一致关系
第十七章 语言之间的主要区别:以语言构造原则的纯正程度为评判标准
第十八章 各种语言的特性
第十九章 诗歌和散文
第二十章 语言成功地相互生成的能力语言中自发的设定行为
(1)动词
(2)连词
(3)关系代词
对发展中的屈折语言的考察源自拉丁语的语言
第二十一章 对以上研究的总结
第二十二章 偏离高度规律的形式的语言
内容索引
人名索引
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1767年生于波茨坦。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1801—1810年任普鲁士宗教和教育大臣,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即现在的洪堡大学.1810—1819年任外交官。1819年以后辞去公职,专门 从事学术研究。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建人,因此常为西方教育史家提到。他有时出现在西方美学史、文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和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康德(Immanuel Kant)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比较过民族、文化的异同。最后,在语言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译者简介:
姚小平,祖籍浙江省平湖县乍浦镇,1953年生于上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有《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17-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 、《语言文化十讲》、《罗马读书记》、《西方语言学史》;译有《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论语言的起源》、《达尔文理论与语言学》;编有《〈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海外汉语探索四百年管窥》、《西方语言学名家译丛》、《汉英词典》(第三版)等。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马来民族各部落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状况、导论的对象、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总的考察、特殊精神力量的影响:文明、文化和教养、个人和民族协同作用、对语言作更详尽的考察、语言的形式、语言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语言的语音系统、内在语言形式、语音与内在语言形式的联系、对语言动作的详细分析、词的孤立、屈折和粘着和以词的统一性的进一步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