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文集(第1卷):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知性改进论
作者:斯宾诺莎 著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21.12
丛书:斯宾诺莎文集
页数:280
定价:116.00 元
ISBN-13:9787100102773
ISBN-10:7100102774
去豆瓣看看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
译序
C.Gebhardt撰写的倍内狄托•斯宾诺莎著《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两卷并附录)一书摘要
第一卷 论上帝
第一章 论上帝存在
第二章 上帝是什么
悟性、爱恋、理性与贪欲之间的对话
依拉斯谟和戴奥费洛之间的对话
第三章 论上帝是万物之因
第四章 论上帝的必然的作用
第五章 论上帝的天命
第六章 论上帝的命定
第七章 论不属于上帝的属性
第八章 论产生的自然
第九章 论被产生的自然
第十章 论什么是善、恶
第二卷 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
序论
第一章 论意见、信仰、认识
第二章 什么是意见、信仰和清楚的认识
第三章 被动感情的起源,由意见产生的被动感情
第四章 论由信仰产生的善、恶,并论人的善、恶
第五章 论爱恋
第六章 论憎恨
第七章 论欢乐与悲戚
第八章 论推崇与轻蔑
第九章 论希望与恐惧
第十章 论悔恨与懊恼
第十一章 论嘲笑与戏弄
第十二章 论荣耀、耻辱与无耻
第十三章 论好感、感激与负义
第十四章 论惋惜
第十五章 论真实与谬误
第十六章 论意志
第十七章 论意志与欲望的区别
第十八章 论以上各种论点的效用
第十九章 论我们的快乐
第二十章 佐证前章所论
第二十一章 论理性
第二十二章 论真实认识,论重生等
第二十三章 论心灵的不朽
第二十四章 论上帝对人的爱恋
第二十五章 论魔鬼
第二十六章 论真正的自由
附录
Ⅰ论实体、自然、上帝
Ⅱ论人的心灵
知性改时论并论最足以指导人达到对事物的真知识的途径
译者序言
预告读者
一 导言:论哲学的目的
二 论知识的种类
三 论知性
四 论想象
五 论界说
译后记
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提出以实体、属性与样式为中心的自因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强调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只有通过理性的直觉和推理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是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理智改进论》等。
译者简介:
贺麟(1902年-1992年),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贺麟从小就受到儒学熏陶,尤其对宋明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受到梁启超的一定影响。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奥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贺麟早年主张“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认为“不可离心而言物”,在三十年代曾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体系,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倡导者之一;认为以孔子、孟子、《诗》教、《礼》教、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出应该从哲学化、宗教化、艺术化三条途径出发,吸收西方思想文化的长处,来改造、补充和发挥儒家学说,以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斯宾诺莎文集第一卷收录了其两部著作,分别为《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和《知性改进论》。
《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分为两卷和两个附录,第一卷为“论上帝”,第二卷为“论人和属于人的东西”,附录一为“论实体、自然、上帝”,附录二为“论人的心灵。第一卷有十章内容,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什么、上帝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卷有二十八章内容,阐明了他关于人的境况的看法,对人如何受被动感情的影响、人的理性的御用以及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人的康乐和Z完善的自由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知性改进论》是斯宾诺莎关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著作,共分五个部分:论哲学的目的、论知识的种类、论知性、论想象、论界说。本书可以当作斯宾诺莎的中心著作《伦理学》的导言来看。《知性改进论》作为方法论来看,是斯宾诺莎在这一段期间认真学习和研究培根的《新工具》(1620年初次出版)和笛卡尔的著作,特别是他的《方法谈》(1937年初次出版)所提示的方法问题的继承、发展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