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社会科学系列·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作者:赵刘洋 著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0
页数:300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559843937
ISBN-10:755984393X
去豆瓣看看 导论海外学术界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方法论反思/1 一、引言/1 二、中国法律传统的社会基础:东方社会理论的反思/4 三、帝制中国法律制度的功能: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理论的 影响/20 四、小结/36 第一章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家庭:以中国乡村社会中的妇女自杀为例/40 一、“滞后道德”的法律实践与妇女自杀/41 二、“超前道德”的法律实践与妇女自杀/58 三、小结/72 第二章清代法律实践中的妇女离婚/75 一、清代关于“离异”的法律/75 二、从妇女张氏之死看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85 三、清代法律实践中的“离异”妇女/99 四、小结/134 第三章民国时期的妇女离婚诉讼/136 一、民国法律的变化/136 二、法律实践中的离婚妇女/143 三、法律实践中的妇女权利困境/154 四、小结/161 第四章改革开放前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妇女离婚/163 一、引言/163 二、1950年婚姻法的基本原则/165 三、政治动员中的婚姻自主/169 四、婚姻自主与社会实际的矛盾/172 五、婚姻自由与离婚判决依据/176 六、当婚姻自由遭遇生存伦理/179 七、法官如何确定离婚判决依据/181 八、小结/198 第五章 中国婚姻“私人领域化”? ——当代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妇女离婚/200 一、现有的分析/201 二、当代中国婚姻法律条文中的实用规定与道德原则/207 三、当代中国法律诉讼实践中的妇女离婚/217 四、在诉讼案件之外:实质主义道德理念与妇女权利/231 五、小结/234 第六章财产权利与家庭政治:当代中国离婚法律实践中的房产分割/237 一、引言/237 二、权利观念与婚姻家庭/238 三、夫妻房产分割争议的类别/243 四、家庭正义观念/255 五、“折价款”与家庭政治/258 六、法律对弱者的保护与家庭政治/262 七、小结/266 结语/268 参考文献/274
赵刘洋,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黄宗智(UCLA 荣休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复旦大学海外中共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研究成员,同时担任复旦大学任重书院导师、复旦大学望道导师。主要学术兴趣:法律社会学、海外中共学、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史。
本书是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