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第一章离乡 1引言 2贴近理论:从斯洛文尼亚到法国 3生平故事的痕迹与影响 以家为原点 芦苇丛里的那个男人 4尝试着通过典范去控制世界 违背现实 有关方法的探讨:联想 同语言告别 界线 异乡、界外、没有关联 通过他者抵达自我:走很长的路回家 第二章启程——往家的方向 1十九岁少年的一封信 越过语言的河流译出 叫出它们的名字(我直呼你的名字) 2大黄蜂(1966) 童年风景中最初的语言 喋喋不休地诉苦 通过“重现”向逝者致敬 地名的魔法 纽带、交织、和谐 传承问题 3无欲的悲歌(1972) 4错误的举动(1973) 5真实感受的时刻(1975) 解放与支持 6世界的重量(1977) 7缓慢的归乡(1979) 8圣山启示录(1980) 9孩子的故事(1981) 10铅笔的故事(1982)、关于乡村(1982) 第三章译事:从最初的斯洛文尼亚语译入 背负历史重担的德语 弗洛里安·利普斯 古斯塔夫·亚诺斯 踏上重现之路 第四章在故乡(世界历史的暂停) 1痛苦的中国人(1983) 2去往第九王国(1986) 向往之地 开路者,魔法师和守护者 在幻想的南方 另一种语言 童年的那些词汇 肖茨·柯巴尔 格里高尔·汉德克 斯洛文尼亚民族 中欧 词语同一 梦与表象 写作语言:家乡 两本书 受外界控制,却不被动 瓦伦西亚国际文学奖 斯洛文尼亚语文学 3缺席(1987) 第五章失去故乡 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1991) 中欧现实 1我在无人湾的岁月(1994) 2黑夜离家(1997) 3筹划生命的永恒(1997)、独木舟之行(1999) 4图像消失(2002) 5愤怒与秘密(2002) 第六章归乡再无可能? 摩拉瓦河之夜(2008) 附录:作品名缩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