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二、易俗社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三、关键词:戏剧现代性
第一章 易俗社的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
第一节 孕育易俗社的民众土壤与文化传统
一、秦腔与近代陕西民众生活
二、作为近代陕西民众娱乐形态的秦腔
第二节 时代使然:西安易俗社的成立
一、易俗社创建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易俗社的创立及其组织构架
第三节 铸社之魂: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
一、剧社宗旨:时代精神的表征
二、文人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
三、深谙时代主题,融入变革洪流
第二章 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的现代性呈现
第一节 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机制
一、易俗社的艺术生产体制
二、易俗社的管理机制
三、易俗社的教育培养机制
第二节 易俗社剧目生产理论纲领
一、统摄与召唤:易俗社秦腔创作理论纲领
二、易俗社秦腔史论建构
三、易俗社秦腔理论传播场域
第三节 易俗社剧作家群体
一、深谙秦腔艺术美学精髓
二、中西贯通的人文素养
第三章 易俗社秦腔艺术“文本”呈现:剧本创作与舞台演剧
第一节 易俗社新编秦腔剧目旨归考察
一、宏大叙事:秦腔剧本的“时代表达”
二、铺叙生活:秦腔剧本的世俗生活审美
三、“新女性”:易俗社秦腔剧目的性别意识
第二节 易俗社秦腔艺术舞台演剧
一、秦腔导演制的确立
二、京剧教练加盟剧社
三、战时“外来”剧社的影响
第三节 易俗社学员舞台表演与艺术传承
一、易俗社培养的“两代学员”
二、易俗社秦腔艺术审美呈现
第四节 秦腔《三滴血》的经典化:易俗社剧目个案研究
一、时代主题与剧目改编
二、艺术趣味与审美品格
三、秦腔电影与省外巡演
第四章 秦腔的现代转型:易俗社秦腔艺术的接受与影响
第一节 易俗社对秦腔艺术审美表现的影响
一、易俗社剧场传播效应
二、易俗社剧场对秦腔表演的影响
三、作为“公共空间”的剧场
第二节 易俗社对秦腔媒介传播的影响
一、改良新制引发的秦腔剧坛新变
二、剧目移植与学员流动滋生的秦腔传播效应
三、省外巡演“场域”中秦腔媒介传播
第三节 关中民众思想启蒙与审美接受
一、思想启蒙与艺术熏陶
二、审美期待视野的重构
第五章 易俗社精神文化的整体观照
第一节 易俗社与陕西地方军政高层的“精神契约”
一、易俗社与陕西军政界的“精神契约”
二、易俗社“文化领导权”的“占有”
三、军政当局意识形态的宣扬
第二节 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二重性探骊
一、现代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契合”
二、启蒙“言志”与审美“缘隋”并举
三、秦腔艺术生产二重性的当代意义
第三节 历史使命意识:易俗社与社外文人知识分子交往
一、古调独弹:鲁迅“光晕”与剧社精神
二、“他者”镜鉴:省外巡演与社外文人互动
三、革命意识:易俗社与西北战地服务团交往
结语
一、易俗社表征秦腔的现代转型
二、易俗社长期延存何以可能
三、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甄别旧戏草》
附录2 《易俗社章程》(民国元年)
附录3 《易俗社新章程》(民国二十年六月)
附录4 民国时期易俗社新编秦腔剧目
附录5 阎敏学研究员访谈录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