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德与礼:亚洲人对领导能力与公众利益的理想
作者:(美)狄培理 著,闵锐武、闵月 译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4
页数:204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214269157
ISBN-10:7214269155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章 孔子的君子观
第二章 佛陀和罗摩的高尚之道
第三章 佛教精神与中国的“礼”
第四章 圣德太子宪法与早期日本的社会秩序
第五章 再探菊与刀
第六章 中国宋代的新兴领袖和文治社会
第七章 日本德川时代的文治与武治
第八章 近代日本的公民与臣民
第九章 20世纪中国的“新民”
查看完整 作者简介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1919—2017) 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巨擘。生前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1969—1970)、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主任(1978—1986)。撰写《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中国的自由传统》《儒家的困境》等30多部专著,主持编纂《中国传统资料选编》。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奖章(2013)、第二届唐奖汉学奖(2016)。译者简介闵锐武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当代西方文化政策。著有《蒲安臣使团研究》等。闵月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从事英汉双语教学与研究。
现代化是否意味着以不容置疑和不加批判的方式向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推广西方模式?全球化是否不可避免地带来文明的冲突?
中国思想史研究巨擘狄培理长期关注中西文明的比较和互补。在本书中,他跨越中国、日本、印度等数个文明和数个历史时期,梳理、诠释亚洲经典文本及其历史语境,探讨了领导能力的本质及其与美德和教育的关系、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掌权者在公民社会中的责任等重要问题。他认为,亚洲的一些传统思想资源,特别是德(nobility)与礼(civility)这两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可以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文明的困境,让全球化过程变得人性化。
狄培理坚持文化多元主义,提示我们不同文化传统之间需要沟通、对话,才能有助于化解当前世界上的各种冲突。儒家“克己复礼”“理一分殊”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用。
前言
章 孔子的君子观
第二章 佛陀和罗摩的高尚之道
第三章 佛教精神与中国的“礼”
第四章 圣德太子宪法与早期日本的社会秩序
第五章 再探菊与刀
第六章 中国宋代的新兴领袖和文治社会
第七章 日本德川时代的文治与武治
第八章 近代日本的公民与臣民
第九章 20世纪中国的“新民”
结语
征引文献
^ 收 起 作者简介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1919—2017) 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巨擘。生前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主席(1969—1970)、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主任(1978—1986)。撰写《东亚文明:五个阶段的对话》《中国的自由传统》《儒家的困境》等30多部专著,主持编纂《中国传统资料选编》。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奖章(2013)、第二届唐奖汉学奖(2016)。译者简介闵锐武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当代西方文化政策。著有《蒲安臣使团研究》等。闵月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从事英汉双语教学与研究。
现代化是否意味着以不容置疑和不加批判的方式向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推广西方模式?全球化是否不可避免地带来文明的冲突?
中国思想史研究巨擘狄培理长期关注中西文明的比较和互补。在本书中,他跨越中国、日本、印度等数个文明和数个历史时期,梳理、诠释亚洲经典文本及其历史语境,探讨了领导能力的本质及其与美德和教育的关系、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掌权者在公民社会中的责任等重要问题。他认为,亚洲的一些传统思想资源,特别是德(nobility)与礼(civility)这两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可以帮助解决21世纪人类文明的困境,让全球化过程变得人性化。
狄培理坚持文化多元主义,提示我们不同文化传统之间需要沟通、对话,才能有助于化解当前世界上的各种冲突。儒家“克己复礼”“理一分殊”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用。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