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史(汉译名著17)
作者: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
出版:商务印书馆 页数:1068
定价:148.00 元
ISBN-10:7100168139
ISBN-13:9787100168137
去豆瓣看看 章 史前时代
节 旧石器时代:巫术与自然主义
史前自然主义/艺术为维持生计服务/艺术与巫术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泛灵论与几何图形风格
史前几何图形风格/巫术与泛灵论/风格化与理性化/农业文化的传统主义/模棱两可的艺术社会学闲暇活动的艺术
第三节 作为魔术师和巫师的艺术家:作为职业和闲暇活动的艺术
史前艺术行业/艺术活动的分化/“农民艺术”与“民间艺术”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城市文化
节 古代东方艺术中的静和动
城市的文化与艺术/政治的强制性力量与艺术价值
第二节 埃及艺术家的地位和艺术组织工作
祭司及宫廷作为委托人/神庙作坊和王室作坊/艺术生产的组织
……
第三节 中王国时期艺术的刻板化
第四节 埃赫那吞时代的自然主义
第五节 美索不达米亚
第六节 克里特
第三章 古希腊罗马
节 英雄传说时代和荷马时代
第二节 古风和僭主宫廷的艺术
第三节 古典主义和民主社会
第四节 希腊启蒙时期
第五节 希腊化时期
第六节 帝国时期和古希腊罗马后期
第七节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诗人和艺术家
第四章 中世纪
节 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唯灵论
第二节 拜占庭政教合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破坏圣像运动的原因及后果
第四节 从民族大迁徙到加洛林文艺复兴
第五节 英雄歌的作者和受众
第六节 修道院的艺术创作组织工作
第七节 封建制度和罗马式风格
第八节 宫廷-骑士浪漫风格
第九节 哥特式艺术的二元对立
第十节 教堂建筑联合会和行会
第十一节 哥特式后期的市民艺术
第五章 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和巴洛克
节 文艺复兴的概念
第二节 15世纪的市民艺术和宫廷艺术的受众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第四节 16世纪的古典艺术
第五节 风格主义的概念
第六节 奉行现实政治的时代
第七节 骑士阶层遭遇的第二次挫折
第八节 巴洛克的概念
第九节 宫廷-天主教的巴洛克艺术
第十节 市民阶级和新教徒的巴洛克艺术
第六章 洛可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节 宫廷艺术的消亡
第二节 新兴的读者群
第三节 市民戏剧的出现
第四节 德国和启蒙运动
第五节 革命和艺术
第六节 德国和西欧的浪漫主义
第七章 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
节 1830年那一代人
第二节 第二帝国
第三节 英国和俄国的社会小说
第四节 印象主义
第八章 电影的影响
注释
人名索引
概念和术语索引
阿诺尔德·豪泽尔(1892—1978),匈牙利艺术史家,艺术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早年求学于欧洲各地,受教于著名的社会学家齐美尔以及哲学家柏格森,在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和意大利艺术进行过两年的系统研究。他的艺术社会学理论成为西方文艺社会学批评领域内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译者简介:黄燎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尤其是德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翻译和教学工作,同时活跃于中德文化交流领域。研究重点为德国现当代小说和德语文学批评。
《艺术社会史(汉译名著17)》共分八章,作者分析了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的各种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诗歌、戏剧和电影等。他在考证艺术品与艺术家之前,总是先考证时代的社会分层、阶级关系、经济发展,然后在矛盾中寻找艺术变化的原因。在书中,作者尝试把艺术史放在社会学范畴中来解释和探讨,并梳理了当时比较新的艺术史研究成果,从受众角度谈论了艺术批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