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平庸,要看他无聊时做什么
作者:[英]罗素 著;苏德超 编;李思逸 译
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 2022.4
丛书:彩虹哲学
页数:269
定价:52.00 元
ISBN-13:9787519048501
ISBN-10:7519048500
去豆瓣看看 导言
罗素其人其思 001
I幸福的征途
上篇 我们为什么不幸?
“是什么令人不快乐?”
只关心自己的人不值得赞扬,也不会令人感到要去赞赏他。032
“拜伦式的痛苦”
得不到一些你所渴求的东西才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038
竞争
人们担心的不是吃不到明天的早餐,而是自己无法胜过周围的邻居。041
厌倦与激情
无法承受厌倦的一代人注定是平庸的一代。047
疲劳
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如我们自以为的那般重要,毕竟,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根本没什么大不了。
055
嫉妒
智者不会因为别人拥有什么就停止自己的快乐。
060
罪恶感
一个人精力充沛时运用全部的理智思考出来的信念,应当成为他一以贯之的准则。
067
被害妄想症
我们自己的优点总是伟大而明显,他人的优点即使存在也只会被极为慷慨的眼光所发现。
077
舆论压力
人只要到了可以自行决定的年龄就有权利为自己做出选择,必要的话他们甚至有犯错的权利。
090
下篇 幸福的原因
“幸福依然可能吗?”
让自己的眼界和兴趣尽可能地宽广,对待那些令你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地抱有善意而非敌视的态度。
099
兴致
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就越多。
106
爱
只接受爱是不够的;要让接受的爱释放出施与的爱,只有当二者同等存在时,爱才可能达致最好
的境界。
115
家庭
家庭未能给人提供原则上应有的慰藉,是这个时代存在普遍不满的根源之一。
122
工作
一个人从事必须而又无趣的工作时感受到的无聊,和他整天无所事事的无聊相比根本不值一哂。
128
非功利的兴趣
不幸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因为疲劳和紧张,无法对自己生活利害关系以外的东西产生兴趣。
136
努力与放弃
即使是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情感上陷得太深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对失败的担心会一直扰乱内心的平静。
142
幸福之人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苏德超(主编):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老师苏德超教授凭借自己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出色的讲述能力,让哲学课,成为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课。青年学者的领头羊苏德超教授是整个哲学界青年学者的佼佼者,不仅是年轻的博导,而且学术上更是能力出众。
李思逸(编译):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
罗素特别强调清晰、理性的思考,他是不相信“难得糊涂”这种幸福的。他觉得幸福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对自己和世界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那种一下子的非理性快感以及自以为看破红尘的深邃都是对生活的逃避。越想快乐的人越难快乐,因为他眼里只有自己。保持理性最重要的是正视自身、保持对外界的好奇,时刻提醒自己在自我之外还有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