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译文简洁流畅,评析有趣易懂,轻松学习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求学励志篇
净从秽生 明从晦出 / 14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 14
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 / 15
厚德以积福 修道以解困 / 16
磨炼福久 参勘知真 / 16
顺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忧 / 17
困苦穷乏 锻炼身心 / 18
节义来自暗室漏屋 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 18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 / 19
坎坷世道 耐而撑持 / 19
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 / 20
诚可感动天地 伪则形影自愧 / 21
处逆境时比于下 心怠荒时思于上 / 21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 22
伏久者飞高 开先者谢早 / 23
幻中求真 雅不离俗 / 23
生生之意 天地本心 / 24
花鸟尚绘春 人生莫虚度 / 24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 25
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 26
恶人读书 适以济恶 / 26
性天未枯 机神宜触 / 27
读心中之名文 听本真之妙曲 / 27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 28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 29
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 / 29
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 / 30
勿妄自菲薄 勿自夸自傲 / 31
理寂事寂 心空境空 / 31
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事警惕 / 32
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 / 33
若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 33
理出于易 道不在远 / 34
观形不如观心 神用胜过迹用 / 34
诗思野兴 出于自然 / 35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 / 36
宽严得宜 勿偏一方 / 36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 37
居官爱民 立业种德 / 38
胸次玲珑 触物会心 / 38
拙意无限 巧象含衰 / 39
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有云水趣 / 39
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 / 40
外伤易医 心障难除 / 41
意见害心 聪明障道 / 41
物出天然 意适无事 / 42
手舞足蹈 心融神洽 / 42
打好根基 终成令器 / 43
人生无常 不可虚度 / 44
齐家从政篇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 46
骄矜无功 忏悔灭罪 / 46
轩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怀廊庙 / 47
登高知危 处乱勿躁 / 48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 48
保已成之业 防将来之非 / 49
一念贪私 万劫不复 / 50
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 / 50
勿犯公论 勿陷权门 / 51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 51
淡泊名利 自适其性 / 52
急流勇退 与世无争 / 53
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 53
勿羡名位 勿忧饥寒 / 54
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 55
明世相之本体 负天下之重任 / 55
位盛危至 德高谤兴 / 56
明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 57
操持严明 守正不阿 / 57
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 / 58
天下无事 雄心宜平 / 58
读易晓窗 谈经午案 / 59
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 / 60
去声华名利 做正人君子 / 60
以物付物 出世于世 / 61
居官无私 居乡有情 / 61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 62
快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 63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 63
做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 64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 / 64
苦中有乐 乐中有苦 / 65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 66
抱身心之忧 耽风月之趣 / 66
居安思危 天亦无法 / 67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 / 68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 68
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 69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 70
成败生死 不必强求 / 70
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 / 71
盛极必衰 剥极必复 / 72
震聋启聩 临深履薄 / 72
功过不容少混 恩仇不可过明 / 73
立得脚定 回得头早 / 74
应以德御才 勿恃才败德 / 74
未雨绸缪 处进思退 / 75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 76
花开则谢 人事惧满 / 76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 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 77
躁性偾事 平和徼福 / 78
过满则溢 过刚则折 / 78
虚圆立业 偾事失机 / 79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 / 79
种田地须除草艾 教弟子严谨交游 / 80
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 81
从容处家族之变 剀切规朋友之失 / 81
正气路广 欲情道狭 / 82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 / 83
为官公廉 居家恕俭 / 83
伦常本乎天性 不可任德怀恩 / 84
富贵多炎凉 骨肉多妒忌 / 85
当念积累之难 常思倾覆之易 / 85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 86
为人处世篇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 88
出淤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 / 88
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久 / 89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 90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让三分之功 / 90
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 / 91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 92
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 / 92
宴游惕虑 茕独惊心 / 93
能彻见心性 则天下平稳 / 94
操履不可少变 锋芒不可太露 / 94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 / 95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 95
身陷事中 心超物外 / 96
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 / 97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 98
浑然和气 处世珍宝 / 98
冷眼冷耳 冷情冷心 / 99
恶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亲 / 99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 / 100
出世在涉世 了心在尽心 / 101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 101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 102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 103
宁为小人所毁 勿为君子所容 / 103
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 / 104
天地之广狭 皆由于自造 / 105
守口须密 防意须严 / 105
非分之福勿信 无故之获慎取 / 106
须冷眼观物 勿轻动刚肠 / 107
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 / 107
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 / 108
舍己毋处疑 施恩勿望报 / 109
隐逸忘荣辱 道义无炎凉 / 109
庸德庸行 平安和顺 / 110
谗毁如寸云 媚阿似隙风 / 111
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 / 111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 112
侠义交友 真心做人 / 112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 113
攻人毋太严 教人毋过高 / 113
对小人不恶 待君子有礼 / 114
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 / 115
无求之施斗粟万钟 有求之施百镒无功 / 115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 / 116
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 117
直躬不畏人忌 无恶不惧人毁 / 117
爱重反为仇 薄极反成喜 / 118
毋偏信自任 毋自满嫉人 / 118
毋以短攻短 毋以顽济顽 / 119
对阴险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 / 120
亲善防谗 除恶守密 / 121
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 121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 / 122
谨慎至微 施恩不报 / 123
律己宜严 待人宜宽 / 123
刻则失善人 滥则招恶友 / 124
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 / 125
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 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 / 125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 / 126
戒高绝之行 忌褊急之衷 / 126
诚心和气陶冶暴恶 名义气节激砺邪曲 / 127
愈旧宜愈新 愈隐当愈显 / 128
恩宜自淡而浓 威应自严而宽 / 129
修身养性篇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 131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 131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 132
处喧见寂 出有入无 / 132
山林息尘心 诗书消俗气 / 133
留正气还天地 遗清名在乾坤 / 134
天地之趣 闲静者得 / 134
山居清洒 入尘赘旒 / 135
闲行芳草 兀坐落花 / 136
降魔先降自心 驭横先驭此气 / 136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 137
欲无祸于昭昭 无得罪于冥冥 / 138
心无其心 物本一物 / 138
天全欲淡 方为直境 / 139
谦虚受益 满盈招损 / 140
畏恶有善路 显善存恶根 / 140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 141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 142
不着色相 不留声影 / 142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 143
艳是幻境 枯见真吾 / 144
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 / 144
心公不昧 六贼无踪 / 145
文章极处无奇巧 人品极处只本然 / 146
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 / 146
花落意闲 自在身心 / 147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 148
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 / 148
息心见性 了意明心 / 149
不能养德 终归末节 / 150
文华不如简素 谈今不如述古 / 150
修身养德 事业之基 / 151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 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 152
不轻诺不生嗔 不多事不倦怠 / 152
乐贵真趣 景不在远 / 153
恬淡适己 身心自在 / 154
修养定静功夫 临变方不动乱 / 154
善操身心 收放自如 / 155
去思苦亦乐 随心热亦凉 / 155
卧云弄月 绝俗超尘 / 156
心地能平稳安静 触处皆青山绿水 / 157
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 157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 158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 159
福祸苦乐 一念之差 / 159
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 / 160
佳趣妙境 非在物华 / 160
了身外事 参心中禅 / 161
若为驵侩 生不如死 / 162
动失真心 静得真机 / 162
为奇不为异 求清不求激 / 163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 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 164
持身不可轻 用意不可重 / 164
减省便可超脱 求增桎梏此生 / 165
悟得真趣 匹俦嵇阮 / 166
动中静是真静 苦中乐是真乐 / 166
伸张正气 消杀妄心 / 167
机息风月到 心达远凡尘 / 168
拔除名根 驱散客气 / 168
尚奇者乏识 苦节者无恒 / 169
耳目皆桎梏 嗜欲悉机械 / 169
雨余山秀 夜静钟清 / 170
人生无望 必堕顽空 / 171
独立云生处 高卧月华中 / 171
有浮云风 无耽酒嗜 / 172
和衷共济 谦德防妒 / 172
心体莹然 不失本真 / 173
人生百态篇
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 175
富者应多施舍 智者宜不炫耀 / 175
欲沸寒潭 虚凉酷暑 / 176
多心招祸 少事为福 / 177
清冷凉薄 和气福厚 / 177
羡达人旷 笑俗士迷 / 178
人生重结果 种田看收成 / 179
推己及人 方便法门 / 179
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 / 180
尘世苦海 心自尘苦 / 181
冷眼视之 冷情当之 / 181
世态变化无极 万事必须达观 / 182
人有贵贱 心无二致 / 183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 / 183
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 / 184
君子以勤俭立德 小人以勤俭图利 / 185
信人示己之诚 疑人显己之诈 / 185
机动者杯弓蛇影 念息者触处真机 / 186
自得之士 自适之天 / 186
饱谙世味慵开眼 会尽人情只点头 / 187
鸣其天机 畅其生意 / 188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 188
君子之心 雨过天晴 / 189
有识有力 魔鬼无踪 / 190
过俭者吝啬 过让者卑曲 / 190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 191
存道心 消幻业 / 192
万虑皆抛 一真自得 / 192
贪得者虽富亦贫 知足者虽贫亦富 / 193
猛兽易伏 人心难制 / 194
彻见自性 不必谈禅 / 194
言者多不顾行 谈者未必真知 / 195
生于自然 勿为世染 / 195
好利者害显而浅 好名者害隐而深 / 196
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 / 197
勿为欲情所系 便与本体相合 / 197
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 / 198
人乃天地之缩图 天地乃人之父母 / 199
富贵而恣势并权 乃自取灭亡之道 / 199
善人和气 凶人杀机 / 200
守正安分 远祸之道 / 200
人我同仁 动静同忘 / 201
酝酿和气 昭垂清芬 / 202
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 / 202
凡事当留余地 五分便无殃悔 / 203
天福无欲之士 而祸避祸之人 / 203
晴空可翔 莫学飞蛾 / 204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 205
喜忧相生 顺逆一视 / 205
竹篱闻犬吠 芸窗听蝉吟 / 206
心体要光明 念头勿暗昧 / 207
去得吾心冰炭 便生满腔和气 / 207
清静之门 淫邪渊薮 / 208
得冲和之气 识澹泊之真 / 208
世事如宴席 劝君早回头 / 209
人生哲理篇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 211
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圣超凡 / 211
过而不留 空而不著 / 212
真伪之道 只在一念 / 213
萼叶徒荣 玉帛无益 / 213
自然鸣佩 上文章 / 214
幽人自适 不着泥迹 / 214
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 / 215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 / 216
自然造化之妙 智巧所不能及 / 217
处富知贫 少壮念老 / 217
万象皆空幻 达人须达观 / 218
短暂人生 何争名利 / 218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 / 219
知足则仙凡异路 善用则生杀自殊 / 220
隐者高明 省事平安 / 220
执着是苦海 解脱是仙乡 / 221
得好休时便好休 如不休时终无休 / 222
富者多忧 贵者多险 / 222
乐心在苦处 苦尽方甘来 / 223
以失意之思 制得意之念 / 224
世间原无 安乐只是寻常 / 224
心无物欲 坐有琴书 / 225
不为念想囚系 凡事皆要随缘 / 225
凡俗差别观 道心一体观 / 226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 / 227
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 227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 228
雌雄妍丑 一时假象 / 228
冷静观世事 忙中去偷闲 / 229
烦恼由我起 嗜好自心生 / 230
来去自如 融通自在 / 230
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 / 231
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 / 231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 / 232
人生一傀儡 自控便超然 / 233
世路茫茫 随遇而安 / 233
淡中知真味 常里识英奇 / 234
以事后之悟 破临境之迷 / 235
静中见真境 淡处识本心 / 235
省事为适 无能全真 / 236
夜钟醒迷梦 观影见本真 / 237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 / 237
不言妍洁 何来丑污 / 238
去留无系 静躁何干 / 238
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 / 239
繁华不及清淡 心动未若神爽 / 239
得诗家真趣 悟禅教玄机 / 240
山间花鸟 更显天趣 / 241
识乾坤自在 知物我两忘 / 241
超脱物累 乐于天机 / 242
闲看庭前花 漫随天外云 / 242
福为祸本 生为死因 / 243
任幻形凋谢 识自性真如 / 244
胸中无私欲 眼前有空明 / 244
盛衰何常 强弱安在 / 245
心境澄澈 天人合一 / 245
嗜欲天机 尘情理境 / 246
知哀破尘情 知乐臻圣境 / 247
登高心旷 临流意远 / 247
万钟一发 只在寸心 / 248
净从秽生 明从晦出 / 14
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 / 14
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 / 15
厚德以积福 修道以解困 / 16
磨炼福久 参勘知真 / 16
顺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忧 / 17
困苦穷乏 锻炼身心 / 18
节义来自暗室漏屋 经纶缲出临深履薄 / 18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 / 19
坎坷世道 耐而撑持 / 19
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 / 20
诚可感动天地 伪则形影自愧 / 21
处逆境时比于下 心怠荒时思于上 / 21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 22
伏久者飞高 开先者谢早 / 23
幻中求真 雅不离俗 / 23
生生之意 天地本心 / 24
花鸟尚绘春 人生莫虚度 / 24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 25
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 26
恶人读书 适以济恶 / 26
性天未枯 机神宜触 / 27
读心中之名文 听本真之妙曲 / 27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 28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 29
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 / 29
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 / 30
勿妄自菲薄 勿自夸自傲 / 31
理寂事寂 心空境空 / 31
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事警惕 / 32
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 / 33
若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 33
理出于易 道不在远 / 34
观形不如观心 神用胜过迹用 / 34
诗思野兴 出于自然 / 35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 / 36
宽严得宜 勿偏一方 / 36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 37
居官爱民 立业种德 / 38
胸次玲珑 触物会心 / 38
拙意无限 巧象含衰 / 39
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有云水趣 / 39
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 / 40
外伤易医 心障难除 / 41
意见害心 聪明障道 / 41
物出天然 意适无事 / 42
手舞足蹈 心融神洽 / 42
打好根基 终成令器 / 43
人生无常 不可虚度 / 44
齐家从政篇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 46
骄矜无功 忏悔灭罪 / 46
轩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怀廊庙 / 47
登高知危 处乱勿躁 / 48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 48
保已成之业 防将来之非 / 49
一念贪私 万劫不复 / 50
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 / 50
勿犯公论 勿陷权门 / 51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 51
淡泊名利 自适其性 / 52
急流勇退 与世无争 / 53
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 53
勿羡名位 勿忧饥寒 / 54
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 55
明世相之本体 负天下之重任 / 55
位盛危至 德高谤兴 / 56
明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 57
操持严明 守正不阿 / 57
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 / 58
天下无事 雄心宜平 / 58
读易晓窗 谈经午案 / 59
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 / 60
去声华名利 做正人君子 / 60
以物付物 出世于世 / 61
居官无私 居乡有情 / 61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 62
快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 63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 63
做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 64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 / 64
苦中有乐 乐中有苦 / 65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 66
抱身心之忧 耽风月之趣 / 66
居安思危 天亦无法 / 67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 / 68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 68
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 69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 70
成败生死 不必强求 / 70
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 / 71
盛极必衰 剥极必复 / 72
震聋启聩 临深履薄 / 72
功过不容少混 恩仇不可过明 / 73
立得脚定 回得头早 / 74
应以德御才 勿恃才败德 / 74
未雨绸缪 处进思退 / 75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 76
花开则谢 人事惧满 / 76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 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 77
躁性偾事 平和徼福 / 78
过满则溢 过刚则折 / 78
虚圆立业 偾事失机 / 79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 / 79
种田地须除草艾 教弟子严谨交游 / 80
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 81
从容处家族之变 剀切规朋友之失 / 81
正气路广 欲情道狭 / 82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 / 83
为官公廉 居家恕俭 / 83
伦常本乎天性 不可任德怀恩 / 84
富贵多炎凉 骨肉多妒忌 / 85
当念积累之难 常思倾覆之易 / 85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 86
为人处世篇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 88
出淤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 / 88
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久 / 89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 90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让三分之功 / 90
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 / 91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 92
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 / 92
宴游惕虑 茕独惊心 / 93
能彻见心性 则天下平稳 / 94
操履不可少变 锋芒不可太露 / 94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 / 95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 95
身陷事中 心超物外 / 96
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 / 97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 98
浑然和气 处世珍宝 / 98
冷眼冷耳 冷情冷心 / 99
恶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亲 / 99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 / 100
出世在涉世 了心在尽心 / 101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 101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 102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 103
宁为小人所毁 勿为君子所容 / 103
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 / 104
天地之广狭 皆由于自造 / 105
守口须密 防意须严 / 105
非分之福勿信 无故之获慎取 / 106
须冷眼观物 勿轻动刚肠 / 107
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 / 107
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 / 108
舍己毋处疑 施恩勿望报 / 109
隐逸忘荣辱 道义无炎凉 / 109
庸德庸行 平安和顺 / 110
谗毁如寸云 媚阿似隙风 / 111
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 / 111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 112
侠义交友 真心做人 / 112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 113
攻人毋太严 教人毋过高 / 113
对小人不恶 待君子有礼 / 114
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 / 115
无求之施斗粟万钟 有求之施百镒无功 / 115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 / 116
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 117
直躬不畏人忌 无恶不惧人毁 / 117
爱重反为仇 薄极反成喜 / 118
毋偏信自任 毋自满嫉人 / 118
毋以短攻短 毋以顽济顽 / 119
对阴险者勿推心 遇高傲者勿多口 / 120
亲善防谗 除恶守密 / 121
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 121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 / 122
谨慎至微 施恩不报 / 123
律己宜严 待人宜宽 / 123
刻则失善人 滥则招恶友 / 124
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 / 125
勿逞所长以形人之短 勿恃所有以凌人之贫 / 125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 / 126
戒高绝之行 忌褊急之衷 / 126
诚心和气陶冶暴恶 名义气节激砺邪曲 / 127
愈旧宜愈新 愈隐当愈显 / 128
恩宜自淡而浓 威应自严而宽 / 129
修身养性篇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 131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 131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 132
处喧见寂 出有入无 / 132
山林息尘心 诗书消俗气 / 133
留正气还天地 遗清名在乾坤 / 134
天地之趣 闲静者得 / 134
山居清洒 入尘赘旒 / 135
闲行芳草 兀坐落花 / 136
降魔先降自心 驭横先驭此气 / 136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 137
欲无祸于昭昭 无得罪于冥冥 / 138
心无其心 物本一物 / 138
天全欲淡 方为直境 / 139
谦虚受益 满盈招损 / 140
畏恶有善路 显善存恶根 / 140
谨言慎行 君子之道 / 141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 142
不着色相 不留声影 / 142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 143
艳是幻境 枯见真吾 / 144
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 / 144
心公不昧 六贼无踪 / 145
文章极处无奇巧 人品极处只本然 / 146
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 / 146
花落意闲 自在身心 / 147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 148
情急招损 严厉生恨 / 148
息心见性 了意明心 / 149
不能养德 终归末节 / 150
文华不如简素 谈今不如述古 / 150
修身养德 事业之基 / 151
无事寂寂以照惺惺 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 152
不轻诺不生嗔 不多事不倦怠 / 152
乐贵真趣 景不在远 / 153
恬淡适己 身心自在 / 154
修养定静功夫 临变方不动乱 / 154
善操身心 收放自如 / 155
去思苦亦乐 随心热亦凉 / 155
卧云弄月 绝俗超尘 / 156
心地能平稳安静 触处皆青山绿水 / 157
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 157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 158
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 159
福祸苦乐 一念之差 / 159
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 / 160
佳趣妙境 非在物华 / 160
了身外事 参心中禅 / 161
若为驵侩 生不如死 / 162
动失真心 静得真机 / 162
为奇不为异 求清不求激 / 163
云去而本觉之月现 尘拂而真如之镜明 / 164
持身不可轻 用意不可重 / 164
减省便可超脱 求增桎梏此生 / 165
悟得真趣 匹俦嵇阮 / 166
动中静是真静 苦中乐是真乐 / 166
伸张正气 消杀妄心 / 167
机息风月到 心达远凡尘 / 168
拔除名根 驱散客气 / 168
尚奇者乏识 苦节者无恒 / 169
耳目皆桎梏 嗜欲悉机械 / 169
雨余山秀 夜静钟清 / 170
人生无望 必堕顽空 / 171
独立云生处 高卧月华中 / 171
有浮云风 无耽酒嗜 / 172
和衷共济 谦德防妒 / 172
心体莹然 不失本真 / 173
人生百态篇
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 175
富者应多施舍 智者宜不炫耀 / 175
欲沸寒潭 虚凉酷暑 / 176
多心招祸 少事为福 / 177
清冷凉薄 和气福厚 / 177
羡达人旷 笑俗士迷 / 178
人生重结果 种田看收成 / 179
推己及人 方便法门 / 179
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 / 180
尘世苦海 心自尘苦 / 181
冷眼视之 冷情当之 / 181
世态变化无极 万事必须达观 / 182
人有贵贱 心无二致 / 183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 / 183
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 / 184
君子以勤俭立德 小人以勤俭图利 / 185
信人示己之诚 疑人显己之诈 / 185
机动者杯弓蛇影 念息者触处真机 / 186
自得之士 自适之天 / 186
饱谙世味慵开眼 会尽人情只点头 / 187
鸣其天机 畅其生意 / 188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 188
君子之心 雨过天晴 / 189
有识有力 魔鬼无踪 / 190
过俭者吝啬 过让者卑曲 / 190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 191
存道心 消幻业 / 192
万虑皆抛 一真自得 / 192
贪得者虽富亦贫 知足者虽贫亦富 / 193
猛兽易伏 人心难制 / 194
彻见自性 不必谈禅 / 194
言者多不顾行 谈者未必真知 / 195
生于自然 勿为世染 / 195
好利者害显而浅 好名者害隐而深 / 196
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 / 197
勿为欲情所系 便与本体相合 / 197
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 / 198
人乃天地之缩图 天地乃人之父母 / 199
富贵而恣势并权 乃自取灭亡之道 / 199
善人和气 凶人杀机 / 200
守正安分 远祸之道 / 200
人我同仁 动静同忘 / 201
酝酿和气 昭垂清芬 / 202
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 / 202
凡事当留余地 五分便无殃悔 / 203
天福无欲之士 而祸避祸之人 / 203
晴空可翔 莫学飞蛾 / 204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 205
喜忧相生 顺逆一视 / 205
竹篱闻犬吠 芸窗听蝉吟 / 206
心体要光明 念头勿暗昧 / 207
去得吾心冰炭 便生满腔和气 / 207
清静之门 淫邪渊薮 / 208
得冲和之气 识澹泊之真 / 208
世事如宴席 劝君早回头 / 209
人生哲理篇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 211
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圣超凡 / 211
过而不留 空而不著 / 212
真伪之道 只在一念 / 213
萼叶徒荣 玉帛无益 / 213
自然鸣佩 上文章 / 214
幽人自适 不着泥迹 / 214
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 / 215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 / 216
自然造化之妙 智巧所不能及 / 217
处富知贫 少壮念老 / 217
万象皆空幻 达人须达观 / 218
短暂人生 何争名利 / 218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 / 219
知足则仙凡异路 善用则生杀自殊 / 220
隐者高明 省事平安 / 220
执着是苦海 解脱是仙乡 / 221
得好休时便好休 如不休时终无休 / 222
富者多忧 贵者多险 / 222
乐心在苦处 苦尽方甘来 / 223
以失意之思 制得意之念 / 224
世间原无 安乐只是寻常 / 224
心无物欲 坐有琴书 / 225
不为念想囚系 凡事皆要随缘 / 225
凡俗差别观 道心一体观 / 226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 / 227
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 227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 228
雌雄妍丑 一时假象 / 228
冷静观世事 忙中去偷闲 / 229
烦恼由我起 嗜好自心生 / 230
来去自如 融通自在 / 230
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 / 231
浓夭淡久 大器晚成 / 231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 / 232
人生一傀儡 自控便超然 / 233
世路茫茫 随遇而安 / 233
淡中知真味 常里识英奇 / 234
以事后之悟 破临境之迷 / 235
静中见真境 淡处识本心 / 235
省事为适 无能全真 / 236
夜钟醒迷梦 观影见本真 / 237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 / 237
不言妍洁 何来丑污 / 238
去留无系 静躁何干 / 238
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 / 239
繁华不及清淡 心动未若神爽 / 239
得诗家真趣 悟禅教玄机 / 240
山间花鸟 更显天趣 / 241
识乾坤自在 知物我两忘 / 241
超脱物累 乐于天机 / 242
闲看庭前花 漫随天外云 / 242
福为祸本 生为死因 / 243
任幻形凋谢 识自性真如 / 244
胸中无私欲 眼前有空明 / 244
盛衰何常 强弱安在 / 245
心境澄澈 天人合一 / 245
嗜欲天机 尘情理境 / 246
知哀破尘情 知乐臻圣境 / 247
登高心旷 临流意远 / 247
万钟一发 只在寸心 / 248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他身处政治昏暗的明朝末年,朝中有严嵩、魏忠贤等先后擅权,民间有流民暴动;外有鞑靼屡扰北方,东南沿海则是有倭寇骚扰。国无明君,朝野动荡。因此,作者放怀于名利之外,对功名富贵看得很淡薄,专心埋首于写作,著有《菜根谭》《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菜根谭》是其代表作,也只有此书得以传世,其余均已散失。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其文字简练,对仗工整,博大精深,耐人寻味,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寥寥几句道出人生玄机,只言片语指明生存之道 , 堪称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稀世奇珍宝训。
比价列表价格走势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