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体系性
一、如何理解体系…………………………………………………………1
二、中国戏曲理论何以有体系……………………………………………7
章王骥德《曲律》之戏曲理论体系
节王骥德生平及其曲学渊源………………………………………15
一、家学渊源深厚…………………………………………………………16
二、师从名师徐渭…………………………………………………………17
三、广交曲界朋友…………………………………………………………19
第二节《曲律》创作的时代与戏曲理论诉求……………………………23
一、《曲律》诞生的时代氛围………………………………………………24
二、影响《曲律》的主要戏曲理论观点…………………………………30
第三节《曲律》的体系性及总体风貌……………………………………35
一、版本及体系性…………………………………………………………35
二、《曲律》创作缘由………………………………………………………39
三、《曲律》的主要戏曲理论贡献…………………………………………42
第四节《曲律》的戏曲理论体系…………………………………………47
一、浅深、浓淡、雅俗之间:戏曲的本色之境…………………………48
二、虚实相生:戏曲的体用之道…………………………………………57
三、两擅其极:戏曲的法词之配…………………………………………62
四、“动人”:戏曲的审美效果……………………………………………67
小结…………………………………………………………………………74
第二章李渔《闲情偶寄》之戏曲理论体系
节李渔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选择……………………………………77
一、《闲情偶寄》作者李渔的生平…………………………………………79
二、李渔对于戏曲的选择与实践…………………………………………86
第二节《闲情偶寄》的时代与理论关联…………………………………90
一、《闲情偶寄》的时代氛围………………………………………………91
二、影响《闲情偶寄》的主要戏曲理论观点……………………………98
三、明末清初戏曲理论思想的整体追求………………………………105
第三节“李笠翁曲话”体系性与总体风貌……………………………116
一、版本与体系性………………………………………………………116
二、“李笠翁曲话”的创作缘由…………………………………………124
三、《闲情偶寄》的主要戏曲理论贡献…………………………………129
第四节《闲情偶寄》的戏曲理论思想体系……………………………133
一、造物赋形:戏曲结构的整体性……………………………………134
二、雅俗兼具:戏曲语言的舞台性……………………………………148
三、选、改、教、导:戏曲编导的系统性……………………………155
小结………………………………………………………………………170
第三章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戏曲理论体系
节王国维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热爱……………………………173
一、王国维的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热爱………………………………174
二、王国维对于戏曲的自觉选择与实践………………………………178
第二节《宋元戏曲史》的时代与审美关联……………………………188
一、《宋元戏曲史》的时代氛围…………………………………………188
二、清末民初戏曲理论的整体追求……………………………………191
第三节《宋元戏曲史》的体系性及总体风貌…………………………197
一、版本及体系性………………………………………………………197
二、《宋元戏曲史》的创作缘由…………………………………………204
三、《宋元戏曲史》的主要戏曲理论贡献………………………………208
第四节《宋元戏曲史》戏曲理论思想体系……………………………210
一、戏曲的身份表征与主体性建构……………………………………210
二、天人合一与曲贵自然………………………………………………219
三、完善的形式与曲之有意境………………………………………228
四、审美救赎与悲剧之思………………………………………………238
小结………………………………………………………………………245
第四章异同与演进
一、曲诗关系的体认:从“曲亦诗”至“曲诗两肠”…………………248
二、戏曲本体的思辨:从“尊体之辨”到“登场”之思……………254
三、戏曲内涵的深掘:从“用”的依赖到“体”的确认……………262
小结………………………………………………………………………273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275
主要人名索引…………………………………………………………289
附录……………………………………………………………………299
附录1………………………………………………………………………299
附录2………………………………………………………………………301
附录3………………………………………………………………………303
附录4………………………………………………………………………304
附录5………………………………………………………………………308
附录6………………………………………………………………………309
附录7………………………………………………………………………310
附录8………………………………………………………………………311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