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因明研究
作者:郑伟宏 主编
出版:中西书局 2022.9
页数:124
定价:128.00 元
ISBN-13:9787547519097
ISBN-10:7547519091
去豆瓣看看 目录
【上卷】通 论
导 论
章 陈那新因明之宗
节 宗是什么
第二节 同品是什么
第三节 异品是什么
第四节 同、异品除宗有法
第五节 表诠和遮诠
第六节 全分和一分
第二章 陈那新因明之因
节 因的概述
第二节 九句因的逻辑意义
第三节 二、八句是正因
第四节 陈那因三相的逻辑形式
第三章 陈那新因明之喻
节 古因明之喻
第二节 陈那新因明之喻
第四章 陈那因明三支作法与论证种类
节 三支作法的组成
第二节 陈那因明三支作法的论证种类
第五章 法称因明的逻辑体系
节 引言
第二节 法称其人与《正理滴论》
第三节 法称的《正理滴论》与玄奘的“唯识比量”
第四节 三类正因是创建逻辑新体系的基石
第五节 同、异法式的各自独立性
第六章 佛教逻辑的特质:从比较逻辑的视角看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三段论规则对词项具体含义的抽象
第三节 形式的有效性与实质的有效性
第四节 佛教逻辑的比量是一种论证
第五节 因三相与喻体的真实性
第六节 陈那、法称因后二相的区别
第七章 法称因明的现量理论
节 概述
第二节 法称现量理论的结构特征、立论基础
第三节 法称的现量理论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法称现量理论的历史延续性——于藏传中的体现
【中卷】专题研究
专题一:巴利《论事》 ——阿育王时代逻辑论书
一、巴利论藏
二、巴利“论事”定义
三、考察《论事》的年代
四、阿育王时代佛教背景
五、阿育王刻文与《论事》记述形式之对比
六、 阿毗达磨论事逻辑式
七、八论破(A??hakaniggaha)
八、《论事》逻辑和“条件命题”逻辑比对
九、顺论五(Anulomapañcaka)
十、返论四(Pa?ikammacatukka)
专题二:日本的陈那因明研究
章 日本的陈那因明研究史回顾
第二章 陈那因明理论专题研究
专题三:以英语及德语写作的汉传因明研究综述
引 言
一. 概述性研究
二. 古因明相关研究
三. 唐代因明相关研究
四. 唐以后至近现代因明相关研究
结语
专题四:早期正理派中的推理
一、正理学派的四种量概述
二、正理学派的三种比量及其逻辑性质
三、五支作法的逻辑性质
【下卷】论文与书评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根本问题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一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自觉总结与反思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二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理念、意义与方法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三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若干专题与设想 ——“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四
近四十年因明理论研究之反思
同、异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讨——答沈海燕《论“除外说”》
再论陈那因明的论辩逻辑体系——答张忠义、张家龙《评陈那新因明体系“除外命题说”》
被普及化的玄奘与被边缘化的因明 ——兼评郑伟宏《〈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
绝学重光 潮流再引 ——《因明大疏》研究百年
本书分工
后记
郑伟宏,复旦大学古籍整理与研究所退休教授,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因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3年参加中国社科基金六·五重点项目《中国逻辑史》(五卷本),独立承担“现代卷”因明部分的写作;并且参加配套的《中国逻辑史数据选》(五卷本)的写作。自此专职研究佛教因明至今。专著有《佛家逻辑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台北:圣环图书,1996年)、《因明正理门论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修订本)、《汉传佛教因明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及其修订繁体本《因明大疏校释》(上海:中西书局,2020年),主编《佛教逻辑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教育bu逻辑基地重大项目),于海内外发表因明论文60余篇。目前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玄奘因明典籍整理与研究》,即将出版。
印度佛教因明是集辩论术、逻辑和认识论三者合一的高深学问。由于历史的原因,知之者逐渐稀少,以致成为一门“绝学”。
郑伟宏教授的这部《印度因明研究》系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X062),与作者撰写的《汉传佛教因明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次设立的因明项目)是姊妹篇。
本著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以印度那烂陀寺成就代表者玄奘法师的因明思想为指南,原原本本地阐发佛教因明的两个高峰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的逻辑思想体系,彰显了玄奘因明的伟大成就和汉传因明的文化自信;中卷的专题研究中,佛教《论事》研究、国外英文、德文因明论著概览等,为前所未有;下卷的书评和答难文集,是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总结,并回应了当代国内因明研究的重大争论。
本著条分缕析,解疑剖难,堪称作者积三十年之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结晶之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