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思想史:从霍布斯到马克思
中文版序 [英]伊安·汉普歇尔-蒙克1
“在翻译中发现”——在大变局时代重塑我们的政治想象力 周保巍1
致谢1
序言1
章 托马斯·霍布斯
导言3
生平与智识兴趣3
宗教与政治的分离5
现代怀疑论与现代的自然权利观7
科学VS历史和宗教10
查看完整
“在翻译中发现”——在大变局时代重塑我们的政治想象力 周保巍1
致谢1
序言1
章 托马斯·霍布斯
导言3
生平与智识兴趣3
宗教与政治的分离5
现代怀疑论与现代的自然权利观7
科学VS历史和宗教10
查看完整
[英]伊安·汉普歇尔-蒙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政治理论教席荣休教授,享誉国际的《政治思想史》(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杂志创刊主编,其著述包括《现代政治思想史: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比较视野中概念史》 《政治理论中的概念和理性》等,作品多次被翻译为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土耳其文和韩文。
本书是一部备受国际学界推崇的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史权威之作。面对20世纪后期以来政治思想史领域中研究路径的争鸣,本书作者回归经典解读,兼取语境分析,清晰全面而均衡地探讨了近代早期至19世纪末期的一系列重要政治思想家的观点。
本书中不同的思想人物独立成章,以霍布斯的“政治世俗化”为开端,依次介绍了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联邦党人、伯克、边沁、密尔、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并内在展现了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蒙克力求剖析时代的焦点人物,并致力于将主要思想家的观点与政治史上的新潮流联系起来,为广大读者了解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了知识增量。
本书中不同的思想人物独立成章,以霍布斯的“政治世俗化”为开端,依次介绍了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联邦党人、伯克、边沁、密尔、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并内在展现了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蒙克力求剖析时代的焦点人物,并致力于将主要思想家的观点与政治史上的新潮流联系起来,为广大读者了解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了知识增量。
中文版序 [英]伊安·汉普歇尔-蒙克1
“在翻译中发现”——在大变局时代重塑我们的政治想象力 周保巍1
致谢1
序言1
章 托马斯·霍布斯
导言3
生平与智识兴趣3
宗教与政治的分离5
现代怀疑论与现代的自然权利观7
科学VS历史和宗教10
“实在”的本质以及“真正科学”的方法12
“实在”作为运动着的物质14
唯物主义问题的道德和政治意涵18
认识论的意涵22
基于经验的科学的不可能性23
真正科学的本质26
人的科学29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人的行动29
人类的自然状况32
自然状态的演绎33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渊源、特征及地位36
自然法41
自然法的推导41
“自然法”规定了什么?44
国家的建立和国家的性质49
社会契约49
按约建立的国家50
以力取得的国家51
权力、契约和“授权”理论52
契约的特征57
主权者的权利60
臣民的权利和自由66
对义务本质的争论68
审慎利己主义者的政治义务问题71
道义论VS有条件的道德:问题之所在77
有条件的道德78
反对一种霍布斯式道义论的理由80
源于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的论证84
第二章 约翰·洛克
引言93
《政府论两篇》写作的历史背景93
思想语境:对议会思想的继承99
菲尔麦对君主制的父权式捍卫100
父权论者的观点102
父权论对契约论的挑战107
洛克对于菲尔麦的回应:政治权利的基本假设109
作为一种道德准则的自然状态110
个人财产权的确立119
复杂经济的发展122
将政治权力与父权区分开来129
合法国家的特征:同意的角色132
建立国家时的同意133
在既有国家中的同意134
初创立一个国家的理由138
合法政体的结构:对权力的限制139
“组织完善的国家”143
行使抵抗权147
革命的实践150
第三章 大卫·休谟
引言159
休谟的方法论假定和知性的限度160
信念哲学和道德哲学的神学起源160
实验的方法162
人类心理学165
道德的自然史171
自然美德理论171
激情的道德作用174
同情的道德作用177
休谟对于“人为美德”的解释179
社会规则的惯习起源182
正义规则的内容185
政府190
合法性问题192
政治经济学194
辉格党和托利党:意识形态的立场195
农业城邦模式的不足197
商业国家的起源和优势199
商业和精神发展201
信念的管理和区分202
意识形态和社会不稳定的现代根源204
第四章 让-雅克·卢梭
导论209
一位有着现代心灵的古人209
对于理性的怀疑210
社会化的危险212
自由和自我213
论艺术与科学215
艺术、科学与道德215
古典的和马基雅维利式的主题216
新主题:本真性和历史的不可逆转218
对《论科学与艺术》的反对220
不平等的起源222
“自然”问题223
自然状况:物质的225
自然状况:道德的225
自然冲突的阙如227
依附的出现:物质原因229
依附的出现:社会和心理原因230
专门化、依附和不平等232
自由的种种可能235
自由的诸维度237
《社会契约论》240
导论240
成为人民243
迫使他自由245
公意246
公意观念的背景247
公意的抽象原则248
“服从我们自己,并且仍像以前一样自由”252
着眼于公意的制度安排255
政府257
公民教育与宗教261
公民宗教262
第五章“普布利乌斯”:《联邦党人文集》
导言269
直接语境269
《联邦党人文集》的文本问题271
“经验”教训:实践的教训273
“经验”教训:传承下来的教训277
“经验”的教训:来自共和国的历史和理论的教训279
《联邦党人文集》为更紧密的结合辩护286
规模的问题288
实现更紧密结合的“外部”论证290
疆域辽阔的商业共和国294
《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294
商业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学303
界定术语307
“共和政体”“民主政体”和
“贵族政体”307
“联邦的”和“全国的”政府312
分权317
分权的持续相关性与含义317
分权的真正含义320
权力均衡的心理学322
国家权力与州权的划分324
全国政府内部的分权329
联邦权力的划分:立法权和司法权333
全国立法机构内部的分权:参议院334
行政权336
司法权342
结论346
第六章 埃德蒙·伯克
导言351
生平352
埃德蒙·伯克的《法国革命论》354
《法国革命论》的结构和性质354
《法国革命论》部分:普赖斯的布道、自然权利和世袭权利356
诉诸先例VS诉诸抽象原则:诉诸过去358
诉诸先例VS诉诸抽象原则:诉诸抽象的自然权利361
自然权利362
宗教和政治367
一种方法差异:社会学的方法VS逻辑的方法368
古代风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71
第二部分:教会、国家和政治经济学373
“革命”的政治经济学379
革命国家的制度387
代议制:立法机构389
行政机构:新宪法下的立宪君主397
司法机构398
军队399
埃德蒙·伯克:语境与概述402
第七章 杰里米·边沁
导言411
批判的方法:《政府片论》415
批判性法学的确立415
分类原则418
对法律虚构的批判和边沁的“虚构”理论421
基本假设:《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427
功利原则427
功利原则的运用433
边沁的心理学437
敏感性438
对民主政*的功利主义辩护:詹姆斯·密尔的《政府论》与边沁的《议会改革方案》440
边沁的功利主义公共政策446
第八章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导言:密尔与功利主义455
教育455
精神危机456
密尔对功利主义的修正459
反功利主义的智识潮流的影响461
麦考莱的批评461
其他影响465
密尔思想的长期语境466
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以及密尔与英国的民主470
《逻辑体系》中的方法论探讨——密尔的原则和方法475
具有一种历史复杂性的功利主义的道德问题476
密尔对历史方法论问题的处理479
修正版的功利主义484
快乐的质量485
对于功利原则的正确运用486
密尔论自由491
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495
个性的价值499
行动自由的限度503
该原则在经济上的应用512
代议制政府514
政府的历史性与修正版功利的角色516
政治的历史语境:野蛮与文明518
修正版的功利主义与文明政府的原则522
对于现有品质的利用:选举制度530
对于现有品质的利用:官僚制532
政治的教育功能:“提升个人的美德和智识”534
品格培养与政治535
投票536
地方政治的重要性540
结论541
第九章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导论:德国启蒙运动与早期影响547
生平与职业547
宗教的重要性548
启蒙运动和历史思维549
希腊的理想化和审美的历史化552
人与自然:因果法则和自由554
作为实验性社会理论的早期宗教研究557
主体的历史:从笛卡尔到黑格尔560
抽象权利572
自由的意志573
财产权576
财产权—占有579
财产权—使用580
财产权—转让581
契约582
不法583
不法:无犯意的不法584
不法:欺诈584
不法:强制585
刑罚586
道德588
内在于意志的普遍原则588
伦理文化594
家庭594
伦理文化:市民社会597
市民社会:需求的体系599
需求的本质600
工作的种类602
资本和阶级划分603
市民社会:司法体系605
市民社会:警察和同业公会608
国家613
作为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之综合的国家614
国家的内部结构:宪法619
王权622
行政权624
立法权626
从外部看国家:战争与国际关系中国家的道德自主631
作为自由之历史的世界历史634
黑格尔洞见中所蕴含的道德问题639
第十章 卡尔·马克思
导言:早期生活和影响645
作为社会批判之核心的宗教批判646
早期激进的新闻写作654
对于黑格尔的批判655
《论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到经济学的概念突破659
对资本主义的首次批评:《巴黎手稿》
和“异化劳动”665
异化667
异化劳动672
与劳动成果相异化674
与劳动活动相异化675
与类本质相异化676
人与人相异化677
一种历史和社会理论685
人性和人类意识的历史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纲领685
《共产党宣言》691
社会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引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语言69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695
封建社会698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701
马克思解释的融贯性705
革命策略与国家708
简化的模型:《共产党宣言》709
历史变奏:德国和被延迟的资产阶级革命712
不断革命716
历史变奏:法国,“雾月十八日政变”和作为寄生物的国家719
《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723
劳动价值论与剥削问题725
亚当·斯密726
大卫·李嘉图729
李嘉图的农业模型731
利润的存在735
李嘉图分析的政策意涵736
李嘉图的利润递减理论737
马克思的问题:劳动价值论在制造业经济中是否成立?738
李嘉图分析的意识形态意涵740
价值与价格744
资本主义竞争746
结论749
参考文献753
索引800
译后记821
^ 收 起
“在翻译中发现”——在大变局时代重塑我们的政治想象力 周保巍1
致谢1
序言1
章 托马斯·霍布斯
导言3
生平与智识兴趣3
宗教与政治的分离5
现代怀疑论与现代的自然权利观7
科学VS历史和宗教10
“实在”的本质以及“真正科学”的方法12
“实在”作为运动着的物质14
唯物主义问题的道德和政治意涵18
认识论的意涵22
基于经验的科学的不可能性23
真正科学的本质26
人的科学29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人的行动29
人类的自然状况32
自然状态的演绎33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渊源、特征及地位36
自然法41
自然法的推导41
“自然法”规定了什么?44
国家的建立和国家的性质49
社会契约49
按约建立的国家50
以力取得的国家51
权力、契约和“授权”理论52
契约的特征57
主权者的权利60
臣民的权利和自由66
对义务本质的争论68
审慎利己主义者的政治义务问题71
道义论VS有条件的道德:问题之所在77
有条件的道德78
反对一种霍布斯式道义论的理由80
源于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的论证84
第二章 约翰·洛克
引言93
《政府论两篇》写作的历史背景93
思想语境:对议会思想的继承99
菲尔麦对君主制的父权式捍卫100
父权论者的观点102
父权论对契约论的挑战107
洛克对于菲尔麦的回应:政治权利的基本假设109
作为一种道德准则的自然状态110
个人财产权的确立119
复杂经济的发展122
将政治权力与父权区分开来129
合法国家的特征:同意的角色132
建立国家时的同意133
在既有国家中的同意134
初创立一个国家的理由138
合法政体的结构:对权力的限制139
“组织完善的国家”143
行使抵抗权147
革命的实践150
第三章 大卫·休谟
引言159
休谟的方法论假定和知性的限度160
信念哲学和道德哲学的神学起源160
实验的方法162
人类心理学165
道德的自然史171
自然美德理论171
激情的道德作用174
同情的道德作用177
休谟对于“人为美德”的解释179
社会规则的惯习起源182
正义规则的内容185
政府190
合法性问题192
政治经济学194
辉格党和托利党:意识形态的立场195
农业城邦模式的不足197
商业国家的起源和优势199
商业和精神发展201
信念的管理和区分202
意识形态和社会不稳定的现代根源204
第四章 让-雅克·卢梭
导论209
一位有着现代心灵的古人209
对于理性的怀疑210
社会化的危险212
自由和自我213
论艺术与科学215
艺术、科学与道德215
古典的和马基雅维利式的主题216
新主题:本真性和历史的不可逆转218
对《论科学与艺术》的反对220
不平等的起源222
“自然”问题223
自然状况:物质的225
自然状况:道德的225
自然冲突的阙如227
依附的出现:物质原因229
依附的出现:社会和心理原因230
专门化、依附和不平等232
自由的种种可能235
自由的诸维度237
《社会契约论》240
导论240
成为人民243
迫使他自由245
公意246
公意观念的背景247
公意的抽象原则248
“服从我们自己,并且仍像以前一样自由”252
着眼于公意的制度安排255
政府257
公民教育与宗教261
公民宗教262
第五章“普布利乌斯”:《联邦党人文集》
导言269
直接语境269
《联邦党人文集》的文本问题271
“经验”教训:实践的教训273
“经验”教训:传承下来的教训277
“经验”的教训:来自共和国的历史和理论的教训279
《联邦党人文集》为更紧密的结合辩护286
规模的问题288
实现更紧密结合的“外部”论证290
疆域辽阔的商业共和国294
《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294
商业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学303
界定术语307
“共和政体”“民主政体”和
“贵族政体”307
“联邦的”和“全国的”政府312
分权317
分权的持续相关性与含义317
分权的真正含义320
权力均衡的心理学322
国家权力与州权的划分324
全国政府内部的分权329
联邦权力的划分:立法权和司法权333
全国立法机构内部的分权:参议院334
行政权336
司法权342
结论346
第六章 埃德蒙·伯克
导言351
生平352
埃德蒙·伯克的《法国革命论》354
《法国革命论》的结构和性质354
《法国革命论》部分:普赖斯的布道、自然权利和世袭权利356
诉诸先例VS诉诸抽象原则:诉诸过去358
诉诸先例VS诉诸抽象原则:诉诸抽象的自然权利361
自然权利362
宗教和政治367
一种方法差异:社会学的方法VS逻辑的方法368
古代风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371
第二部分:教会、国家和政治经济学373
“革命”的政治经济学379
革命国家的制度387
代议制:立法机构389
行政机构:新宪法下的立宪君主397
司法机构398
军队399
埃德蒙·伯克:语境与概述402
第七章 杰里米·边沁
导言411
批判的方法:《政府片论》415
批判性法学的确立415
分类原则418
对法律虚构的批判和边沁的“虚构”理论421
基本假设:《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427
功利原则427
功利原则的运用433
边沁的心理学437
敏感性438
对民主政*的功利主义辩护:詹姆斯·密尔的《政府论》与边沁的《议会改革方案》440
边沁的功利主义公共政策446
第八章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导言:密尔与功利主义455
教育455
精神危机456
密尔对功利主义的修正459
反功利主义的智识潮流的影响461
麦考莱的批评461
其他影响465
密尔思想的长期语境466
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以及密尔与英国的民主470
《逻辑体系》中的方法论探讨——密尔的原则和方法475
具有一种历史复杂性的功利主义的道德问题476
密尔对历史方法论问题的处理479
修正版的功利主义484
快乐的质量485
对于功利原则的正确运用486
密尔论自由491
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495
个性的价值499
行动自由的限度503
该原则在经济上的应用512
代议制政府514
政府的历史性与修正版功利的角色516
政治的历史语境:野蛮与文明518
修正版的功利主义与文明政府的原则522
对于现有品质的利用:选举制度530
对于现有品质的利用:官僚制532
政治的教育功能:“提升个人的美德和智识”534
品格培养与政治535
投票536
地方政治的重要性540
结论541
第九章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导论:德国启蒙运动与早期影响547
生平与职业547
宗教的重要性548
启蒙运动和历史思维549
希腊的理想化和审美的历史化552
人与自然:因果法则和自由554
作为实验性社会理论的早期宗教研究557
主体的历史:从笛卡尔到黑格尔560
抽象权利572
自由的意志573
财产权576
财产权—占有579
财产权—使用580
财产权—转让581
契约582
不法583
不法:无犯意的不法584
不法:欺诈584
不法:强制585
刑罚586
道德588
内在于意志的普遍原则588
伦理文化594
家庭594
伦理文化:市民社会597
市民社会:需求的体系599
需求的本质600
工作的种类602
资本和阶级划分603
市民社会:司法体系605
市民社会:警察和同业公会608
国家613
作为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之综合的国家614
国家的内部结构:宪法619
王权622
行政权624
立法权626
从外部看国家:战争与国际关系中国家的道德自主631
作为自由之历史的世界历史634
黑格尔洞见中所蕴含的道德问题639
第十章 卡尔·马克思
导言:早期生活和影响645
作为社会批判之核心的宗教批判646
早期激进的新闻写作654
对于黑格尔的批判655
《论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到经济学的概念突破659
对资本主义的首次批评:《巴黎手稿》
和“异化劳动”665
异化667
异化劳动672
与劳动成果相异化674
与劳动活动相异化675
与类本质相异化676
人与人相异化677
一种历史和社会理论685
人性和人类意识的历史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纲领685
《共产党宣言》691
社会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引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语言69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695
封建社会698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701
马克思解释的融贯性705
革命策略与国家708
简化的模型:《共产党宣言》709
历史变奏:德国和被延迟的资产阶级革命712
不断革命716
历史变奏:法国,“雾月十八日政变”和作为寄生物的国家719
《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723
劳动价值论与剥削问题725
亚当·斯密726
大卫·李嘉图729
李嘉图的农业模型731
利润的存在735
李嘉图分析的政策意涵736
李嘉图的利润递减理论737
马克思的问题:劳动价值论在制造业经济中是否成立?738
李嘉图分析的意识形态意涵740
价值与价格744
资本主义竞争746
结论749
参考文献753
索引800
译后记821
^ 收 起
[英]伊安·汉普歇尔-蒙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政治理论教席荣休教授,享誉国际的《政治思想史》(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杂志创刊主编,其著述包括《现代政治思想史: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比较视野中概念史》 《政治理论中的概念和理性》等,作品多次被翻译为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土耳其文和韩文。
本书是一部备受国际学界推崇的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史权威之作。面对20世纪后期以来政治思想史领域中研究路径的争鸣,本书作者回归经典解读,兼取语境分析,清晰全面而均衡地探讨了近代早期至19世纪末期的一系列重要政治思想家的观点。
本书中不同的思想人物独立成章,以霍布斯的“政治世俗化”为开端,依次介绍了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联邦党人、伯克、边沁、密尔、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并内在展现了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蒙克力求剖析时代的焦点人物,并致力于将主要思想家的观点与政治史上的新潮流联系起来,为广大读者了解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了知识增量。
本书中不同的思想人物独立成章,以霍布斯的“政治世俗化”为开端,依次介绍了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联邦党人、伯克、边沁、密尔、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并内在展现了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的两种趋势。蒙克力求剖析时代的焦点人物,并致力于将主要思想家的观点与政治史上的新潮流联系起来,为广大读者了解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脉络提供了知识增量。
比价列表